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金庸的《天龍八部》是三個男人義結金蘭的故事,也是無數女人圍繞無數男人,愛恨糾葛的故事,更是喬峰為了解開自己身世之謎,而不斷尋訪、糾葛一生的故事。

其中,最讓人心緒難平,最讓人悲情難掩的就是喬峰與阿朱的故事。

在遇到阿朱之前,喬峰的內心是孤獨的,他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江湖上“北喬峰,南慕容”的響亮名頭,也填不平他高處不勝寒的孤冷,與無家流浪的漂泊與滄桑。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好在,阿朱出現了。

她對喬峰一往情深,願追隨他到海角天涯。從此他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標,也對未來有了美好憧憬。這種憧憬也只不過是,普通人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夢想:去塞外過上放羊牧馬的生活。

什麼江湖恩怨,什麼武林紛爭,什麼報仇雪恨,都可以統統拋諸腦後,唯有藍天、白雲與大草原在生活中遼闊。

然而,夢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兩人心心念唸的美好生活,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更悲情的是,喬峰自己親手打破了這種夢想中的美好生活。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1、在查明真相的路上,執念太深

認識阿朱以前,喬峰的日常生活,就是圍繞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與找帶頭大哥展開的。

為了找出帶頭大哥,他一路狂奔,一路追隨,但每次都被“大惡人”搶先一步殺死相關知情人,讓很多無辜者因此而送命,比如:趙錢孫和譚婆,最後,連自己的恩師——玄苦也難逃厄運。

在他不斷查詢“帶頭大哥”的下落,一步步接近真相的逼迫下, 玄慈方丈為了彌補當年的愧疚,自殺身亡,以死謝罪;牽連葉二孃不惜殉情追隨,讓一直以為自己是孤兒的虛竹,第一天見到親爹親孃,就慘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如果不是他的執念,早日跟他的小阿朱,去塞外過牛郎織女的生活,就不會有這麼多江湖紛爭。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事實上,整部書裡,有執念的人太多了,慕容父子、遊坦之、阿紫、鳩摩智,無一不是執念深的人,但他們的結局,都沒有喬峰的結局讓人扼腕嘆息,讓人心緒難平。

佛說:放下即是自在,執念太深,不如一笑而過。

但生活中,能放下自己執念的又有幾個,明知是無望,明知是死衚衕一條,但寧願撞上南牆,跳進黃河,他們才會死心。不然,

執念總是讓他們狂奔在不可控的人生道路上。

而喬峰的性格,決定他只能走這樣一條路,否則,如鯁在喉的真相,不查明,他就無法在天地間立足,並且明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也會毫不猶豫地走下去。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但知道真相後呢?道義與擔當的使然,同樣讓他無法在天地間立足。

2、喬峰形象很完美嗎?當然不,他是有缺點的

喬峰的形象在金庸小說裡,看似是最為完美的一個:他武功高強,膽識過人,豪邁颯爽,光明磊落,有情有義,充滿了英雄主義的氣概。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做事卻極易衝動,也總是被人利用與欺騙。

從他給阿朱講他7歲的時候第一次殺人,就可以看出他性格中這一致命的缺陷。

只是因為忍受不得被養母冤屈,半夜起床提著刀,連夜跑了數十里山路,進城從狗洞潛入大夫家,將大夫殺死。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這一情節,可以說是他骨子裡流淌著蠻夷之族,狼性的使然,也可以說是他性格中的衝動與意氣用事,這都為日後阿朱的慘死埋下了伏筆。

如果馬伕人不知情,喬峰斷了所有“帶頭大哥”的線索,說不定與阿朱就此收手,從此伉儷情深,浪跡天涯。

但馬伕人是誰?那是天生狐媚,自持美貌的人,只因得不到喬峰與段正淳的青睞,便一直懷恨在心的狠毒女人。

都說女人狠起來,根本就沒有男人什麼事,她巧用了一箭雙鵰之計,就讓喬峰偏聽偏信,間接把阿朱送上了死路。

阿朱死後,他為自己寫了一個墓碑:契丹莽夫蕭峰之墓。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自認是“莽夫”,這個自我評價是再合適不過了。

3、不聽勸,一意孤行

有句話說:聽人勸,吃飽飯。

阿朱是一個心思縝密通透,聰明伶俐的女子,不然也不會得到喬峰這樣一位大英雄的真心相待。

在阿朱無意間得知段正淳是自己親爹後,阿朱對喬峰說:

“大哥,我離開了你,你會孤零零的,我也是孤零零的。最好你立刻帶我到雁門關外,咱們便這麼牧牛放羊去。段正淳的怨仇,再過一年來報不成麼?讓我先陪你一年。”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但是,此時的喬峰,根本就聽不進去,只想著殺父仇人就在眼前,如果再次錯過,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次遇到。他也根本不會去分析馬伕人話語的真假,再加上偷聽到段正淳與阮星竹的對話,下意識地對號入座:段正淳就是自己一直苦苦追尋的“帶頭大哥”。

阿朱能說什麼呢,在雨夜石橋,喬裝成段正淳,代父受過,只為了能消解喬峰刻在骨血裡的仇恨,也擔心他冤冤相報而斷送自己的前程與性命。

阿朱死後,喬峰失魂落魄,心頭老是空蕩蕩地,不知如何打發日子才好,心裡總是想:

“追上了段正淳,卻又如何?找到了真兇,報了大仇,卻又如何?我一個人回到雁門關外,在風沙大漠之中打獵牧羊,卻又如何?”

《天龍八部》:喬峰的性格,決定了阿朱的命運只能以悲劇收場

此時的喬峰,才從尋找“帶頭大哥”的執念中清醒過來,三個“卻又如何”,寫出了喬峰心態的轉變:沒有心愛之人的陪伴,一切活著的目標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也正是阿朱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喬峰性格的轉變,換來了喬峰對自己的清醒認知,更換來他平息宋遼兩國,天下蒼生的安寧。

意難平,笑問蒼天。

也許英雄註定是孤獨的,喬峰也不能例外,這是喬峰的悲劇,也是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