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你不是在那個……

在長城上撿垃圾的老外嘛!”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終於完成了!總距離3263公里的長跑,從嘉峪關到山海關……”上週,林賽兄弟在社交媒體上宣佈了這一訊息。

過去的131天,這兩位中英混血青年在長城上進行了一場看似瘋狂的長跑,每天跑將近一個馬拉松的距離。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20歲的托米·林賽25歲的吉米·林賽

說這對兄弟在長城上長大一點都不誇張,吉米第一次來是4歲,湯米剛出生0歲時就被抱著上了長城。

這都是因為他們有一個狂熱的長城迷老爸——威廉·林賽。這場長跑也是向父親36年前的那場轟動西方的長跑致敬。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英國人威廉·林賽(William Lindesay)是全球聞名的長城考古學者、長城保護專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長跑運動員。

今年66歲的威廉,1986年第一次來到中國跑長城,後來邂逅了中國妻子,乾脆在中國定居下來,一待就是35年。

他們把家搬到了北京箭扣長城腳下的西柵子村,按照理想中的樣子打造了一個滿是長城的世界:院子牆上畫著長城,整間屋子都是關於長城的書籍和文物……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從那時起,“林賽家”就成了全球長城愛好者的集散中心,來家裡做客的都是世界各地的長城迷。威廉·林賽成了中英友誼的象徵,受到朱總理接見,獲得英國女王表彰。

“不愛長城非好漢”,這是老林賽的口頭禪。

在他看來,光是“到”長城還不夠,更要愛護長城,他的夢想是能有一天看見完全迴歸自然美麗狀態的長城,為了這一目標,他努力了20年,卻發現依然任重道遠。

01

老外長城迷紮根中國

“小時候上學時,第一位校長是個牧師,他說我們每個人床頭要放三本書:聖經、祈禱書、地圖冊。”

威廉·林賽回憶說,這三本書裡,他唯獨鑽進了地圖中無法自拔。

“我清楚地記得,在《牛津學生地圖冊》裡我看到了長城的雉堞線——那一刻,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長大後要去中國,沿著這條線從長城的一頭走到另一頭。”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在一次大英博物館的圖坦卡蒙展覽後,16歲的他萌發了對地理、歷史的興趣,進入利物浦大學後,他選擇了地理和地質學。

1979年畢業後,他在蘇伊士灣找到了一份石油工人的工作,興趣寥寥地幹了28天,還是決定追尋自己的考古夢想。

80年代,英國迎來長跑熱,林賽家也不例外。1984年威廉和哥哥一起沿著哈德良長城,從紐卡斯爾跑到卡萊爾。途中休息時,哥哥的一番話點醒了他:威廉,你應該去中國,在長城上真正地跑一次。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彼時的中國已經開放,但對年輕的威廉來說,那片遙遠的東方大陸充滿了未知數。

“為什麼不呢?我沒有愛人家庭的牽掛,沒有貸款的牽絆,而且我的狀態很好,馬拉松能跑進2小時39分鐘!”

1986年,威廉第一次來到了長城,那個讓他魂牽夢縈無數個日夜的地方。開始跑長城後,他才發現這段路有多艱難,迷路、患痢疾、腳部應力性骨折,還因為誤闖禁區被捕。

第二年,他又向長城發起挑戰,這次計劃得更充分,他跑了驚人的2470公里。後來他把這段路程標在了西柵子村的院牆上,“回頭看那段旅程,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也正是那一年,威廉在中國邂逅了愛情。他在北京遇到了西北大學歷史系的吳琪,兩個興趣相投的人幾乎是一見鍾情。

“我求了三次婚,第一次她因為我是老外拒絕了,第二次她說父母不同意,第三次她終於鬆口了。”

1988年,兩人在西安結婚,第二年威廉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長城著作《獨自在長城上》。在英國住了一段時間後,1990年他跟著妻子回到了西安,找了一份教職,就此紮根下來。

02

“我看見的長城不一樣”

為了離長城更近一點,威廉和吳琪搬到了北京。威廉成了中國日報的編輯,用薪水買了一輛腳踏車,每個週末都騎著去看長城。

大兒子吉米1994年出生,威廉多了家裡的牽掛,但又放不下長城。夫妻倆一合計,乾脆搬到長城底下去。1998年,他們買下了箭扣長城腳下的這處廢舊農舍,修繕成了如今的家。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小兒子湯米出生後,威廉意識到該把時間花在真正喜歡的事情上了。他辭去了編輯工作,開始全職投入自己的事業,它將其命名為Wild Wall Weekends(長城週末)。

還在報社工作時,威廉的中國同事們得知他每週末都要去看長城,覺得少見多怪,“重修的八達嶺長城很無聊,遊客擁擠,有什麼好看的?”

