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遊俠張良與圯上老人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素以謀略著稱,在輔佐劉邦建立漢室江山的歷史中居功至偉。“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是對其最為概括中肯的評價。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卻能善始善終,與其深謀遠慮、深諳帝王馭人之術、知進退不無關係。那麼張良這些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嗎?其早年的遊俠經歷也鮮為人知,尤其是錘狙秦王、圯上老人的故事更極富傳奇色彩。

遊俠張良與圯上老人

張良的先人為韓國人,其祖父、父親顯居韓國相位,先後輔政五世韓王。秦滅韓時張良尚年輕,雖無官職但家境殷實,時下豢養奴僕三百餘人。為了給韓國報仇,張良變賣家產謀劃刺殺秦王,以至於弟弟死了都無錢埋葬。他曾在淮陽找到一名大力士,造了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並與其埋伏在博浪沙襲擊東遊的秦王,鐵錘擊中了秦王侍從的車輛,刺殺行動失敗。秦王大怒,下令全國搜鋪刺客,張良改名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遊俠張良與圯上老人

有一次張良來到下邳橋上,看到一位穿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的面前,故意脫掉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很是吃驚想要打他,轉瞬一想必定是老人,就忍住怒火,撿了鞋子回來。老者又說:“替我穿上!”張良略有思忖:“既然都撿回來了,乾脆就穿了得了。”於是跪下與其穿上,老人笑著離開了。張良怔怔的看著他離開,十分納悶!不成想老人走出一里地後,又折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矣。五天後的早上,和我在此見面。”張良更覺奇怪,跪下回答:“好。”

遊俠張良與圯上老人

五天後天剛矇矇亮,當張良到了的時候老人已在那裡,生氣地說:“與老者見面怎麼能遲到呢?五天後再來吧。”五日後雞剛打鳴張良就到了,可還是遲到了。只見老人說:“為何又來晚了,再過五天吧。”第三次不到半夜張良就到了。過了一會老人來了,說:“就應該是這樣的!”說著拿出一本書遞與他:“好好讀這部書,以後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十年之後就你會發跡。十三年後你到濟北,那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天明一看那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十年後陳勝大澤鄉舉義,張良也聚集數百青年,在投奔自立楚王的景駒的途中遇見劉邦,從此君臣休慼與共,開啟了楚漢相爭波瀾壯闊的歷史。

遊俠張良與圯上老人

關於這段傳奇清清楚楚的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留侯世家》,由於事件過於傳奇,就連司馬遷也在文章最後寫道:“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意思是:學者大多說沒有鬼神,然而又說有精怪。至於像留侯遇見老丈贈書的事,也夠神奇的了。

遊俠張良與圯上老人

蘇軾在其《留侯論》中駁斥了一般將圯上老人視為鬼神的庸俗說法,認為這可能是前朝隱士高人應對亂世,選取和培養安定天下人才的策略,故意用傲慢無禮的行為折辱他,使他能有忍耐之心,方可成就大事業。蘇軾的立論新穎、邏輯清晰、視覺獨特,足以令人信服。從楚漢戰爭每每關鍵時刻,張良都能給予劉邦關鍵性的謀劃與建議,讓歷史走向始終朝著漢家天下發展,以及後來在功臣清洗的血雨腥風中獨善其身,除了張良過人的智慧才能外,與其年輕時這段傳奇經歷練就的“忍、退”是分不開的。

正所謂:“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