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亂世佳人》這部影片在電影史上可謂是經典鉅作之一。電影以戰爭和愛情為線索,重現了一百多年前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

電影以戲劇的方式呈現出來,揭示女主人郝思嘉經歷了戰爭前、中、後的成長曆程,展現了郝思嘉在戰爭到來之前,被迫結束自己的貴族生活,憑藉著自己的堅強和勇敢成為了戰後重新興起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之一。

泰戈爾說:

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郝思嘉也一樣,經歷了命運的坎坷與坎坷,從無憂無慮最後變得精明能幹。她堅強的內心讓她在亂世中成為了永不落敗的野玫瑰,影片藉助郝思嘉的成長曆程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頑強的生命力的女性形象。

也讓我們知道,

人的一生都是慢慢從單純走向成熟的過程,遇到大風浪時,要掌握好前行的方向,終究會成就自己。

接下來,我將從三個角度去淺析斯嘉麗在戰爭前期、中期、後期的成長曆程。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01第一個階段:戰爭前的郝思嘉幼稚單純任性叛逆

佚名曾說:

自信源於底氣,傲氣需要實力。

《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正是因為有家庭雄厚的家庭背景做支撐,父親是一個南方種植園的園主,母親在生活中很能幹,溫婉大方。

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斯嘉麗遇到困難有父母幫忙解決,有黑人奶媽的寵愛與陪伴,因而有了任性的底氣,加上自身的美滿和周圍男性的追求,才有了驕傲的資本。對男權、封建和婚姻都有自己的想法。郝思嘉的任性叛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對男權的反叛

郝思嘉出生在“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中,受到父母的影響她有些良好的家教和道德觀念。身上遺傳著父親豪放、勇敢、堅強的性格特點,但卻沒有成為母親想象中的淑女。

相反她特別喜歡騎馬、爬樹、打獵等娛樂方式。這種好動不安分的性格引導著她對男權思想進行鬥爭,無法忍受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不能接受

“女人天生要依賴男人”

的封建思維,甚至背叛了母親一直以來強調作為淑女的條條框框。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女人必須溫婉優雅,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觀點,還需要時刻表露出自己柔弱的一面。這也就是郝思嘉每次在出門時,黑人保姆總要提醒她要吃飽時的原因,避免在外吃的太多丟了淑女的面子,讓別人看了笑話。

但郝思嘉並不這麼認為,她想說的話,想做的事,不會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她不遵守女人的美德禮儀條框約束,著重自己內心想法,不迎合大眾。 這種想法和行為把郝思嘉對於男尊女卑的反抗提現的淋漓盡致。

在當時男權主義的傳統觀念下,對於世俗的反叛也進入到郝思嘉的腦海中,郝思嘉從來不去迎合男人的心理,甚至還會作出干涉和制止男人的行為。

我們從這些能夠看出,郝思嘉表現出了與那個時代其他女性的不同特點。

(二)對封建的叛逆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郝思嘉本來應該是一個溫婉大方、具有優雅氣質並且禮儀周到的貴族小姐,但偏偏郝思嘉卻偏偏不願意這樣,她並不喜歡這個矯揉造作的規矩,學習禮儀也並不意味著她要服從束著手腳的封建觀念,僅僅是為了能夠受到男性的歡迎而已。

當她的黑人保姆要求她束腰、做一個淑女時,她以各種理由拒絕,這正是她反叛精神的體現。

然後在強大的封建觀念下,郝思嘉雖然具有反抗意識,但教條權威總會無情的進行鎮壓,導致斯嘉麗並沒有做出什麼反叛行為。

但在她的婚姻大事上,她是體現出了自己的反抗精神。他父親覺得

“美滿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的”

。郝思嘉卻覺得這種這種舊式的理念阻礙著她對於愛情的追求,因此郝思嘉對於封建禮教的束縛更加的厭惡了。

這種叛逆精神也對她後來在混亂的戰爭環境中擺脫舊有的思想觀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及對郝思嘉尋找新的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礎。

(三)對婚姻的任性

每一個女性都渴望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郝思嘉也不例外,在得知艾希禮即將要娶他的表妹為妻時,趕緊在十二橡樹的晚宴上向希禮表明自己的心意。

希禮則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婚姻,因而拒絕了她。 希禮對郝思嘉說:

你性格中生命的活力是我所缺失的,但我們完全不同,因為不可能造就一樁完美的婚姻。

告白失敗後,因為衝動的嫁給了自己根本不喜歡的男人——梅蘭妮的表弟查爾斯,這是她第一次婚姻的任性,但這並沒有改變郝思嘉對希禮的愛,相反她變得更加迫切。

查爾斯戰死後,郝思嘉為了進一步得到希禮的訊息,全然不顧社會禮教,甚至離開莊園和家人,去和情敵梅蘭妮住在了一起。

丈夫的病逝沒有給她帶來一絲的悲傷,參戰沒有回來的希禮卻緊緊的吊著郝思嘉的心。

這種任性執著的愛情一直充斥在在郝思嘉的生命當中,直到梅蘭妮死去,郝思嘉才真正明白自己愛的到底是誰。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郝思嘉這種反叛任性的性格跟從小的家庭背景時候分不開的。斯嘉麗的父親傑拉爾德是莊園的主人,身上流著愛爾蘭人的血液。

