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1854—1900) 是英國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著名作家、詩人、戲劇家和藝術家。他一生共寫了9篇童話,《夜鶯與玫瑰》收錄在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中,於1888年出版。

《夜鶯與玫瑰》這個故事並不長,卻足夠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

一個沉迷於哲學世界的青年學生愛上了教授的女兒,但他卻沒能為她採得玫瑰花,如此一來,這個女孩子將不會與他跳舞到天明,並與他擦肩而過,不再理睬他,青年學生也將沒有機會握得心愛之人的手並將她抱在懷裡,品嚐愛情的甜蜜。

橡樹上的夜鶯目睹了青年懊惱的悲泣,她懷著對世間美好愛情的尊重和憧憬,決定儘自己的力量幫助他,成全青年學生的愛情。她飛出花園,來回尋找,卻只見到白玫瑰和黃玫瑰,最後經過指點,驀然發現原來青年學生窗下就有一棵紅玫瑰樹,但他卻被嚴寒損傷,今年無法再盛開。

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他再次結出紅玫瑰,這就是夜鶯的獻祭——用歌聲和鮮血。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夜鶯對死亡懷有恐懼,但她對愛的嚮往和希望讓她選擇奉獻了自己來成全青年學生的一朵紅玫瑰。她整夜地唱著歌,玫瑰樹的尖刺在她的心口越插越深——

“‘靠近那刺,小夜鶯,’那玫瑰樹連聲地叫喚,‘不然玫瑰花還沒開成,曉光就要闖來了!’”

無比嬌豔美麗的玫瑰盛開了,夜鶯已經在亂草中死去,尖刺還插在她的心頭。

青年學生髮現了窗外這朵玫瑰花,他激動不已,拿著玫瑰去尋他的愛人,女孩的心卻已被大臣的侄子所送的珠寶所俘獲,看不上這朵紅玫瑰,並諷刺和挖苦了窮學生。

青年生氣地把紅玫瑰扔在街上,玫瑰被車輪壓得粉碎。他怨恨女孩無情無義,又埋怨愛情無聊,退縮回自己的哲學和玄學天地裡,回家讀書去了。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若說最初,當看到女郎對夜鶯以生命換來的玫瑰花不屑一顧時,人們往往痛惡女郎的現實,而當青年將玫瑰無情丟棄,夜鶯的心血被棄如敝履時,讀者才恍然發覺,青年所謂的對女郎的愛,也不過是海市蜃樓,徒有外表,根本不曾走心。他們的自私虛偽、膽小怯懦和無情無義,讓夜鶯的獻祭顯得如此不值,令人悲痛。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一、三種不同的愛情觀

《夜鶯與玫瑰》中,女郎、青年學生以及夜鶯三者對愛情的態度,體現了現實中三種不同的愛情觀。

(一)現實派:虛榮

女郎即教授的女兒是典型的現實派的代表,她本來說只要青年學生為她採得一朵玫瑰花,便與他跳舞。或許這只是個敷衍青年的藉口,也或許她一開始確實對青年有好感,但卻在華麗珠寶的誘惑下投降了,寧願去追逐那些錢財、名利,擁抱虛榮,而不再關心所謂真正的愛情。

(二)學院派:逃避

青年學生看似是個痴情人,實際則根本經不住現實的考驗。一開始,青年在園子裡哭道:“我園中並沒有紅玫瑰!”

“他秀眼裡滿淚珠。‘哎!幸福倒著這些區區小東西!古聖賢書我已讀完,哲學的玄秘我已徹悟,然而因為求一朵紅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這樣難堪。’”

夜鶯則為他為愛情的悲泣而感動,“夜鶯嘆道:‘真情人竟在這裡。……以前我雖不曾見識過有情人,但我卻願意夜夜為他歌唱,我願夜夜將他的一樁樁事告訴星辰。如今我見著他了。他的頭髮黑如風信子花,嘴唇紅得如他切盼的玫瑰花,但是摯情已使他臉色憔悴,煩惱已在他眉端印著痕跡。’”

但其實,既然青年如此愛那個女郎,為何連到園子外尋找一下玫瑰的想法都沒有呢?他只會哭泣、悲傷,哀嘆自己的命運,卻根本不懂玫瑰的價值,也不覺得心上人對玫瑰的喜愛有什麼意義,只關注這件事讓自己為難。他也並沒有理解到心上人的內心,他所謂的愛情,僅僅考慮的是自己的慾望,他想要和心上人跳舞,卻連去尋找一朵玫瑰花的勇氣都沒有!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朱亞蘭在《真善美的隕落——<夜鶯與玫瑰>的意象解析》中說到青年形象的引申意義的:“正如童話中的年輕學生一樣,維多利亞時代晚期那些所謂的文人和藝術家們也曾懷揣夢想,想追尋文學藝術的至美境界,但當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他們只會逃避,消極地接受世俗的現實與命運,而不做任何嘗試和努力。”

青年形象除了諷刺了現實中許多軟弱膽小沒有直面困難精神的文藝家哲學家們之外,青年還集中代表了現實中的一類對待愛情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他們不只退縮,更有一種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精神”,轉而諷刺和挖苦曾經的戀人,或否定愛情的意義。

