選單

脫口秀大會:卑微者王建國

脫口秀大會:卑微者王建國

前不久,第二季《脫口秀大會》正式收官,一直被認為是奪冠熱門選手的王建國,獲得了第二名。

節目裡,他不斷輸出自己的糾結,輸出自己的孤獨,當他還處於「

表達自我還是取悅觀眾

」的矛盾中時,已逐漸被觀眾拋棄,毫無包袱的卡姆用幾近瘋狂的表演徹底將他擊敗。

這位全職編劇兼職七線藝人的東北漢子,實在太想紅了,按照他的話說,「

沒別的,想紅就是因為看人掙錢眼饞。

脫口秀大會:卑微者王建國

儘管他在脫口秀的舞臺上的名氣僅次於李誕和池子,他常常一出場卻說,

「大家好,我叫王建國,其實我不太喜歡這個舞臺。」

他和李誕上學時就認識,

如今李誕早已不是原來那個李誕,王建國依然是那個王建國。

1。一個紅,一個半紅不紅

王建國不是他的本名,他用這個筆名,是覺得「他有種樸實感,像一個鄰家老街坊的名字,對於生活沒那麼多急躁,他有自己的節奏,他更頑固,更執拗,更有規矩。」他在近期接受澎湃採訪的影片中說。

早在社交媒體的“飯否”時代,王建國就已是知名段子手,在李誕的死纏爛打下,兩人面了基,還吃了火鍋,唱了歌。

那時他們還都是一枚鮮肉屌絲,酗酒,吹牛逼,偽文藝。李誕靠給廣告公司寫稿每月掙3000塊錢,王建國簽約晉江論壇寫網路奇幻小說,每月掙1500。

當年王建國的偶像是九把刀,夢想成為一個小說家。仍然心存理想主義的李誕說,「寫奇幻小說是不能稱為小說家的,“家”這個字不是這麼用的,你必須有造詣才能用“家”」。

兩個人都喝了酒,激烈爭吵,面紅耳赤,王建國特別生氣,差點割袍斷義。後來他們達成共識,一個詞義的事兒,不爭了。

「以前他是一個特別討人厭的人,他會非常刻薄和兇猛。」後來王建國說。

而隨著名氣的提升,李誕變成了這個樣子「我喜歡這樣得得瑟瑟的,賤不溜嗖的,但是我不愛傷害別人。我覺得把一個人弄難受了沒什麼好玩兒的。」

脫口秀大會:卑微者王建國

甚至喝多的時候還為當年的事對王建國道歉,「說國仔,我他媽太傻逼了,我竟然因為文學跟你急過眼」。

這時的李誕已徹底妥協,那句“人間不值得”正風靡人間。

王建國的生活一向節儉,總怕錢沒了,李誕的性格很野,沒不沒根本就不想,就是往前走,沒了就沒了。

當初正是在李誕的帶領下,兩人一路從廣州闖到了上海,成為《今晚80後脫口秀》的主力編劇。獲得一定的人氣後,開始做《吐槽大會》,再到《脫口秀大會》。

眼看李誕一路紅了過來,王建國似乎也跟著紅了,哪怕是半紅不紅,至少也不再缺錢。

可他想要的更多,他不想落後,尤其看到那位一路走過來的兄弟,已遠遠把他甩在身後。

2。欺騙自己,才能好好活下去

可以說,他的成功離不開李誕,但他也一直活在李誕的陰影裡。

這種陰影並沒讓他變得如李誕一般順從和圓滑,反而更加堅持自我。

有一次李誕和王思聰合影,好友蔣方舟提醒他,「沒有什麼好惡,還是希望你對名利場更警惕一些。」

脫口秀大會:卑微者王建國

當時王建國也有機會去見王思聰,但他沒去,「卻不知道哪根弦不對,我就是不想見」王建國說。

他將這種執拗保持至今,

當李誕嘴裡說著“還行,都行,都可以,咋都行”就輕鬆獲得成功時,王建國拼盡全力仍然是個第二。

但這個第二,或許是他心甘情願,因為在這一季節目中,他更多地表達了自我,獲得了自我認同和某種意義,而不是僅僅為了取悅觀眾。

他道出了自己的孤獨,「我非常喜歡孤獨,只有孤獨讓我感到平靜,安全。我一直是那個守墓的人,這個世界是我看的墳。」

他說出了生活的辛酸,「每次要見客戶的那一天,我都是精神飽滿地起床,洗臉刷牙換上乾淨的衣服,開啟衣櫃翻出一副嶄新的笑臉,貼在臉上,把電腦一踹,把尊嚴一丟,推開家門,走嘍,出去賣笑去嘍。」

脫口秀大會:卑微者王建國

他讓人笑著笑著,就再也笑不出來,「這還不是為了你,我知道你要踐踏我的人格,所以我早就把我的人格捏碎碾成粉撒在柔軟的天鵝絨上,這樣你踐踏的時候啊,不會傷到你。」

這是一種殘忍而又樂觀的自我表達,諷刺的核心問題正如他所說,「

人只有欺騙自己,才能好好活下去。

3。沒有誰是“活著”的標準答案

這些年,李誕透過“放棄”自我的,從而獲得了更廣闊的自我,「一個就是藝術家氣質,一個就是實用主義,這兩點都在他身上特別明顯,他很看得清這個世界的規則。」好友程璐曾說。

而王建國身上至少不具備藝術家的氣質,

只能在俗世當中浮浮沉沉,有些天賦,卻脫不了俗,沉浸在自我當中始終走不出來。即使能看清這個世界的規則,也依然無法完完全全的做個順從者。

鸚鵡史航曾評價李誕,「先拿自己不當回事,才拿別人不當回事。他用自己的墊底方式反襯了每一個人的人生還有點希望。」

這是李誕客觀上給人們的印象,即便如此,現實生活中的

“王建國們”

真的能看到希望嗎?

或許並不能,改變不了性格,便無法拒絕際遇。我們每個人都想活成李誕,從種種包袱和束縛中掙脫出來,做個時代的清醒者。

但因各種因素,我們只能是王建國,也要明白,很多人就連做王建國都很困難。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李誕的清醒、通透乃至圓滑,絕不是“活著”的標準答案

,反而王建國更具備有血有肉的人該有的平凡。

遵從內心,堅定自我,擁有矛盾和掙扎,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拉拉扯扯,這才是大多數平凡人面對生活時的樣子。

在澎拜採訪的影片中,王建國說「抑才貶能,懷才不遇,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太能出現了,我覺得這是個好時代。」

也許好時代並不是真的沒有懷才不遇,相比之下,好時代應該能讓平凡的人都有生活下去的勇氣。

主要參考資料

1。人物,《李誕 淺薄如水》

2。澎湃,《湃客》影片

3。《脫口秀大會》節目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