母親知書達禮,溫婉大方,非常愛她。父親曾對郝思嘉說“

土地是你在世界上唯一應該為它奮鬥,為它犧牲,為它貢獻的東西,它可以永存。

因此郝思嘉從小是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養下長大的,家庭和男士的愛都給予她自信和底氣。從父母到家裡的奴僕再到愛慕她的追求者,都喜歡她。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父親就願意把她這個長女當作兒子一樣對待,教她騎馬打獵,和她比賽,讓她有豐富的見聞,還指著家裡廣闊無垠的土地告訴她

“以後想嫁誰,憑你喜歡,我會把這一片珍貴的土地都贈與你”。

教育家洪成文提出:

富養女孩應是“雙E”的增加。第一個E是教育(Education),第二個E是經歷(Experience)。富養富在教育,富在引導,富在興趣挖掘。

給女兒充足的愛和引導,豐富她的精神世界,讓她能有足夠的自信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楊絳也說過:對孩子而言,最高的教育不是富養,也不是窮養,而是用愛養。

這一切造就了郝思嘉對自己的信心。後來,在戰爭爆發、家園破敗之後,白瑞德一直在郝思嘉的身邊,無條件的愛著她,支援幫助她的每一個決定,也接納她性格里所有的陰暗面。

一個被愛得安心的人,身心是都能夠得到滋養的。他們在遇到世界的磨難和不公正待遇後,更加懂得去反抗來爭取更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心裡清楚,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

這種生命和活力和對生活的底氣都為戰爭中郝思嘉的反抗和經濟獨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02第二個階段:戰爭中的郝思嘉明白經濟獨立,對命運勇敢不屈

宮崎駿說:

成長是一筆交易,我們都是用樸素的童真與未經人事的潔白交換長大的勇氣。

如果說對封建的反抗和對愛情的任性是郝思嘉家庭背景和個人因素導致的,

那戰爭的引發的確是她真正成長的第一步,也是最難得一步。

從小生活在父母庇護下的郝思嘉,戰爭的開始成為她人生成長的轉折點。

戰爭開始時,郝思嘉因為對衛希禮的承諾,毅然守在了快要分娩的梅蘭妮的床邊等她生產,然後帶著梅蘭妮和嬰兒一起返回莊園,看到了家園破敗不堪。

面對母親的死訊,父親瘋癲,妹妹不堪重壓,那一刻的郝思嘉明白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了,面對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郝思嘉站在大樹下說出:

“願上帝做我的見證,我一定不會屈服,我一定會渡過難關,戰爭後我再也不要捱餓。”

她從一個千金大小姐到四處為家人找吃的,安排活計,耕種土地,成了一家人生活的支撐。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在戰爭期間的郝思嘉深知,如果女人沒有經濟能力,只能一味依附男人存活,是萬萬不行的。她雖然暫時依賴白瑞德,但是不能總依靠他。

男權慢慢缺失的同時賦予了郝思嘉相同的歷史使命,也給予了郝思嘉一定的自由,讓郝思嘉明白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的重要性。她甚至覺得手心只能一直向上,在未來的生活裡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

於是郝思嘉懂得了一個詞叫:

獨立

(一)我們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

小時候總是盼著長大,總覺得當大人是一件特別威風的事情,但真正輪到我們承擔起大人的責任的時候,才覺得這個保護傘如果一直在該多好,我們就可以一直無憂無慮下去。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什麼是長大?

下面有一天回答是:

我所認為的長大是透過對責任、獨立、事業、家庭和自我認知及人相處等組成。

如果將人生比作千米賽跑,無論下一步是後退還是前進,只要相比我們所期望對比的時刻,確實更考前,那便是有所有成長。

而當這段路跑了一圈的時候,自己開始變得疲憊,一度想放棄,卻還在堅持,而走到這一步的人便是長大了。

在生活中,我們會長大,父母會年老,我們都要去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正如電影中郝思嘉,從小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沒受過罪,沒吃過苦,但在面對沒有糧食的情況下,明白了自己無法再去依靠別人。

於是改變養尊處優的少女形象,進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養活一大家人。

雛鷹離巢,才能夠飛翔到美好的藍天。

郝思嘉沒有了父母的庇護,才會懂得靠自己的力量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也就是說: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二)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是未來的生活的保障

主持人問楊冪:如果你想給你爸媽買一套房子的話,會跟劉愷威商量嗎?她說不會啊,我自己買的起。

可見經濟獨立對於一個人的生活保障多麼重要,也是值得眾多女性去思考的一句話。不是因為不尊重別人,而是自己買得起的底氣,是自足經濟下的主控權。

郝思嘉為了一句諾言,一直照顧著情敵母子。面對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沒有錢沒有糧食,還有戰爭的動盪和洗劫。面對這些,郝思嘉沒有倒下,她總是覺得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用柔弱的身體扛起了一個家,成為了很多人的依託和主心骨。

