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談起“經營之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日本的松下幸之助。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後,松下品牌的電子和家電產品在中國的風靡,其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經營之神的名號也變得家喻戶曉。

但其實在我國臺灣地區,也有一位經營之神,

他就是臺塑的創始人王永慶

。王永慶本人在世時常年蟬聯臺灣地區的首富的寶座,2008年他的

突然離世所引起的遺產風波

,更是到現在還沒有落下帷幕。

米店小工開始,走向逆襲之路

和大多數臺灣人一樣,王永慶的家族也來自大陸,祖籍福建安溪,是個山城。王永慶的曾祖父一輩,因為生活難以為繼,全家人孤注一擲,一起渡海來到臺灣島。

一番顛沛流離之後,最後落腳於臺北附近新店直譚,並開始以種植茶葉為生。三代下來,雖然生計已經不再成為問題,但也沒有多餘的富貴,

還是貧困的很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1917年,王永慶出生於這個清貧普通的家庭,等到了7歲,家裡只是翻出一文錢,給他買了一支筆,便送進了小學。和很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一樣,王永慶自小便是一個

吃苦耐勞同時懂事

的孩子。

小學畢業後的王永慶因為家裡貧困,沒有堅持繼續升學,而是決定出去掙錢補貼家用。1931年,年僅14歲的王永慶獨自一人,背井離鄉來到臺灣東南部的嘉義的一家米店當小工,日常工作主要是幫店裡往各處送米。

成功人士還有個共同點,那就是

永遠不會甘於在原地徘徊,時刻醞釀著突破現狀

。王永慶在送米之餘,開始暗中觀察老闆如何做生意、米店又如何經營。

不到一年,聰明有頭腦的王永慶便已經窺探出其中的門路。於是第二年,僅僅當了一年小工的王永慶便靠著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工錢,並且又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了一些後湊了200塊,

在嘉義開了一家自己的米店

王永慶的米店很快經營得有聲有色,並且不久後又馬上開了一家碾米廠,打通了自己的上游。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而作為日後的“經營之神”,王永慶自然不會把眼光侷限於米店上。在淘到了第一桶金後,他很快發現因為當時很多人蓋磚房,磚的需求量很大。

於是他又開設磚廠和磚店,並且特地搬到板橋地區,只因為那裡更容易取得燒磚用的煤炭,有利於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而後,王永慶又進一步進軍木材業。

到了1945年,臺灣迴歸祖國,戰後的建設需要特別契合王永慶的產業,

讓王永慶的事業又迎來了一次飛躍

,很快身價就達到當時的五千萬臺幣,以34歲之齡,

年紀輕輕就在工商界闖出了自己一番天地

抓住歷史機遇,成就首富之路

但這還都只是王永慶的起點。到了50年代年初,

王永慶迎來了他歷史性的機遇。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臺灣地區在那個時候推出了第一個四年計劃,其中化工產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其中的PVC產業,得到了包括政府以及美國的大力支援。最開始感興趣的是當時臺灣化工業舉足輕重的企業家,叫何義。

可是當何義遠赴歐美和日本考察完畢後,認為臺灣地區本身市場太小,而在臺灣地區以外想要和歐美和日本等國的同類產品競爭,一來缺乏規模優勢而導致成本價格的上升,二來從技術水平和產品的質量和口碑上更是稍遜一籌,很難開啟局面。

於是何義最終放棄了這一專案。而當時的王永慶,還是個化工產業的外行,連什麼是PVC都不知道,更無從談起涉足這一產業。但是何義的放棄

使得王永慶獲得了這一他一生最大的機遇

機遇總是夾在時間的縫隙裡,在人們面前一晃而過,需要的是發現它的眼光和抓住他的勇氣。當時的“工業委員會”因為何義的放棄,開始轉而向其他企業家推薦這一專案,然而興趣者寥寥。而當王永慶得知這一專案後,對PVC產生了好奇心。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經過研究,他認為一方面相比金屬、木材等其他材料,塑膠產品的低成本和易加工性,將來社會生活中一定會有極其廣泛的應用,肯定大有前途;

