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今天來說一下三國,袁紹和曹操兩方當時所面臨的周邊形勢大不相同。袁紹擁有冀州、幷州、幽州、青州四州之地,東、北、西三面無憂,只需考慮如何向南進攻對手。

而曹操則處於四戰之地,除了北面的袁紹外,還要顧及其餘三面是否有外來威脅。因此,袁、曹兩方施展縱橫捭闔手段的場所,即集中在曹操的西、南、東三面。具體說來,就是其西面的關中,南面的荊州和豫州汝南郡,以及東面的徐州。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關中,即今陝西省中部,是曹操最先下手爭取的地區,而且獲得完全的成功。當時的關中,戰亂不斷就是是驕兵悍將的練兵場。

自涼州來的軍閥馬騰、韓遂等人,各擁強兵,彼此爭鬥,不服朝廷節制。得知袁紹與曹操即將一決雌雄,關中(司隸地區)諸將莫不採取中立觀望的態度,隨時準備倒向勝利者,也隨時準備撲向失敗者,以便分食一杯肉羹。

這種情況顯然對曹操不利,因為關中就在曹操的側翼,而距袁紹尚遠。史稱曹操當時“以關右為憂”,確是事實。為了安定爭取關中的武裝勢力,曹操特別派遣一位名叫鍾繇的幹員,以侍中兼司隸校尉的身份,持節駐守於許都與關中之間的要地弘農縣(今河南省靈寶市北),以督察關中諸軍。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為了使鍾繇能有充分的權力應付突然變化,曹操專門授予鍾繇“不拘科制”的特權,亦即可以不按常規辦事的審批程式,自行先行處置一切。

鍾繇一到弘農,就給馬騰、韓遂等人一一送去書信,分析形勢,曉以禍福。由於曹操擁有政治上的優勢,所以在鍾繇的刻意爭取之下,關中諸將的立場開始傾向支援曹操,並且每人都派遣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名,前往許都作為人質,以表服從漢室也就是曹氏的忠心。至此,關中的問題基本解決,曹操不僅消除了西顧之憂,而且還從關中得到稀缺的戰馬兩千匹之多。所以他忍不住要寫信讚揚鍾繇說:“關中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在爭取關中的比賽上,袁紹一方的得分為零,而曹操得了滿分。但是,在爭取南面的荊州和豫州汝南郡的比賽上,雙方各有勝負,可以說是平分秋色。

先說荊州。荊州境內當時主要有兩支武裝勢力,一是駐屯在南郡襄陽縣的荊州牧劉表,二是駐屯在南陽郡穰縣的建忠將軍張繡。就實力而言,劉表遠比張繡為大。但就對曹操威脅的緊迫性而言,張繡又勝過劉表。這不僅因為張繡已經與曹操結下血仇,而且因為張的駐屯之地穰縣距許都極近,若以輕騎奔襲,兩個晝夜即可抵達。有鑑於此,袁紹便搶先下手,派人前往穰縣拉攏張繡。

當時張繡手下有一位非常得力的首席謀臣,姓賈,名詡,字文和,乃涼州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人氏。由於張繡出自武威郡的祖厲縣(今甘肅省會寧縣西北),與賈詡有大同鄉之誼,而賈詡其人又確有謀略,故而張繡對賈詡是言必聽,計必從,依之靠之。

袁紹知道賈詡是張繡的主心骨,故而在給張繡致函送禮的同時,也給賈詡送去一封情辭懇切的書信,以及一份厚禮。張繡有心與袁紹相結,故而設盛宴招待來使。殊不知酒宴一開始,坐在張繡身邊作陪客的賈詡,便朗聲先對使者說:“請貴使回去轉達袁本初,我們不敢接受他的好意。他連親兄弟(指袁術)都不能相容,還容得下我們將軍這樣的英雄麼?”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張繡也大感意外,連忙把賈詡拉到一邊低聲言道:“文和為何如此?如果得罪了袁本初,我們今後怎麼辦?”賈詡立即說出早已打定的主意:“不如重新投奔曹公!”

張繡心存顧慮,問道:“袁強而曹弱,而我又與曹氏有仇,豈能再去投奔?”

