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當結拜滴血時,能不能不用自己只用別人的?

想請大家想象這麼個畫面:一群威武雄壯的大漢,圍成一圈兒,表情肅穆,然後為首的那位舉起小刀往指尖一戳,把血擠進面前的酒碗裡,接著其他人紛紛效仿往碗裡滴自己的血,最後每人喝一口,喝完了把碗往地上一摔:“從今天起,我們就是兄弟了!”

當結拜滴血時,能不能不用自己只用別人的?

很眼熟吧?是不是在很多影視劇裡都看到過?當然細節有時候會不一樣,見過最狠的是割腕放血的,大哥,您這結拜完了趕緊上醫院啊!但是這麼經典的僅式,其實在古代中國是不存在的。

明清時期,民間結拜方式是焚香禱告,換金蘭譜,也就是所謂的“義結金蘭”,那麼在這個結拜僅式上,有需要自己出血的地方嗎?沒有!

“義結金蘭”的金蘭是什麼呢?“金蘭一詞取自《品經》裡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注意這個“臭”是通“嗅”,意思是大家同心協力,說的話像蘭花一樣芬芳,別理解成是“臭味”的意思了,那不是義結金蘭,那是臭味相投。“金蘭譜”也就是記載了結拜人數、各自生辰八字,祖上三代,結拜言之類事宜的帖子,大家從此以後各自知根知底就和一家人一樣。換帖,焚香,禱告,這事兒就算齊了,真不需要動刀的,而與之最類似的,大約就是“斬雞頭、燒黃紙”,“斬雞頭”其實最初只流行於港臺地區,由於港臺影視劇的熱播,以至於大家產生了“這是經典流程”的錯覺。但其實哪怕在港臺地區,“斬雞頭”也更多用於賭咒發誓而不是義結金蘭。

明朝初期有兩部小說,都是以“結拜”為重要主題的,一部叫《三國演義》一部叫《水滸傳》,但這兩部書裡通篇也沒見要結拜的人自己放血的。桃園結義是“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隨後就是大吃一頓,開懷暢飲,根本沒有自殘的事,《水滸傳》裡結拜那麼多次,最多也就是“宰了一頭豬、一隻羊,致酒設席子”,大家焚香禱告也就行了,何必非給自己一刀呢?

當結拜滴血時,能不能不用自己只用別人的?

可能有人說了,不是有個成語叫“歃血為盟”嗎?要怎麼解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個“歃”字上了。有個別朋友是這麼理解的:這個“歃”字和“插”字外形讀音都很像嘛,四川人不懂的字就認字認半邊,意思肯定也差不多!所以這種結盟,應該就是拿刀把自己插出血來吧?

當結拜滴血時,能不能不用自己只用別人的?

“歃”,同“歠”(chuo),意思是“飲、喝”,“歃血為盟”也就是結盟時要喝血,當然這是原始的做法,後來大家就在嘴角塗點血完事。那喝血是喝誰的?也不是喝自己的,而是喝動物的在《史記》裡明確地記載了這個過程:

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槃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一一《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馬上就能知道這是哪一段“毛遂自薦的主角毛遂,他跟著平原君去和楚王聊結盟的事兒,看楚王在那邊東拉西扯半天不說正題,知道對方沒啥誠意,於是提著劍走上前:“幾位,怎麼耽誤這麼久啊?我們結盟合縱是百利無一害,猶豫什麼啊?籤合同吧?”

那把劍就在楚王腦袋上面晃啊!楚王趕緊點頭:“籤,這就籤!”於是毛遂就讓侍從們拿來雞、狗、馬的血,大家依次上來,一起完成歃血儀式!大家都看清了,用的是這些動物的血,而不是大家自己的。用這些動物的血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有解釋:

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一一《左傳正義》

從春秋時期起,結盟時宰牲塗血就是常規禮儀,意思是以此舉在神靈面前發誓,如果違背盟約便會如那頭倒黴牲畜高一般不得好死!所以明白了吧,歃血為盟,大家用的是獻祭神靈的牲畜之血,誰沒事兒朝自己下刀子啊?

