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金馬獎在上週末迎來55週歲的生日,不過這個生日因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破壞了原本和諧的氣氛,讓人覺得噁心。

而原本不被看好的《無名之輩》也在上週末上映後,豆瓣一路飆到了8。4分,年度最佳國產電影的前三名是沒跑了。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接受大陸電影報名參賽,加上剛剛加冕最佳電影的《大象席地而坐》,一共有7部大陸電影獲得過這一獎項,分別是:1996年《陽光燦爛的日子》、1998年《天浴》、2004年《可可西里》、2012年《神探亨特張》、2014年《推拿》、2016年《八月》。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提到《大象席地而坐》,就不得不提胡波,去年10月12日,胡波在北京住宅的樓梯間裡自縊身亡。影片中那頭特立獨行的大象成為殘酷命運下的一場悲劇,現實中胡波或許也是對這個世界絕望了吧。

導演很有才華,不必再誇了,特別是這種灰色的喪風格更是我的最愛。國產電影很多年沒有出現這樣展示憤怒與絕望情緒的電影了,或許在很多人眼裡這樣顯得很沒有深度和幼稚。但是這種對於生活不滿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在現實中實現很難,那麼就更需要這樣影片的存在。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230分鐘的時間,每一秒都透著憤怒與絕望的氣息。講述了四個家庭盤根錯節的憤怒與仇恨,對話極其冷酷,愛被深深埋進了故事線。長鏡頭敘事也極具個人風格,像極了貝拉·塔爾。

一天之內的多條線故事並行,這樣的敘事手法,一般來說影片節奏會很快。但是過多的追求了鏡頭感,大量使用了長鏡頭,卻將影片的節奏拖得很慢。這一快一慢真的有點不搭,但作為胡波的導演處女作,這種大膽的嘗試,還是值得肯定的。

有時候也會想,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絕望”。是醜、是窮、是懶嗎?我覺得都不是。真正的絕望是身處絕望還在尋找絕望。

大象為何要席地而坐?當你抱怨社會種種的不合理,是否想過自己也是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無名之輩》之於國產電影,就好像《小偷家族》之於日本電影。每個人都沒有輕易的向生活低頭妥協,他們都在抗爭。

整個故事圍繞著一把槍展開,每個人想透過荒誕的行為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尊嚴,只是生活是現實的,不管有沒有這份尊嚴,生活都要繼續下去。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和《大象席地而坐》一樣,都是關注小人物的電影。總有些無名之輩,走在生活的窮途末路上,無法逃脫地陷入命運的迷宮。要選擇放棄、得過且過、甚至尋死,還是拼命去爭一口氣。電影中的角色們,大多都選擇了後一條路,去不斷地反抗生活,站著維繫自己的尊嚴。

《無名之輩》的每一個小人物身上都可以找到真善美。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有了為了理想,有人為了愛情,有人為了金錢,有人為了死。只是希望之後,就是冰冷的現實,似乎每個人都遭到了戲弄。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六萬蓋房子,三萬是彩禮,還有一萬買棒棒糖”是多麼美好又樸實的愛情,可是小人物哪來的主角光環?他們根本不配擁有奇蹟。

本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所有演員的演技都線上。特別要誇一下章宇,扮演了一個可笑又帶著溫情底色的劫匪。他奉獻了不輸《我不是藥神》的演技水平,對喜劇橋段的自然表現和最後時刻的複雜情感,都有著很好的把握。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當然並不是沒有缺點,兩部電影相似的地方還有都採用了多線敘事。各條敘事線上的人物,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做著自認為正確的事情。

當線與線交集時,往往會因為“資訊不對稱”而產生意料之外的結果。劇情中的巧合越離奇,主角們的命運感就越強。

無名之輩:大象為什麼席地而坐?

而交集的產生則要要巧合的製造,《大象席地而坐》所有的線都歸結於滿洲里;《無名之輩》所有的線都歸結於西山大橋。仔細想想,這樣的匯合中有多少巧合是牽強的,不合邏輯的。

最後想說的是,兩部電影對於今年的國產電影來說都有特別的意義,請不要忘記這些小人物的名字:於城、韋布、黃玲、馬嘉旗、胡廣生、馬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