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嘉年華》裡,我們看到了世界的背面

想看《嘉年華》好久了,今天終於實現。心心念唸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微博上很多人的推薦,畫面裡小女孩騎著車,白色的裙子在風裡飛揚的場景很美。二是題材的特殊性,之前看過韓國的同類題材《熔爐》和《素媛》,所以想看下我們國家的同類型電影如何呈現。

不得不說,排片量很少,能找到合適的影院和時間算是緣分了。電影開始沒幾分鐘,就發現這部片的風格是我喜歡的型別,非常紀實性的鏡頭,還有多處的近景特寫,牢牢抓住人的眼球,代入感很強。在看這種題材之前,其實已經做好了虐心的準備,但整部片子看下來,感覺有一種剋制和隱忍在裡面,不是那種排山倒海的情緒,更多是後知後覺的壓抑。在表達上,《嘉年華》和《熔爐》、《素媛》是不同的風格,但也毫不遜色。

作為主角的兩個小女孩貌不驚人,但恰恰在這種樸實的質感下,更讓人揪心。小米是海邊酒店的服務員,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別人不幹的活我都幹”,在替莉莉姐值班時,無意間成為事件的唯一目擊者,後來一直在糾結搖擺,要不要說出真相。讓他猶豫的是她“黑戶”的身份,一直到後來,她的願望都是樸實的,僅僅想要有一張身份證,看到這,真的心酸且諷刺,我們也明白,確實,很多人因為沒有一張身份證,無法安然的在陽光下生活。小米的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苦,生活讓她在沉淪的邊緣徘徊,但那個年紀該有的天真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她依然保留。悄悄藏起了漂亮的金色假髮,迎著陽光拍下夢露雕像,很多時候她讓人恍惚。散發著青春美好光芒的是她,為了攢錢解決身份問題,伸手向律師、向會長索要報酬的也是她,正因如此,讓這個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小米在打算出賣自己的身體前,一襲白裙坐在床前,電視裡播放著壞人得到報應的新聞,社會開始更加關注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這一種結局戲謔而諷刺,我們希望事實真的這麼發展,所有的公平正義最後都會得勝,但又瞭然而無奈。小米渴望長大,想要擁有漂亮的飾品、口紅。莉莉極可能就是她長大後的樣子,但我總希望不要這樣。她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種眼神,複雜而純淨,當她緩緩戴上莉莉留下的綠色耳環,騎著車飛馳在公路上的時候,我似乎替他鬆了一口氣,但轉念一想,她該去哪呢?她是真的醒了麼,還是滿懷絕望的離開?這座溫暖到能讓流浪的人都能睡個好覺的城市,還會包容她麼?但願這個世界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對她好一點吧。

從《嘉年華》裡,我們看到了世界的背面

孟小文,是遭受傷害的小女孩。從被侵害之後的懵懂,破壞母親化妝品的怨念,以及後來唯一一次的流淚,感覺她真實的表現出了孩子受到侵害後的狀態。這讓人背後一涼:第一,小文和他的朋友被侵害後,似乎表現的漠然,可能是由於性教育的缺乏,讓孩子在受到傷害和麵臨危險時渾然不知。第二,很多時候,受到性侵的小孩們最大的傷害可能並不是來自於事件本身,而是周圍環境的二次傷害,小文媽媽覺得女兒的遭遇讓自己丟臉,弄壞了她的衣服,剪掉了她的長髮,破壞掉她的女性特徵,認為是孩子自己的“不自愛”導致受傷。 這和我們社會上的現實如出一轍,當女子受到侵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去譴責施暴者,而是謾罵受害者的不自愛,讓人心寒。我想,我們往往能頑強抵抗外界的眼光,卻容易被最親近的人傷害的體無完膚。

電影裡小文站在海邊和朋友影片:“你看啊這是海”,“我怎麼什麼也看不見啊”,“你聽”。小孩之間的感情就是這樣,前一秒還在為她洩露了秘密而生氣,下一秒看到美好的事物還是忍不住和她分享,之後倆個女孩在巨大的喇叭裡跑來跑去,呼喊著對方的名字,色彩明豔的背景裡,單純的讓人難過,美好的有些不真實。

從《嘉年華》裡,我們看到了世界的背面

電影裡頻頻出現的夢露雕像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它意味著美好,和隱晦的性。從最開始的矗立,到後來的貼滿斑駁的小廣告,再到最後的被鋸倒帶向遠方,也暗暗的影射了小米的心理狀態。但,雖然夢露的塑像會倒,雖然這個世界上仍然存在著一些我們無能為力的陰暗面,還好,人們對於美好的嚮往和追求是永遠不會變吧,這也不失為一種希望。

看完整部電影,我心裡最大的感觸,大概就是五個字:女孩不容易。其實在社會中,女性仍然是弱勢的群體,儘管近年來湧現了很多女權主義者,甚至一些極端人群被嘲為中華田園女權,他們在爭取,大眾的意識也在覺醒,但實現男女平權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想,影片裡莉莉的那句“下輩子再也不要做女人了”,很多人聽到都會有種難以言狀的情緒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過這樣一段話:怡婷,你可以寫一本生氣的書,你想想,能看到你書的人是多麼的幸運,他們不用接觸,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是啊,我們何其幸運,在文宴導演的作品下,在兩位主演的演繹中,他們替很多女孩說出了不能說的話,而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世界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