賈詡微微一笑,頗為自信地答道:“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此為宜從曹公原因之一。袁紹強盛,我們以不多的兵力追隨他,他一定不會看重;而曹公力弱,得我們相助,自然無任歡迎,此為宜從曹公原因之二。凡有王霸之志者,必不長記私怨,如此方可表明大德於四海,此為宜從曹公原因之三。願將軍釋慮勿疑!”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一席話說動了張繡,他立即逐走袁紹的使者,派人前往許都向曹操表示歸順之心。建安四年(199)十一月,也就是曹操從黎陽回到許都兩個月後,張繡帶領麾下數千精兵,從穰縣來到許都,第二次投降曹操。在此大敵當前之際,曹操表現出了異常弘廣的氣度。他把殺子之仇拋在一邊,也不計較當初自己的右臂曾中對方的利箭,慨然給予重新歸順的張繡以熱烈歡迎。大宴之後,又與張繡結為兒女親家,並提拔張繡為揚武將軍。曹操這一番籠絡手段,把張繡弄得感激涕零。袁、曹決戰於官渡,張繡即拼力死戰,立下大功,得以加官晉爵。不過,後來在曹操次子曹丕的嚴厲逼迫下,張繡仍然未得善終,這是題外的話。

袁紹未能爭取到張繡,但卻獲得了劉表的口頭支援。劉表算是袁紹的老盟友了。當初袁紹與公孫瓚兩強相爭,公孫瓚與袁術拉幫,袁紹便同劉表結夥。現今袁紹碰到新的對頭,自然不會忽略這位老盟友,所以派出使者到襄陽致意,並請求提供軍事上的具體援助,即出兵襲擊曹操後方。劉表一口答應支援袁紹,但是對於出兵襲擊曹操後方一事,卻一直不肯付諸行動。劉表手下的文武僚屬,有不少人力勸他歸附曹操,劉表堅持不允。在這種情況下,劉表雖然口惠而實不至,對於袁紹而言也算是勝利了。

不過,荊州的州牧表示支援袁紹,並不說明荊州的全境都站在袁紹這一邊。當時荊州下轄七郡。其中轄地全部或者大部在長江以北者,有南陽、南郡和江夏(治所分別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武漢市新洲區),此為荊北三郡。轄地全部在長江以南者,有長沙、桂陽、零陵和武陵(治所分別在今湖南省長沙市、郴州市、永州市、常德市),此為荊南四郡。荊北三郡是隨同劉表支援袁紹的。而荊南四郡則在長沙太守張羨的帶領下,公開宣佈與劉表決裂,歸附曹操。劉表大怒,立即出兵鎮壓,他的後院起火,自然無法出兵聲援袁紹了。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荊州情況如上,袁、曹兩家互有得分,但以曹方為優。下面再說豫州汝南郡的局面。

曹操大本營許都所在的潁川郡,位於豫州的西北部。其西南邊界鄰接荊州,東南邊界毗連汝南。這汝南是豫州的第一大郡,有縣城三十七座,東漢桓帝時有民戶四十餘萬,人口二百餘萬。其所擁有的縣城數和人口數,在全國十三州部的一百零五個郡中,赫然名列第二,僅次於荊州的南陽郡。汝南郡的地域面積,約佔豫州的一半。因此,汝南的實力,比一個小州也差不了多少。除了地廣人多之外,汝南和潁川兩郡,又是東漢一朝最出人才的地區之一,名流輩出,長領風騷,以致有“汝、潁之士利如錐”的口碑流傳。由於汝南地近許都,實力雄厚,影響巨大,所以袁紹在這裡也下了很大的籠絡爭取的工夫。何以見得?有以下事實為證。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汝南西部邊界上有兩個小縣,即陽安(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朗陵(今河南省確山縣南)。袁、曹對抗一開始,曹操為了防備劉表北攻許都,臨時決定劃出此二縣,新成立一個陽安郡。按照東漢制度,凡是承擔緊急軍事任務的郡,都暫設都尉一人,以統領指揮本郡地方軍隊,任務完成即予撤銷。陽安郡設立後,曹操委派一位名叫李通的將領來擔任陽安郡的都尉。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袁紹派人到汝南爭取當地官將,也沒有漏過在偏僻小郡擔任都尉的李通。除了致函贈物外,袁紹還給李通帶來一件特殊的禮品,這就是一方“徵南將軍”的印綬。

徵南將軍屬於高階軍職,按後來曹魏皇朝的九品官位區分法,列為第二品。而李通當時的軍內職銜,不過是一介裨將軍而已。裨將軍在各類將軍中屬於最低一等,按後來的九品官位區分法只能列入第五品。袁紹把徵南將軍的印綬奉送給李通,名副其實是把李通提拔了整整三級,他也算真正看得起這位小小的陽安郡都尉了。

不料李通卻不領袁紹的這份人情,執意要效忠曹操。他的家屬部下流著眼淚勸說道:“今汝南諸城,皆隨袁氏。我軍孤危獨守,滅亡就在眼前,願將軍早定大計!”

