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陽明:知進退,人生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知進退,人生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當一個普通人在經歷挫折坎坷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無外乎就是沮喪、憤怒、鬱悶……真正想控制好情緒,除了內心要堅強以外,對整個世界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思想,開心地過好每一天。

王陽明教會我們要“此心不動”,不能被這些所左右。鼓勵我們像君子一樣“無入而不自得”,但這也絕非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精神境界。

要想做到“此心不動”,自身除了要有先天的強大定力以外,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煉來強化內心。

01

人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見識不同,所做的選擇也就大相徑庭。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從為己到克己再到成己,這是一個人的人生慢慢走向佳境的過程。

一個人有“為己之心”並非是讓他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而是要回歸本心,致良知,不論前方多麼坎坷險阻,絕不能輕易放棄。

有“為己之心”的人,即使春風得意,也能淡然處之,不為所動,經得起誘惑的考驗;即使低迷失意,也能保持冷靜,堅守內心,待雲開之後方能看見明月。

王陽明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對科舉失意,他能“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大部分人在逆境面前都會自甘墮落,內心早已對自己持否定態度,他們越在乎成敗和得失,就越陷入逆境無法自拔,久而久之就真的變成了失敗者。

都說成功往往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正因為他們敢於面對逆境,不求他人,反求“諸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將逆境扭轉為順境,走向自己的成功之道。

王陽明:知進退,人生最難的修行

02

一進一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

生活中,人總是在順境與逆境中周旋徘徊,大部分人在大悲大喜之後,不知何去何從,他們把握不好這個方寸。

一個人若是能做到在順境時不喜,逆境時不悲,很好地拿捏這二者之間的方寸,並且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那他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處理得恰到好處。

京城做官之時,王陽明與王純甫相處得很好。他們經常談天闊論,互相指正對方,共同進步。但是在王陽明離開京城之後,王純甫卻詆譭王陽明,質疑他提出的“陽明心學”。

這件事情被王陽明的弟子知道了,他們很是氣憤,想要為老師打抱不平,於是便立即寫信告訴王陽明。

但王陽明並沒有為此事動怒,反而他還安慰自己的弟子,切莫與王純甫斤斤計較,一味地計較只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憤怒,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怨恨之中,到那時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王陽明:知進退,人生最難的修行

03

身處困境,反省自警

太計較的人容易心胸狹隘,與其陷入困境,倒不如反省自己,透過“進德、修業”來提升自己。

晚清大臣曾國藩就是透過這兩件事來不斷地提升自己,以至於他從“天下第一笨人”逆襲到“天下第一完人”。

他還勸戒子孫後代,一定得將“進德、修業”作為人生的大事,這便是曾氏家族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

同樣在面對逆境之時,不同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先不思考,心急火燎地去行動,本想盡快跳出逆境,殊不知這樣做適得其反,只會將自己的處境變得越來越糟。而有的人則是“致良知”,以退為進,不會貿然採取行動,最終他能夠在逆境之中迅速成長,變得更加成熟。

如何衡量一個人是否強大,除了看他是否在“前進”時勇往直前,更要看他能否在“後退”時耐住寂寞!

能前進,亦能後退,這才是人生中最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