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創業艱難百戰多,造反從來都是技術活,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造反都是最高等級的創業。雖然安分守己是中華傳統美德,老婆孩子熱炕頭是絕大多數人的理想生活,但是我華夏從來不缺有冒險精神的理想主義者,何況高風險高收益,加上有時候你拼盡全力還是不一定能活下去。所以,每到王朝末期,總有許多的人,扛起造反大旗,無論勝敗,他們都會留下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

秦朝末年,烽煙四起。陳勝吳廣大澤鄉振臂一呼,歷史走到了新的拐點。一群鄉野山民,近乎自殺式的攻擊,讓天下人發現,強橫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原來這麼不堪一擊。雖然,章邯帶領大軍迅速擊潰了陳勝吳廣;但是,無數的賭徒已經決定再開一局。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豪傑峰起,疲於應付,只能先撿拉風的修理。一來二去,莊家也終於見底。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以項羽為首的楚人集團,逐漸成為最大的實力派,但卻不是唯一的實力派。排排坐,分果果的時刻終究還是來了。

周代商興,實行分封制,周室衰微,諸侯崛起,秦滅六國,實行郡縣制,始皇帝駕崩,天下復亂。擺在項羽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走哪條路。考慮到強如秦國,郡縣制也未能持久,所以項羽是偏向於分封制的。此外,項羽集團雖然強,但其他勢力集團也不都是肉包子,想學秦始皇天下獨尊,實力上也不允許。所以,分封制成為最佳選擇。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決定好走哪條路,剩下的就是怎麼走了。項羽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分封,分封哪些人。許多人以成敗論英雄,因為項羽的失敗,而武斷的認為,項羽做什麼決定都是草率的,有致命傷的。其實仔細琢磨一下,不難發現,這是不對的。因為,項羽本就是人中龍鳳,第一謀士范增,更是高人。以當時情況來看,項羽的分封安排,其實是比較有想法的。

首先,項羽分封是以義帝的名義,從大義上沒有留下把柄。其次,項羽的分封安排是充分考慮到潛在威脅的。天下各股反秦勢力,以項羽的楚人集團實力最強,但是楚人集團內部是有幾個山頭的。如劉邦的沛縣團隊,以及楚國舊有勢力,吳芮、英布一派,南郡共敖一派。除了楚人集團,還有齊國田氏一族、韓魏趙舊貴族勢力集團、陳勝吳廣的張楚殘餘勢力、秦國的殘餘勢力。所以,分封人員的大致範圍,也就定了下來。當然,項羽集團也有自己的具體操作。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先分化稀釋,再埋地雷,然後等著看戲。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安排已定,開始分封。

吉祥物義帝,還需要撐撐場面,給個天下共主的身份,找塊地安頓下來,再慢慢收拾。項羽同志本人,好地方當然是留給自己的。

好大哥劉老三,畢竟當年有言在先,先入咸陽為王上,加上他已經氣候,雖然是自己的最大的潛在威脅,無奈也得封個王。把劉邦封到蜀地,其實是很好的一步棋,雖然巴蜀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在當年也是窮鄉僻壤。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外面不好攻進來,自己也不好走出去,把劉邦封在那裡,算是給困到籠子裡。

為了徹底困死劉老三,項羽特意給他安排了幾個好鄰居。漢王同志的地盤西面是大山,沒有發展空間,想出來只剩下三個方向,北邊的秦國故地,是老熟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即三秦王,後面兩個且不提,光是章邯同志往那一杵,就夠他喝一壺。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當然,封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為王,還有其他考慮。由於項羽入關中的所作所為,在秦國故地可以說是民心盡失,也就不把關中劃給自己了。可是這麼塊好地方,交給別人也不放心。章邯、司馬欣,董翳是比較理想的選擇,首先他們是投降派,帶領的關中子弟又被埋了個乾淨,在當地沒啥群眾基礎,其次,封三個人比封一個人合適,不用擔心再出一個秦國,最後,能力強的給個破地方,能力弱敵離自己近點,有啥異動,也比較好收拾。

劉老三的南邊是臨江王共敖,他的地盤是自己打下來的,想從他嘴裡奪食,難度可想而知。當然還有其他的考慮,臨江王不是自己的嫡系,也是潛在對手之一。所以,就算臨江王不是劉老三的對手,等到他倆僵持不下,自己再出手,一下解決兩個難題,豈不美哉。

劉老三的東面,是項某人自己的地盤,如果劉同學不是受了什麼刺激,是不會主動找大刺激的。南北皆有強敵,東面是開掛選手。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為得到韓信,劉老三同志基本是鬧騰不出什麼花樣的。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解決了劉老三,捎帶上了臨江王共敖,楚人集團內部,也就剩下九江王英布和衡山王吳芮了。很多人誤以為英布是項羽的馬仔,其實是不對的。英布嚴格來說,是楚國大股東,他是衡山王吳芮的女婿,衡山王吳芮是個低調的實力派,名望極高,百越之地,都唯他的馬首是瞻。英布同志本人,也是早就有名號的,比項羽只高不低。

對於英布和吳芮的處理,更加體現了項羽和范增的計劃周全。分封之後,英布和吳芮接到了項羽的通知,搞定義帝。借刀殺人,妥妥的陽謀。如果幹了髒活,就壞了名聲,基本也就沒啥混頭了,如果不幹,那就得罪了項羽,有了被收拾的藉口。一石二鳥,非常漂亮。

搞定了內部問題,剩下的就簡單粗暴了。

魏國故地,一分為二,西魏王魏豹,還算聽話,安排去魏國起家之地看門。中原這塊,弄了個趙將司馬卬來當新地主。

韓國故地,一分為二,韓王室後裔,沒啥貢獻,就給了一片小地方,權當是打發要飯的,用來堵住天下人的嘴。大部分地盤給了張耳同志的部將,搞了個河南王。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趙國故地,一分為二,趙王同志變成了代王,趙相張耳成了常山王。張耳同志的老搭檔陳餘,被選擇性忽略,鐵三角宣告瓦解,大雷隨時會炸。

韓趙魏三國如此安排,顯而易見,他們想要親愛精誠,團結合作,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燕國故地,掌握在張楚殘餘勢力手裡,雖然燕王還算聽話,但是也不好使。燕國故地一分為二,燕王搬家去遼東,他手下的將軍成了新的燕王。很明顯,就是故意的,不過,很有效。拒不搬家的燕王,很快被手下幹掉。雖然新燕王得到了地盤,但是以臣弒君,名聲算是完了,威脅基本解除。

剩下最難啃的骨頭,是齊國,因為他們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

最簡單的方法最有效,還是老套路,分化瓦解,埋雷。齊國故地,一分為三,原來的齊王,改封膠東王,基本成了島主。然後安排兩個聽話的,一個濟北王,一個齊王。既分化了齊國勢力集團內部,又讓天下人知道跟著項老大,不白混。

從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來看,其實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分封安排,大致如此。當然,熟讀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實力派人物,沒有被封。這也是後世很多人指責項羽分封失誤的一大力證。其實,在我看來,項羽之所以沒封那些,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看不上,二是故意的。

透過以上操作,我們不難發現,項羽的安排,基本是完美的,也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他的唯一瑕疵,就是低估了那些被他無視的實力派人物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