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上世紀80-90年代,是國產喜劇的黃金時代。

無論題材還是演員,東北這片熱土都能撐起喜劇市場的半壁江山。

趙本山,無疑就是穩居鐵王座的那位帝王。

一個賣柺三部曲,讓“忽悠”成為泛北方地區的通用語言。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除了那些小品和《鄉村愛情》、《劉老根》,早在他還是30出頭小夥子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不俗的電影作品。

在《現世活寶》中,他第一次扮演了“大忽悠”這個陪伴他半生的角色。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現世活寶》1990

現世寶,形容不成器的跳樑小醜,這部電影裡的現世寶還有份全職工作——忽悠。

故事伴隨著一曲趙氏二人轉開始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我們的主角,笨山,aka大忽悠·趙,哼著小曲兒帶上徒弟,晃晃悠悠的進了村。

清風吹拂著村頭貧瘠的黃土地,也撥拉著笨山腦海中發財的小算盤。

時至新舊交替的魔幻年代,新事物生猛湧入,舊思想迷信餘存。

他瞅準商機,端起這碗大雜燴,噸噸噸,創辦了“山木多功能公司”。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既能按摩松骨、化妝美容,又管婚喪嫁娶、算命占卦,村民排著隊喜迎這位從天而降的活神仙。

看上去無所不能,實際上一竅不通。

莊稼人有沒有,地裡瞅一瞅。忽悠一開口,全村抖三抖。

在笨山的一番努力之下,原本平靜的鄉村生活被攪得雞飛狗跳——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發生啥了?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忽悠,最基本的,就是得有個口條發動機。

能巧舌如簧,能顛倒是非,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忽悠們不會把“騙”字寫在臉上,但個個都是讀心專家。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笨山一句話,就能戳中勞苦人民內心深處的G點。

村主任給孫子開百日宴,全村排著隊送禮,花花綠綠的點心匣子收到手軟。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可主任眉頭一皺,發現點心並不能久放。

吃不完,時間一長不就壞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笨山支招,不如送咱二舅家小賣部給賣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這合適嗎?別急,笨山的道理張口就來:

“壞了就是浪費,浪費等於犯罪,現收現賣一舉兩得。”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一句話,讓主任樂得合不上嘴。

到了飯點兒,大家圍坐一堂,還沒等壓軸大菜猴腦上桌,猴子卻先跑了。

怎麼辦?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拿塊豆腐搗鼓碎,各種調料來勾兌。

有人質疑,這是猴腦嗎?

笨山歪嘴一笑:“桌子挖洞,活猴澆油,那是廣東吃法。我這可是御膳堂的正宗做法,當年乾隆爺路過我們那兒,吃的,就是這。”

你知道菜名是啥嗎?這叫“長命百歲全家笑”。

眾人面面相覷,六臉懵逼。

大家將信將疑地伸出筷子一嘗:可以呀,乾隆爺口兒夠重的。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但為了彰顯自己和愛新覺羅擁有相同的品味,再難吃也不能吐了,還得咧嘴稱讚,不錯不錯,五味俱全,太tm香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憑藉一張好嘴,笨山糊上了一扇扇即將捅破的窗戶紙。但要想動真格的,還得靠靈活的大腦。

在他的人生信條中,經常重複著這樣的對話。

能發財嗎?辦它!

油水大嗎?整它!

“今天必須整點兒沒有用的”

聽見兩個孤老婆子抱怨,孩子死太早,份子收不著,點心送了不老少,只進不出太難熬。

笨山眼珠一轉,財路來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兩家孩子結個陰親,豈不是美汁汁兒。

啥是結陰親?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就是給死去的兒女聯姻,去墳頭掘個墓,把屍骨刨出來,再扒拉到一起。

找兩個布偶唱出戲,熱熱鬧鬧的把儀式一辦,賓客盡歡,份子照收不誤。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看著堆成山的點心匣子,兩位老人笑出一臉幸福的褶子。

其實,笨山才懶得挖墳,扒拉到一起的,其實是隨便找來的狗骨頭。

騙子開了掛,忽悠全天下。

隨著不斷得手,笨山的膽子更大了,騙術也開始升級。

聊完紅事,咱接下來說說白事。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村主任的丈母孃死了。人走了,不小心還留下個鐲子。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家裡的兩房兒媳為了分鐲子,鬧得不可開交,屍體遲遲不能下葬。

眼瞅著天氣漸暖,這屍體也不能久放,再不下葬就臭了。

忽悠帶師笨山聞風趕來,一拍胸脯,交給我們公司,包你滿意。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他給兒媳開出條件,誰在送葬的過程中表現的最好,鐲子就歸誰。