李通拔劍怒吼道:“曹公明哲,必定天下,我寧死不生二心!”

於是,李通下令處死袁紹的使者,並將徵南將軍的印綬呈交曹操。在爭取陽安二縣的支援上,袁紹雖然花了大本錢,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但是,在汝南其餘的三十五縣中,袁紹又連連得分,取得了壓倒對方的優勢。連曹操的次子曹丕後來也承認:“昔日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所謂的“許、蔡以南”,正是指許縣、上蔡縣(分別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上蔡縣西南)以南的汝南郡其他各縣。不僅各縣的政府官員紛紛支援袁紹,就連在汝南西部境內活動的黃巾軍首領劉闢,也宣佈追隨袁紹攻打曹操。袁紹能在汝南掀起反曹旋風,道理很簡單,袁氏是汝南的望族,汝南是袁氏的老窩。史稱袁氏“門生賓客,布在諸縣,擁兵拒守”,這盤根錯節的雄厚地方實力,便是袁紹頻頻得分的根本原因。

比起西面的關中、南面的荊州和汝南郡來,東面徐州的情況變化,顯得更富有戲劇性。而造成這種變化的當事者不是別人,即是後來當上蜀漢開國皇帝的劉備劉玄德。

此前的建安三年(198)十二月,曹操攻破徐州擒殺呂布後,隨即任命車胄為新刺史,鎮守徐州。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意外事件,徐州將一直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

但是,第二年的仲夏,劉備來到徐州,此處的局面突然大變。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劉備字玄德,乃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氏,史籍記載是西漢景帝之子劉勝之後裔。東漢靈帝末年黃巾軍起,劉備響應官府號召,自己招兵買馬組建軍隊,進攻黃巾,以功得任冀州中山郡安熹縣(今河北省定州市東南)縣尉,從此進入仕途。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以來,劉備曾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和呂布,後在呂布的攻逼下,他只得投靠曹操。不久,劉備幫助曹操擒殺呂布,晉升為左將軍。曹操此時對他非常尊重優待,史稱是“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還在飲宴之際稱讚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袁本初之流,不足掛齒也!”

所謂“使君”,此處係指劉備。漢代的州刺史,本是作為皇帝的特使,到所在州去監察地方行政官員的不法行為的,所以當時人便尊稱任刺史或州牧之人為使君。劉備初投曹操時,曹操高興得馬上任命他為豫州牧,故而曹操以使君呼之,由此可見其受優禮之一斑。

不過,劉備乃人中之傑,豈肯久寄他人籬下?他很快就加入了一個以車騎將軍董承為首的秘密政治集團,積極策劃暗殺曹操。由於擔心洩密招禍,劉備又絞盡腦汁尋找脫身之法。正好當時袁術準備取道徐州去投奔袁紹,曹操決定派遣一員干將去徐州堵截。劉備立即主動請戰,一俟曹操應允就馬上離開許都東去。待到曹操後悔再派人去追回時,已經來不及了。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與劉備同行的還有一員名叫朱靈的勇將。兩人各領麾下數千人馬,晝夜兼程,很快就來到當時徐州刺史的治所下邳(今江蘇省邳州市南)。二將抵達下邳不久,逃難的袁術就進入徐州。一頓迎頭痛擊之後,袁術又狼狽逃回淮南的老窩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當年六月即嘔血而亡。

阻擊任務完成。朱靈自率本部兵馬回返許都,而劉備卻藉故留了下來。等到朱靈離開州界,劉備馬上動手殺死刺史車胄,佔領徐州,並且宣佈反對曹操。徐州的下屬郡縣得知訊息,紛紛倒戈脫離曹操,支援劉備。劉備的兵馬陡然擴張到數萬之眾,氣象之興旺,與當初他四處寄人籬下時的可憐模樣是相去有若天淵了。

徐州易主,氣壞了曹操,樂壞了袁紹。因為劉備手下的重要幕僚孫乾,此時奉命來到鄴城,主動要求與袁紹結盟修好,袁紹自然喜出望外。

劉備應該算是袁紹的對頭。因為劉備早年曾與公孫瓚一同受學於經學大師盧植的門下,有同窗之誼。後來劉備投靠公孫瓚,曾為師兄出死力打過袁紹。正因為對袁作戰有功,所以公孫瓚先後提拔劉備出任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南)的縣令,以及平原國(治所就在平原縣)的國相。按照漢代制度,凡是某一郡封給某位皇室親王作為其封地時,此郡即改稱為國,其郡太守也隨之改稱為國相。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劉備出任青州平原國國相,等於是當平原郡的太守。漢代的郡太守屬於高階官員之列,其地位僅次於三公和九卿。劉備得任此等顯職,還是他出仕以來的第一回,所以就任以後更加賣力為師兄抵抗袁紹。後來劉備改投曹操,又曾為之認真阻截袁術。若非劉備在徐州斷路,袁紹便可能得到朝思暮想的皇帝頭銜和傳國玉璽了。