威廉就把自己拍的照片給他們看,荒無人煙的斷壁殘垣,城牆上長滿了樹。“我不是去看遊客,是去看荒野裡的長城,這是Wild Wall。”

“野長城”的說法,就是當時威廉·林賽發明的,後來成了專有名詞。他後來跑遍了中國和蒙古的“野長城”,有些埋在土裡,需要在高空航拍才能看見。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作為一個老外,威廉會用和中國人截然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長城。“中國人從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裡知道它,英國人則是從地圖裡看見它,這很不一樣。”

“20年來,我總是隻在中國的這一邊朝北邊眺望,幻想長城另一邊的那些古代的所謂敵人,我從沒想過我應該去那裡瞭解他們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氣候,看看那裡的風景。”

威廉開始找尋更多能夠講述長城故事中缺失部分的事物,他說不清缺失的是什麼,去哪兒了,於是開始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尋找,英國、美國、梵蒂岡……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2011年他來到蒙古,在一傢俬人博物館裡找到了一枚微小的腰帶扣,上面描繪了一個匈奴士兵的臉,“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模樣,人性的模樣。”

他對長城的探索止於中國境內,也不只是肉眼能看見的地方。

在蒙古東方草原和戈壁荒漠,他帶著大部隊去找尋傳說中的成吉思汗長城,最終找到的是一連串用土和木頭做成的殘垣。

用碳同位素14測定後,推斷這段城牆最早可追溯至西夏。“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西夏不具備這樣的大規模建築能力,但我的發現卻是更有力的論證。”他的發現被西方媒體廣泛報道,成了《美國國家地理》當週閱讀量最高的文章。

03

上長城撿垃圾20多年

威廉·林賽至今出版了許多歷史類著作,其中大半都是關於長城。但是他第一次真正從媒體被中國民眾熟知,並不是歷史學者,而是環保主義者。

在十幾年前,他經常會在機場車站被路人認出來:“喲,你不是那個在長城上撿垃圾的老外嘛!”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1997年威廉第一次來到箭扣長城時,那段城牆的狀態非常好,垃圾很少,沒有塗鴉。

但隨著徒步運動在中國興起,箭扣長城因為險峻的地勢迅速走紅,驢友前赴後繼,讓它的環境在十年內不斷惡化。

“垃圾滿地都是,人們在磚牆上刻名字、噴漆”,威廉痛心地說,“這些磚有400多年曆史。”

千禧年前後,威廉和妻子開始組織志願者自發上長城撿垃圾,在箭扣長城腳下設立環保站,在香港創立國際長城之友協會,和北京市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等機構合作,長期開展長城保護專案。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第一次撿垃圾,威廉帶了117個人上山,其中包括10個記者,很快這一事件成了新聞頭條。

但威廉並不是想出風頭才做這些事,因為他撿垃圾堅持了20多年,直到現在還是每個週末都會帶著家人、學生、志願者一起徒步幾十里路,收滿無數個垃圾袋,再一批一批運下山。

“我們依然會震驚,一公里長的路段上,竟然有如此多的垃圾!”

這個老外在長城撿了20多年垃圾,兩個兒子也是長城迷

大兒子吉米有一次帶著兩位南非運動員跑長城,威廉和他們實時連線,每天都會聽到南非人驚呼垃圾數量之多,這讓他十分難為情。

威廉·林賽在一次國內演講的最後,向觀眾發問:

“如果長城都這樣繼續受到傷害,那其他的地方又會有怎樣的遭遇呢?”

文、編輯/Cardi C

資料來自:林賽一家人、BBC、Newyork Times、一席、中國人的一天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