“本山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黑人抬棺算什麼,早在三十年前,我大中華就上演了cult味十足的魔幻葬禮秀。

土洋結合的送葬大賽開始了。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鑼鼓嗩吶、西洋管絃,噼裡啪啦一通吹,沒一個音在調上。

本山大叔年輕時的一部電影詮釋了什麼叫忽悠

這邊兒,土味送葬遵從土味傳統,一襲白衣披麻戴孝,兒媳唱起“三哈一哦”的哭喪曲調,釋放著來自蠻荒時期的原始情調。

再看西洋那邊兒,還真有非洲迦納黑人兄弟內味兒。

大家穿著體面的中山裝,低頭垂目各自小聲嗚咽。厲害的是,每塊擦過淚(放過胡椒)的毛巾,都能擰出一把水來。

各家使出渾身解數,爭當帶孝子。

最終,笨山宣佈比賽結果。

白隊有聲無淚,是為乾嚎。黑隊有淚無聲,這叫真泣。

平局。

一個鐲子分兩家,如同捅了馬蜂窩。

兒媳們一擁而上,撕扯爆錘,鐲子在哄搶中只聽咔嚓一聲,碎了。

葬禮的氣氛在一場鬧劇中達到巔峰,唏噓又諷刺。

《現世活寶》的這一段騙局,可以說是《瘋狂的石頭》的太爺爺:為假鐲子大打出手,真鐲子早已被笨山掉了包,而平局也是為了引發爭搶挖下的坑。

看著被矇在鼓裡的村民,笨山忍不住露出竊喜的微笑,但突然間表情凝固,一摸兜:

完犢子了,鐲子丟了。

故事還沒結束,我先在這兒賣個關子,聊一聊開頭提到的主題——

忽悠。

山頭土坡上,笨山舉著名片給徒弟朗誦《忽悠經》:

“片子、騙子”

“名片,就是明著騙。”

就是這股“明著騙”的勁兒,在趙本山的表演體系裡駕輕就熟、手到擒來。

為什麼他是全中國最懂“忽悠”的人?

五歲那年,母親病故。七歲時,趕上自然災害,家裡窮的揭不開鍋,父親餓到離家出走。

從此,趙本山成了孤兒。

吃著百家飯長大,當窮人懂窮人。

從小苦到大,見識了人間悲苦世間百態。

加上趙本山天賦異稟,學啥像啥,見多了大忽悠,就能模仿大忽悠,一個擠眉一個瞪眼,活靈活現。

而“忽悠”也是時代背景下的特殊副產品。

改革開放後,國門大開,各種文化與思想魚龍混雜,社會一下就炸鍋了。

影片中出現的元素,比如按摩推拿、割雙眼皮、吃猴腦、穿西服……都是新鮮事物的象徵,哪怕眼睛上頂個一尺寬的大褶子,也是當地小紅書上的頂級網紅。

窮煩了,窮怕了,一逮住機會,老百姓飽含熱情充滿嚮往,急於改善生活。

而另一方面,舊觀念還沒徹底消失。

比如郭達飾演的大山,不惜花重金算命,只為求個大胖小子。

懷裡抱的,手裡牽的,剛會走的,打醬油的,全是閨女,戲仿了一把小品《超生游擊隊》。

貪財、愛美、講排面、重男輕女,這些人性矛盾和傳統陋習在電影中看似被誇大,但也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慾望橫流,騙子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穿插其中大發其財。

要說這些遍地開花的大忽悠哪來的?

笨山告訴你:“嗐!演員出身,被劇團開了。”

改革開放後市場波動,社會出現大量閒散人員,他們混跡於江湖走南闖北。這些資訊閉塞的村民,就是他們手中待宰的呆羊。

在土洋結合的另類葬禮上,中式燒冥幣,西式燒美元。美元長啥樣?閉上眼瞎整一個就完事了!

結果怎麼樣?10塊錢人民幣換1張假美元,村民排隊排到村口。

百姓手裡剛有了閒錢,可知識愣是沒跟上。

故事的結尾,大忽悠東窗事發,村民跳起來猛追爆錘。笨山為了順利脫身,使出絕地反殺——往地上撒錢。

機關算盡,一分錢沒落著,尊嚴被自己的慾望反噬得粉碎。

時代在發展,聰明人陸續上岸,曾經的市井盲流,現在不知流亡何方。

新世代大眾早就對各式騙術脫敏,如今再想當騙子,門檻可不只是翻翻嘴皮子這麼容易了,或許還需要更狡黠的偽裝、更立體的人設、更精美的話術。

而忽悠這種帶著時代氣息的“民間技藝”,也隨著趙本山的作品一起,變成一段無處追尋的江湖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