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說說聊齋志異中的《蛙曲》

說說聊齋志異中的《蛙曲》

《聊齋志異》裡有一篇小短文,名字叫《蛙曲》。

有一個叫王子巽的人,講了一件奇事:他在京城的時候,在街上看見一個演雜耍的人。這個人身上帶著個道具,不是十八般兵器,也不是唱歌的樂器,而是一個大木盒子。

開啟木盒子,就看見裡面有十二個格子。每個格子裡趴著一隻青蛙,這個演雜耍的人手裡拿著一根小細棍,每次用棍敲其中一隻青蛙的腦袋,被敲到的青蛙就叫一聲。

要是誰給他錢,他就用小棍一通亂敲,敲啥呢,敲十二隻青蛙的腦袋,就像敲鑼一樣,青蛙的叫聲此起彼伏,五音曲調,一一可辨,聽得清清楚楚。

這篇短文想想其實也挺有意思,你會不會覺得咱們古代人創意別緻,愛好也特別呀。其實放到現在也一樣,只不過形式不同,比如人們愛聽八卦,東家長西家短的,這個明星離婚了,那個明星出軌了,在市場上就有了小報記者,水軍,蹭熱點的寫手,有需求就有市場啊。

說說聊齋志異中的《蛙曲》

在我們看不見看得見的地方,被待價而沽的稀奇事也越來越多了。比如生孩子可以代孕,看病需要僱人排隊。

在加利福尼亞的一些城市,非暴力罪犯可以用錢買到更好的住宿條件:只要花錢就可以住進一間,和普通罪犯牢房分開,清潔又安靜的牢房。

還有我們身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放置商業廣告而獲得收益,紐西蘭一家航空公司僱用了30個人,剃光他們的頭髮,在頭頂印上了臨時刺青,寫著“需要做出改變嗎?請來紐西蘭”的廣告語。

想想未來,環境瀕臨危機時,空氣也需要花錢才能買到,那麼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是不用花錢,可以擁有的呢。

說說聊齋志異中的《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