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女性“節操”到底有多重要?看清朝如何對待強姦受害者

如果一名清代女性慘遭強姦殺害,能被表彰為“列女”嗎?中國人對貞操的執著,高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但其實也對不近人情之處有諸多爭議,看完清代的“貞節觀”大論戰,或許你也會感嘆:都過了幾百年了,我們還爭論一樣的事啊……

一、清朝女子守住“節”與“操”,光是捨生取義還不夠‍‍

中國人的心裡是矛盾的,對於如何處理“貞節”與“貞操”的關係,徹底的表現出了言行不一的一面。

在中國人的嘴裡,“節”與”操”是無疑合二為一的,很難想像失操的女人如何能全節。

古人云:“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婦人之不失節者曰貞,未嫁而不失節者亦曰貞,蓋言其有節操也,故貞可賅節而言之。”

可以說,沒有“處女膜”你就沒有“節”與“操”可言。

於是,清人的口中,不吝辭色地鼓吹“處女”的純潔。似乎女性只有身體上白璧無暇,一生只屬於一個男人,她的品德才有資格被人表揚。“婦人者,伏於人者也。溫柔卑順,乃事人之性情。純一堅貞,則持身之節操。”清代男性的處女情結非常之重。

“直隸永平府某縣,其地閨範極嚴。凡女子初嫁,母家必使偵探,成婚之次日,夫家鼓樂喧闐,賀客雜遝,則大喜。若是日黯然,則女家為之喪氣,女之留否,惟夫家為政,不敢與爭矣。”

自明朝開始還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職業女性——專門檢查處女的“穩婆”。她們可以出入宮禁,對入官的女子進行裸體檢查。到了後來穩婆還成為了官府常設的專司處女檢查的人員。

到了清朝旌表列女有兩個條件:第一,丈夫死後妻子陪死,即所謂的“烈”;第二,如果一個女人被強姦殺害,

假如您死了但沒有失身,您就是列女,如果您死了可還是失身了,不好意思您就白死了。

女性“節操”到底有多重要?看清朝如何對待強姦受害者

明明是受害者,卻還面臨道德審判

於是,清代的文人嘴上把“處女”吹到了天上。“女人保持貞操,從一而終是正道,真的碰上了不測之事,為了保持純潔,除了捨生取義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二、“寡婦”在特定人群中非常受“歡迎”‍

在清朝社會中,女人想要“從一而終”,很多男人卻不答應。所有那些高呼女人要“從一而終”的男人不論是政客還是“學者”,無一例外都是不乏佳人相伴的“成功人士”,但是還有更多的“打工仔”和“北漂”娶不到老婆。

對於這些男人來說,“寡婦”是無比寶貴的“資源”,不論是未婚失偶還是壯年守寡的女人,對於沒房沒車娶不起姑娘的“loser”而言,簡直就是“單身終結者”,結果這些人還沒笑出來,天空飛來五個字“婦人不二適”,哪個“loser”會答應這麼無恥的主張?

更多的人用行動反對什麼“從一而終”,“貞操”在百姓的眼中,並沒有那麼無上重要。

歸有光在《貞女論》中講到,女人只是訂婚,還沒結婚,老公就沒了。這種情況下實際上還是未婚嗎?六禮不備,也沒走完結婚儀式,既沒有各種禮數,也缺少長輩的祝福,怎麼能算結婚呢?而且老天生男人女人,就是讓他們陰陽結合,女孩沒結婚就要守節,這也不符合老天的意願。

女性“節操”到底有多重要?看清朝如何對待強姦受害者

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

他還引用孔子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曾子問日:“婚禮定了,但是吉日男方的父母死,這個婚還結不結?”孔子說:“這個事情好辦,男方應該和女方說,我家出事了,暫時不能結婚,先把婚期推遲吧。然後等到父母的喪事辦完了,守孝期限也結束了,再和女孩家商量,然後就可以高高興興地娶媳婦過門。”

在這一點上俞正燮的觀點似乎更為透徹。俞正燮言道:“結婚必須新郎親自迎接新娘,一起見父母,一起去宗廟裡拜見祖宗,男人人都死了,怎麼娶老婆,怎麼去拜見祖宗,憑什麼請客招待各位親朋?”

女性“節操”到底有多重要?看清朝如何對待強姦受害者

俞正燮(xiè)(1775年10月1日——1840年5月13日),清代學者。字理初,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人。生於清高宗乾隆

一連串的發問,批評未婚守貞的愚昧和不可理喻。並由衷地感嘆“男兒以忠烈自責則可爾,婦女貞烈,豈是男子的榮耀也。”

說到底,未婚守貞充其量只是訂婚而已,婚還沒結,女性哪來的守貞義務。對喪夫女性的改嫁問題,大家其實更寬容。

清代很多學者都批評“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點。阮葵生說:“宋儒謂失節事大,餓死事小。噫!古今來多少名公卿賢大夫,尚多愧此言,乃責之煢煢少婦耶?”

甚至乾隆皇帝老師的朱軾認為:

“今欲使婦人盡守從一而終之義,雖顛連無告而孤寡煢煢,至死靡他,恐堯舜之治,天下有所不能。”

後來,當他女兒的未婚夫不幸身亡後,他還勸女兒另擇夫婿。

俞正燮的觀點更有代表性。俞說:

“按婦無二適之文,固也。男亦無再娶之儀。聖人所以不定此儀者,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非謂庶人不行禮,大夫不懷刑也。自禮意不明,苛求婦人,遂為偏義。古禮夫婦合體同尊卑,乃或卑其妻。古言終身不改,身則男女同也。事出妻,乃七改矣。妻死再娶。乃八改矣。男子理義無涯涘,而深文以罔婦人,是無恥之論也。”

按俞的觀點,男女都應該從一而終,先賢之所以沒說男人,是因為先賢覺得男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沒有說明的必要。那麼男人已經將“男亦無再娶之儀”的天理修改了,所以女人也不必拘泥於“從一而終”的古禮。對於改嫁,俞的觀點是“其再嫁者,不當非之。不再嫁者,敬禮之斯可矣。”

學者們的這些言論,實際上反映出社會上對寡婦再婚的寬容,等於給那些排隊等著娶寡婦的“loser”們發了一張道德“通行證”。

三、寡婦改嫁,必須遵守一個“節”字‍

中國人對寡婦改嫁的寬容也是有前提的,就是婦女可以替亡夫孝老撫孤,也就是必順全“節”。

有一則“淮陰節婦”的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商人甲,妻子非常漂亮,被商人的生意夥伴乙覬覦。這個生意夥伴就在行賈途中淹死了商人。商人死後,此公佯裝悲痛,取得了商人妻子的信任,並最終娶了這個商人的妻子。多年後,此公自覺得感情深厚,便將當年之事講出,商人甲的妻子知道後,最終為前夫報仇除掉了乙。

從這些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丈夫死後,妻子責任重大。作為老婆只要能將丈夫沒完成的事情做完就可以,至於能否“從一而終”堅持身體上的“貞操”,是不是一生只與一個男人相伴,倒是件可以斟酌商量的事。

與“全節”必須“全操”的宗教化貞節觀相比,老百姓對“貞節”的態度,更加實用,實用化貞節觀的核心也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