另一方面,這一專案技術和資金方面得到了美國的支援,又能從政府那裡拿到很多優惠措施,

機會難得,現在不做將來再進入,將會更難

。於是王永慶決定鋌而走險,接受了這一專案,抓住了這一歷史性的機遇。

機遇這個東西,並不是一抓就牢的,

倘若信心不夠堅定,稍一鬆手,就會從指縫裡溜走

。王永慶決定投資後,周圍沒有人可以理解。

一個化工的門外漢,居然想做化工這一技術產業,實在是異想天開,只怕落得人財兩空,傾家蕩產。但王永慶認為戴著安全帽做生意,連生意的邊都沾不上。

他決心已定,風險再大,他也願意擔著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1954年,王永慶在高雄註冊了新的公司“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的臺塑。按照計劃,王永慶需要自籌資金50萬美元,而由美國援助60~70萬,投產後預計月產100噸PVC粉。

籌建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因為美國競爭對手的干擾,甚至收到了美方準備暫停援助的電報,後來在政府的斡旋下,臺塑的廠房終於於1957年3月落成並投入生產。

投產之後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就如何義當初擔心的,因為塑膠加工業者對臺塑生產的PVC粉的質量的報以疑慮,以及成本因素,臺塑的PVC粉一度積壓如山,完全沒有銷路。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經營之神”王永慶

走了一條有違常理的路

他非但沒有縮減生產,反而極大地擴大生產,同時自建塑膠加工廠,購買先進裝置和技術,用優秀的產品直接面向客戶,走垂直領域發展的模式。

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資金,很多股東選擇了退出,但是王永慶選擇購買他們的全部股權,破釜沉舟。

要麼是徹底的成功,要麼是徹底的失敗

。之後,臺塑成功了。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1978年,臺塑的總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成為當時臺灣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而後,臺塑更是走向世界,躋身世界500強。而王永慶也當之無愧的的成為臺灣地區首富。

他獨特的經營理念,也讓臺灣地區整個工業界受益良多。

熱愛慈善卻突然離世,留下遺產風波

90年代以來,王永慶積極投資大陸的同時,更是

積極做慈善

,他希望他的財富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他相繼興建了四千多所希望小學,他的目標是

一萬所

。2008年的汶川地震,王永慶大筆一揮就捐了

一億人民幣

然而就在同年,92歲高齡的王永慶在美國出差的時候突發心臟病離世。因為走得突然,甚至

沒有來得及立遺囑

。而後子女們在清理遺產的時候,驚人的發現王永慶居然

在瑞士銀行存有400億的鉅款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這麼一大筆先前家族內無人知曉的資產,王永慶到底想要拿來做什麼呢?箇中緣由眾生紛紜,有說王永慶為了照顧在外的私生子女,有說是王為了躲避臺灣地區高達50%的遺產稅,但人已逝世,“經營之神”的獨特想法,

沒有人可以輕易琢磨得透

而因為王永慶的突然離世,以及瑞士銀行嚴格的規定,針對這筆財產王永慶的子女們

沒有得到過法律意義上的授權

,即使已經透過法院針對瑞士銀行發起了訴訟,

至今仍然無法取回

。王永慶的子女們自然已經繼承了臺塑龐大的產業,但豪門果然是有豪門的煩惱。

王永慶先生的一生頗為傳奇,無愧為“經營之神”。與現在的很多富豪不同,

他的產業遍佈實業,從不投機取巧

。而所謂“經營之神”,不只企業是經營得好,更多的是其

經營理念能影響整個社會的產業經營和格局,能推動的社會經濟極大的發展

王永慶:從米店起家做到臺灣首富,留下400億鉅款子女無法取出

王永慶的臺塑無疑在臺灣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的程序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而其經營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包括郭臺銘在內的下一代企業家。

而王永慶先生的經營理念不光屬於臺灣地區,郭臺銘曾說過

“艱、苦、卓、絕”

是王永慶一生的最佳寫照,這無疑也是屬於自近代以來,中國愛國實業家們的最佳寫照。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絡,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