每天不分晝夜的親手下田耕地,做各種粗活,還要照顧家裡神志不清的父親和幾個不堪重壓的妹妹。

她拼命幹活,為了填飽自己和家裡好幾口人的肚子,拋掉了大小姐的養尊處優,整天向奴隸一樣在田間勞作。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郝思嘉在最絕望的時候也哭過,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抗爭。她的名言是:

“等明天吧,明天我就能想出辦法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像復仇女神一般緊握著雙手,站在十二橡樹莊園的滿目瘡痍中,對著天空高聲發出“熬過去,再也不讓自己捱餓”的誓言。

她深刻的明白,只有經濟獨立,以後的生活才會變好,才會有生存之地。

亦舒說過:現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在郝思嘉獨立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她堅定的性格,保衛土地,保護自己的家人,不讓他們挨餓受凍,郝思嘉也從一個嬌生慣養的貴族小姐成為了一個經濟獨立的女性,女權意識也在慢慢甦醒。

03第三個階段:戰爭結束後的郝思嘉變得果斷精明剛強勇敢

作家周國平說過:

最優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體的,既賦有本性別的鮮明特徵,又巧妙揉進另一性格的特點。

郝思嘉就是這麼一個存在,戰爭結束後,她並沒有停止生活的腳步,她明白以前的輝煌生活都已經成為過去式。面對這樣的生活環境,她只有勇敢的站起來,以求得更好的生存之地。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從三個階段淺析郝思嘉的成長曆程

戰爭中的經歷也極大了刺激了郝思嘉的女性意識,從給梅蘭妮接生,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郝思嘉認為自己可以向男人一樣能幹,並且努力掙錢,產生了一種自豪而熱烈的心情。

她不管周圍的環境與自己是否一致,不顧封建各種禁忌,公然趕著馬車去城裡做生意,並且殘酷的和男性競爭;經營鋸木廠以及開酒樓牟取暴利,懂得了“

適者生存,弱肉強食

”的商業理念。

“態度堅決,辦事果斷,雷厲風行”

等都是郝思嘉的男性特點,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並透過自己的途徑去獲得。她也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變成了一個精明能幹的當家人。

在她的精心打理下,生意也越來越好。在當時的男權觀念下,她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不一樣的轟動,同樣也真正脫離了男人的附庸,成為一個獨立精明的女強人,勇敢剛強,成為了南方比較早的資本主義商業者。

《海底兩萬裡》中有這麼一段話:

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只有初衷與希望永不改變的人,才能最終克服困難,到達目的。

郝思嘉擁有維護莊園的不變初衷,憑著對於成功的狂熱成為了獨立堅強的女性,也成為了美國內戰後推崇的女性代表。

她的行為無疑證明了女性在社會中的能力和地位。重視了男女平等,同樣也打破了當時封建禮教“男尊女卑”的觀念。

郝思嘉的性格中有男性的勇敢剛強,女性的熱情活力,很像

“雙性同體”

的理論意義:

對於生與死,善與惡、美與醜,苦與樂、自我與非我兩重性和統一性的理解,在女神的早期雌雄同體形象中做出瞭解釋。

希伯來的《光輝之書》中曾經記載到:

每一個靈魂和心靈在進入這個世界之前,都是由一個男性部分和一個女性部分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一體的,在它一下降到人間,這兩個部分才分離開來;在獲得生命的同時,成為兩個不同的軀體。這種對個體的誕生和性別由來的解釋在創世的神話那裡得到印證。

郝思嘉做生意的時候,把男性的潛在思維體現的淋漓盡致。正如柏拉圖說

:“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半”。

《亂世佳人》影片中,郝思嘉的戰爭後期的頑強精神和性格色彩也給予我們個人以及大眾深刻的啟迪。

(一)從個人層面來講

,斯嘉麗變得堅強和勇敢帶給我們借鑑意義,敢於向男權社會提出質疑,不會為了別人的想法而活著,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二)從大眾層面來看

,正是這種固執又倔強的選擇中,斯嘉麗的女性意識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向讀者和觀眾傳達一種女性的自我崛起,帶給人的意義也不言而喻。

在郝思嘉的身上,我們不僅學到了思想的解放,而且還懂得頑強生存和堅強獨立的重要性。對我們現代女性而言,不僅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還要努力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價值,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結語:

《亂世佳人》透過對於郝思嘉的成長曆程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女主人公一個從任性叛逆到勇於承擔責任,最後再剛強勇敢的過程。女主人公郝思嘉本身是一個任性驕縱的千金小姐,卻在一次次戰亂逃難中明白金錢的重要,開始努力掙錢,走向商場,一步步變得堅強獨立。影片透過戰前戰後的不同經歷,呈現出一個鮮明豐富的女性形象——一個戰鬥中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