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正在內地電影院重映的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海報上赫然寫著:“向雅克·貝漢致敬”。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優雅而穩重的身影,放鬆而有節制的表演,甜美而舒緩的音容笑貌……”貝漢今年4月21日去世的那天,法國媒體如此悼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印象中的雅克·貝漢,一直是滿頭白髮的慈祥老人形象。他是《放牛班的春天》裡功成名就的音樂家皮埃爾,《天堂電影院》裡衣錦還鄉的大製片人託託……戲份雖都不多,但都令人印象深刻。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天堂電影院》

事實上,近幾十年,貝漢更令人熟識的身份是舉世聞名的紀錄片大導演,被封為“紀錄片之神”。無論是感動世人的《遷徙的鳥》還是吸引了全球無數大咖配音的《地球四季》,讓不少曾經不怎麼看紀錄片的觀眾也因此“入圈”。

但除此之外,貝漢還是年少成名的威尼斯影帝、慧眼識才的製片人。正是他把自己的外甥、巴黎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克里斯托弗·巴拉蒂“拉入”電影圈,執導了這部感動全世界的《放牛班的春天》,並自己出任製片人——所以海報上打出的那句敬語,也並不是純屬“客套”,沒有貝漢,很可能的確也就不會有這部電影了。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出生於演藝世家的貝漢,早在15歲時就登上舞臺,1958年出演了馬賽爾·卡內的《不安分的年輕人們》。18歲時,他就在義大利名導瓦萊里奧·祖利尼的《手提箱女郎》中擔綱男主角,飾演一位摯愛女主角的少年。影片中,貝漢英俊的相貌和清澈的眼神俘獲了不少人的心——放到今天,或許也會收穫不少“姐姐粉”和“媽媽粉”。而這段“不可能的姐弟戀”也讓貝漢一舉成名。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手提箱女郎》

此後,貝漢開始拓展戲路,他也抓住了60年代法意電影大合作的時代契機,憑藉《家庭日記》《腐爛》《317分隊》等各種型別作品,成為歐洲影壇冉冉升起的新星,並以《半個男人》摘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殊榮,不到30歲就功成名就。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半個男人》

當然,作為法國人,貝漢與法國新浪潮和左岸派也有交集,在參與了克勞德·夏布羅爾的《淪陷分界線》後,60年代他又與另一位歌舞片大拿雅克·德米開始了合作,在《柳媚花嬌》中,他是令法國女神特凱瑟琳·德納芙芳心暗許的浪漫畫家,而在《驢皮公主》中,他又是童話裡俊朗挺拔的王子。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柳媚花嬌》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驢皮公主》

實際上,貝漢在自己演員生涯最輝煌的時候,已經有了轉入幕後的打算。1968年他就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投拍了一系列作品。在這些影片中,貝漢雖仍有出演,但戲份已不再是主角,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製片等幕後工作上。尤其是祖利尼導演的耗資不菲、陣容強大的《韃靼人的荒漠》,讓貝漢積累了掌控史詩級鉅作的經驗,而且同這部影片的作曲、配樂大師莫里康內,以及法國演技派菲利普·諾瓦雷的合作,也延續到了十年後的《天堂電影院》中。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韃靼人的荒漠》

對所有熱愛電影的人來說,就是他們夢想中的天堂,當貝漢飾演的中年託託獨自緬懷老放映員阿爾弗雷多留給他的膠片遺產時,《愛之主題》音樂響起,銀幕前所有人都會動容——可以說,《天堂電影院》和《放牛班的春天》兩部經典,已超越了民族、語言,是電影人之於人類的最大財富。

80年代開始,貝漢開始把工作重心轉入到自然紀錄片的創作中。從1989年的《猴群》,到之後的“天地人”三部曲(《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和《遷徙的鳥》),以及《海洋》和《地球四季》,這些影片雖費時費力,耗資不菲,但美輪美奐的鏡頭,配上浩瀚縹緲的音樂,貝漢用這些既有視覺奇觀性,又不乏人文關懷和環境保護立場的作品,完成了專屬於這個星球的“聖歌”。

沒有他,就不會有《放牛班的春天》

《遷徙的鳥》

貝漢生前最後一次現身大銀幕,則是今年3月9日上映的《我會變成巨人》,在這部揭露無良資本破壞環境的作品中,他又飾演了一位正義的老科學家——人生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恰是貝漢信念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