凡此種種,都是平素袁紹說起來就忍不住咬牙切齒的往事。但是,現今情況不同了,大敵在前,種種宿怨舊恨,都可以一筆勾銷。此時此刻的袁紹,其胸襟氣度突然表現得如滄海一般弘廣,似乎與二次接納張繡來降的曹操難分軒輊。他熱情接待了劉備的特使孫乾,一口同意兩家結盟修好,共抗曹操。為了表示誠意,袁紹又抽調麾下一支精銳的騎兵,隨孫乾回返徐州,以幫助騎兵力量不足的劉備作戰。至此,東方的徐州,便從曹操手裡轉到了袁紹陣營之中,袁紹得了滿分。

以上所述,即是迄至建安四年(199)年底時,袁、曹雙方施展縱橫捭闔外交手段之後所形成的大格局。在許都的西面關中和西南面荊州,是曹操一方得勢;而在許都的東面徐州和東南面汝南,則是袁紹一方佔優。總的說來,雙方旗鼓相當,難分伯仲。

不過,袁紹縱橫捭闔的手段,不僅施展於許都的外圍,而且還施展到了許都的城中。當時,他透過各種渠道,對許都的漢朝百官開展攻心戰,甚至還對曹操軍隊中的將領進行分化瓦解。在這方面他所取得的成績相當不錯,許都官員和曹軍將領中,都不斷有人給他送來密信,表示忠心,呈獻誠款。如果把這一點考慮進去,那麼袁紹一方的得分,就超過了曹操。

為了打破這種旗鼓基本相當而略顯遜色的外圍大格局,建安五年(200)一開春,曹操便決定對東面徐州的劉備,施行一次快速的毀滅性打擊。與此同時,又任命一位名叫滿寵的得力幹員,擔任豫州汝南郡的太守,前往汝南清剿反曹武裝勢力。袁、曹兩強的大決戰,首先就從外圍開始了。

曹操在積極行動,而袁紹卻麻痺了。在曹操積極行動期間,袁紹並未仿效對方,及時在許都的西面和西南面施展招數。甚至對於曹操在東面和東南面的軍事行動,也未能給以有力的反擊。結果,東面的徐州重新落到了曹操手裡,東南面汝南郡的反曹浪潮也基本上被滿寵遏止,均衡的外圍大格局被完全打破了。

當正月間曹操親自領兵奔襲徐州之時,連曹軍的將領也無不以為,袁紹會乘虛南下襲擊自己的後方,紛紛勸阻曹操不要冒此大險。但是曹操卻斷然說道:“劉備乃人中豪傑,今日不擊之,與袁紹決戰時將有後患。袁紹志大而見事遲緩,必不會有所動作!”

此時,一位從袁紹麾下轉投曹營的傑出謀士郭嘉,亦以自己對袁紹的深刻了解,力勸曹操東征劉備。曹操立即提精兵數萬,風馳電掣一般殺往徐州。劉備猝不及防,一戰大敗,妻小被俘虜,大將關羽被活捉,他本人僥倖脫逃。曹操掃平徐州之後,馬上回轉許都。一去一回外加作作戰,總共費時還不到一個月。

三國奠定第一戰官渡之戰之前的形勢

曹操剛一出兵東征,足智多謀的田豐便向袁紹建計道:“與公爭天下者,曹操也。今曹操東擊劉備,雙方一旦交兵,短期之內不能結束。若舉兵襲其後方,必可一舉成功。用兵之道,貴在見機,現今正是時候!”

此時的袁紹,忽然表現出父子情長英雄氣短的情態。他以愛妾初生之嬰兒患病,自己不能遠行為由,拒絕了田豐的建議。把一個性情剛介的田豐,氣得獨自在議事廳外連連以手杖猛擊地面,並且長嘆:“唉,大事去矣!大事去矣!逢此千載難逢之機會,而以黃毛孺子之病錯失之,豈不可惜可惜呀!”

曹操好幾次陷入危機一一化解,穩定了四方,儘管如此袁紹的勢力還是強於曹操,這就是官渡之戰前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