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想讀懂康熙就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綺望樓”

想讀懂康熙就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綺望樓”

在承德避暑山莊麗正門山坡上有一組康熙朝的建築群“綺望樓”。

“綺望樓”建成時康熙為此景題名為:“坦坦蕩蕩”, 乾隆皇帝為渲染大清朝的繁榮昌盛把此景的前樓改題為“綺望樓”。

乾隆皇帝一生以他爺爺康熙皇帝為榜樣,處處學康熙。從乾隆把“坦坦蕩蕩”改名為“綺望樓”可以看出,乾隆對他爺爺也是隻知皮毛,真的不不能完全理解康熙的心境。

“綺望樓”建在宮牆邊上,高出宮牆。站在“綺望樓”上,遠眺群山起伏、良田千頃;近觀市井繁華,人流穿梭。宮外的百姓舉目也可以一睹樓上的聖顏。康熙把此樓定名為“坦坦蕩蕩”,別有一番深意。

“坦坦蕩蕩”出自《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康熙一生博覽群書,節儉愛民。在《清聖祖實錄》中記載有康熙訓斥太子胤礽奢侈時說:我都是穿布衣、住茅屋;太子卻是穿綢緞。

“綺望樓”是避暑山莊所有建築中唯一具有對外交流的建築。康熙就是要站在樓上讓百姓看,我心繫天下,絕無私心,吾心坦坦蕩蕩。這座樓的題名代表了老年康熙的一種胸懷,氣度。

康熙建這座樓也是借鑑了唐朝玄宗興慶宮中的“勤政樓”

“勤政樓”也是“興慶宮”中高出宮牆的建築,是唐玄宗辦公處理政務的地方。唐玄宗把“勤政樓”定名為“勤政務本之樓”,也是要勤政制國,希望把國家治理好。後人把 “勤政務本之樓”樓簡稱為“勤政樓”。唐代詩人王建曾經寫過一首《樓前》的詩“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唐玄宗早期真正是“勤政務本”,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只是到了晚年荒於政事,寵信楊氏一族,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使大唐江河日下。

唐肅宗時已經當了太上皇的唐玄宗曾經再次登上“勤政樓”,據 “舊唐書”記載:百姓看到樓上的唐玄宗圍觀歡呼。唐肅宗看到唐玄宗如此的受百姓歡迎,把影響自己的皇威,就把唐玄宗趕出了“興慶宮”。

康熙在避暑山莊內建這座能讓百姓看到自己的樓,一方面要告訴人們:我無愧於國家、百姓,心中“坦坦蕩蕩”;另一方面也是要警示自己不要學晚年的唐玄宗。想必康熙在讀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這首詩時別有一番體會。《勤政樓西老柳》“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乾隆這個太平皇帝哪裡能懂得爺爺的這番苦心,把一個寓意深遠的“坦坦蕩蕩”樓改成了心浮氣躁的 “綺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