《夜鶯與玫瑰》中,最讓人憤恨的不是女郎的多變和虛榮,而是青年自己得到了夜鶯獻祭後得來的玫瑰,卻不知珍惜,因為女郎的拒絕,就毫不留情地將玫瑰送入塵埃,讓夜鶯的心血被狠狠踐踏。

(三)理想派:奉獻

夜鶯認為:“‘愛’果然是非常的東西,比翡翠還珍重,比瑪瑙更寶貴。珍珠、榴石買不得它,黃金亦不能作它的代價,因為它不是市上出賣,也不是商人販賣的東西。”她心中的愛,純潔、高貴、臻美,沒有什麼可以比擬,正因如此,連生命與之相比,似乎都居於下風。

所以即便青年並不認識夜鶯,他們也並沒有什麼交集,但夜鶯依然願意為了他獻出自己的生命,促成他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夜鶯無疑是王爾德心中真善美的代表,夜鶯的獻祭也體現了王爾德唯美主義的思想。夜鶯為愛情不顧一切,知道得到玫瑰花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她依然願意去奉獻。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二、真正的愛情

那真正的愛情是什麼呢?這篇小小的童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一)愛需要珍視和付出

小說中的玫瑰是一個重要意象。一方面,玫瑰象徵著愛情,青年與女郎愛情的開啟需要一朵玫瑰,但當有了玫瑰,兩人卻並沒有真正地走到一起,這也意味著兩人之間其實缺少真正的愛情。青年不願意為了愛情付出,而女郎則根本不珍視愛情,只流連於金錢。

從另一個角度看,玫瑰還與宗教相關,代表著獻祭。

傳說耶穌受難,留下的鮮血化為玫瑰,因此有“聖血玫瑰”一說。單從玫瑰的來歷上看,它就與奉獻相關。再結合玫瑰象徵愛情,則得出結論——愛情即奉獻。

許多心理學婚戀書籍如《幸福的婚姻》都曾提到過,在一段感情中的付出,有助於自己對這段感情的珍視,從而不想讓付出白費,而去努力地維護它。且人天生對努力追求而得的東西更加珍視,人們從奉獻中獲得滿足感。

不勞而獲的東西往往難以令人珍惜,這是一條真理。《夜鶯與玫瑰》中的青年學生,連心上人想要的一朵玫瑰花,都是意外間開窗後就發現的,他並未為此付出什麼,於是在遭到女郎的拒絕後,也立馬指責女郎無情無義,而轉身退縮回自己的小天地裡去,縱然一方面是因為愛得不深,一方面也由於女郎本身人品堪憂,但亦有一部分原因是,青年在這段感情中的投入並不多。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而夜鶯則是典型的為愛奉獻者,在一開始,她夜夜為青年歌唱,夜夜將他的故事告訴星辰,即便他們並沒有交流過,這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的愛,夜鶯在這種奉獻中得到滿足。

只是夜鶯沒有選對人,也太過理想化,所以一腔心血付諸東流,引讀者無限唏噓。在為愛奉獻的同時,也要懂得關愛自己。

(二)愛情與痛苦相伴

《愛在日落黃昏時》中,女主角曾說,愛情和現實總是對立的。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

愛情是理想的,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生存,有許多欲求,愛情中又摻雜了許多現實因素,所以不少戀人都被現實磨去熱情。

因為現實是殘酷的,存在了諸多不確定因素,或許是你愛的人不愛你,或許是雙方的追求不一致,異地戀又導致兩人無法滿足對方的需求,也或許是金錢地位才華相差太多,待激情褪去後才發現難以共同生活……

所以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是全然美好的,它往往與痛苦相伴。人一旦對某人產生了愛情,不由自主就會產生期待,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思想習慣、生活方式乃至愛情觀都大有不同,當那個人無法滿足你的期待,你自然就會陷入因愛情而生的痛苦中。

王爾德經典童話《夜鶯與玫瑰》,教會我們愛情究竟是什麼?

《小王子》中,小王子和狐狸建立馴化關係,小王子每天都來看望狐狸,有一次,狐狸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定在下午四點來,那麼到了三點我就會開始很高興。時間越是接近,我就越高興。等到四點,我會很焦躁,坐立不安;我已經發現了幸福的代價

但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時間來,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開始期待你的到來……我們需要儀式。”

這裡的“幸福的代價”,就是愛情的副作用,愛一個人就會有思念,當對方沒有及時來到或搞砸了某些事,我們就可能會“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當小王子馴化了狐狸,轉眼他們又要彼此分別。離別就更是一場痛苦,中國文學中有不少送別的愁詩,如“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讀來就讓人肝腸寸斷。

《夜鶯與玫瑰》一開場,就先展露了愛情的痛苦一面:青年學生為沒有玫瑰花從而無法邀請心愛的人跳舞而傷心哭泣。

愛情伴隨著痛苦,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想擁有愛情,就只能迎面接納這些,允許他們發生,也就允許了愛情美妙一面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