當結拜滴血時,能不能不用自己只用別人的?

當然了,可能又有人要問,難道就沒有自己出血的嗎?自己出血,怎麼看都比用動物的更心誠吧?還真有,需要自己出血的是真有的!這也還有個成語一一割臂之盟。

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悶,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一一《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春秋時期的魯莊公,在魯國大夫黨氏家附近築高臺時,看到黨氏家裡有個女兒“孟任”,任是黨氏的姓,孟,就是說她是這家大女兒;這位大小姐名到底叫什麼,史書上沒記載,大家幾千年就這麼把孟任當作她的稱呼了。沒辦法,春秋戰國那會兒重男輕女得厲害好多姑娘都沒名字記載,就一個綽號。魯莊公對這位大小組一見鍾情,立馬就纏上了。可這位姑娘不一般,她不想入宮當個籍籍無名的姬妾,要做正妻。問題是“門不當戶不對”,諸侯的正房太太按理說也得是別國諸侯的女兒,或者是周王室的人,她只是魯國大夫的女兒,身份上是不配的,所以莊公沒法答應她,但泡妞總得有點表示吧,就算暫時沒法給你買包包,也得表現出有買包包的決心,於是魯莊公對孟任說:“我將來一定會娶你當正室!”空口無憑啊,怎麼辦呢?他就在自己胳膊上刺了個口子對天發誓,以表決心。後來也有人說是齧臂之盟,就是不用刀了,我改用牙,直接咬,咬出一圈牙印還不行,必須見血。不過就算是“割臂之盟”,也不一定就可靠。比如我們剛才說的,行割臂之盟的魯莊公,身為國君大出血,算得上情真意切了吧?結果把妹子哄上床以後就食言了!莊公二十四年,魯莊公跟齊國搞了政治聯姻,娶了後來被叫作哀姜的齊國公主做正,答應孟任的話,眼瞅著是泡了湯,這時候他喜歡的還是孟任,甚至不跟哀姜一塊坐車回家,而是分開走,哀姜帶著自己的妹妹叔姜一起嫁過來,結果上來就吃了這麼個下馬威。大概是作為不能給孟任以正室夫人位置的補償,莊公立了他跟孟任生的孩子做接班人,正室夫人哀姜這心理自然就不能平衡了,她雖然沒有子嗣,可她妹妹叔姜有,最後哀姜私通莊公的弟弟,在魯莊公去世以後派人剩殺了孟任的孩子,讓叔姜的兒子啟繼位。魯莊公這位和姜私通的弟弟大大有名,叫“慶父”“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說的就是他。從後世角度來說,慶父是個大大的奸角,他先後殺死兩位魯國國君,打算自己即位,讓旁邊的齊國人都看不下去,說出“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話來。在閔公即位後第二年,哀姜又跟慶父合謀,利用閔公處事不公,偏擔自己老師的機會,讓這事上被屈的大夫卜齮去殺了魯閔公,哀姜自己一直沒兒女,也許她心裡還恨自己妹妹,但不管怎麼說閔公這可是她的親外甥啊。最後他們的行為遭到多數人譴責,兩人分別逃亡,一個被殺一個自殺,死在了同一年裡。拋開他們的行為對錯不論。這兩人的情誼只怕比“割臂之盟”還牢靠一些呢。

當結拜滴血時,能不能不用自己只用別人的?

總之,“割臂之盟”或者說“齧臂之盟”,最開始是男女之間定情用的盟誓手段,而且後來大部分時候也是。如果這個詞用到那些結拜的壯漢身上,一群大男人給自個兒下刀子,割臂為盟…接下來的畫面可能就有點不適合描述了。所以影視劇裡的放血在古代都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