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垓下的月色

玉盤冰輪照古今,當數垓下月最明。

可憐江山等閒棄,美人情重生死輕。

—— 爾承《垓下月》

昔楚漢相爭,兩軍會於縈陽,分鴻溝而對壘;項羽將俘獲的劉邦父親和妻子推至軍前,置鼎鑊欲烹之,以此要挾劉邦退讓。劉邦對此的回答是:“我父即你父,若烹了,請分我一杯羹!”最後項羽礙於面子沒有加害劉太公和呂氏,還把他們放了;項羽的威脅是假的,而劉邦的答覆確是真的。後世的評說是:舉大事者不能有婦人之仁,忠孝不能兩全。

在鴻門宴項羽也不聽范增之計,不忍加害劉邦,放虎歸山;還要“背關懷楚”,為依戀家鄉而棄守險隘,以至十月日後的敗亡。

似項羽這樣一個性情中人,又懷婦人之仁,實在是不該出來與長頸烏喙、可共患難不可共享樂的劉邦爭天下的。項羽少年時見秦皇車駕出巡,就說“彼可取而代之”!他披堅持銳浴血轉戰,殲滅了秦軍的有生力量,而劉邦卻在謀士們的幫助策劃下先入咸陽,且善待秦二世並秋毫無犯,贏得了仁義之師的美名;這一切都是從理性與韜略出發,為了收拾人心,奪取並鞏固政權。而後入咸陽的項羽卻殺了秦二世,富麗奢華至極的阿房宮也被“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連燒了三個月。項羽做事的目的也很明確,他聽從感情的聲音,好惡分明,快意恩仇,因此失卻人心,落下個“不仁”的惡名,也為日後敗亡埋下伏筆。

最後,當項羽中了韓信十面埋伏之計,本已殺出重圍脫險,但當他聞之心愛的虞姬陷入敵手時,又僅率八千江東子弟兵返身殺回包圍圈中,將虞姬救出,而此時劉邦各路大軍均已趕到,遂使項羽再陷重圍,兵盡糧竭,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垓下一戰,霸王勢窮,乃作歌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後關頭,江山社稷的得失,生死存亡的攸關,在西楚霸王項羽的眼中,竟顯得如此淡漠和無謂;他那重瞳聚焦的、耿耿憂慮難以割捨的,卻是鍾愛的女子和坐下的良駒,千古之下,不能不使人為之動容啊!

霸王歌罷,虞姬和之: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個女子於亂世中被力能扛鼎、勇可屠龍的一世梟雄這樣專注眷愛,亦是無怨無悔、夫復何求;虞姬毅然自刎以謝霸王,打消了愛人的顧慮和負擔,也圓滿了自己的一世情愛。

項羽衝突至烏江邊,追兵掩至。他將烏騅馬託付給搖船來救他的烏江亭長,以“無顏見江東父老”謝絕了過江為王,挺身以短兵接戰,當看見漢將中有故人呂馬童時,項羽笑說:“漢王許諾,誰得到我的頭,就可以賞千金、封萬戶侯,現在我把這好事送給你吧!”於是自刎而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漢高祖劉邦平定海內,榮歸故里時曾作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一想守住的是疆土和皇權,但就是他為了奪取天下而可以與自己的父親一起捨棄於鼎鑊的那個女人呂后,在他死後專權跋扈、外戚亂政、屠戮功臣、殘彘他寵愛的戚妃,給劉漢王朝造成動亂和恥辱。

星移鬥換,朝代更替,大風不再。

京劇《霸王別姬》裡虞姬自刎前的一段唱膾炙人口: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裡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雲斂清空,冰輪乍湧。

剎那間,都沉寂了——鐵騎奔突、刀劍鏗鏘、連營號角、四面楚歌,整個世界只有那一輪圓滿的皓月,充盈如水的月光已把血雨腥風、狼煙征塵、成敗得失、生死聚散洗滌得乾乾淨淨,剩下的是澄澈空明的頓悟、成竹在胸的從容、“何立從東來,我向西方走”似的瞭然淡定,甚至還有一份寧靜怡然的愉悅……

金戈鐵馬、十面埋伏,其奈一個末路女子眼裡心中的清明月色何。

垓下的月色

垓下的月色

垓下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