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讀書的目的就是附庸風雅?別裝了,那真不是“文化”!

多年前,曾供職於北京某出版社,每天忙著審校一頁頁書稿的時候,一個朋友突然在網上留言:幫我推薦幾本文學作品!最近在追一個女生……

讀書的目的就是附庸風雅?別裝了,那真不是“文化”!

其實不光這位坦率的朋友,相信很多讀者都不自覺地受了“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千鍾粟”的影響,是在抱著極端功利的心態讀書的。當然,這裡有意批評讀書太過功利,不是倡導讀書無用論。畢竟別的不說,從小到大在學校讀的課本,哪一本不是完全功利的?

讀書的目的就是附庸風雅?別裝了,那真不是“文化”!

書之有功利性的便利,能被像朋友那樣的人作為追求物件或者通往更高職稱或官階的階梯,是它的榮幸,但或許也是壞事。就像同樣的知識,被有道德能自律的人獲取,跟不具備這些的另一類人獲取,肯定是不同的結果。

讀書的目的就是附庸風雅?別裝了,那真不是“文化”!

曾經認識個年輕小夥子,本科古代文學專業剛畢業,在一家規模挺大的公司上班。小夥子頭腦機靈,看上去非常愛好文學,經常引經據典,基本都是《世說新語》《古代文學史》裡的名言,在公司一群同事裡,頗為矚目,有“鶴立雞群”之感。然而,沒過多久,公司行政部接到一名女員工的小紙條投訴,聲稱被該小夥調戲,最後得到證實後,小夥雖保住飯碗,卻被部門主管予以嚴厲警告處分……

讀書的目的就是附庸風雅?別裝了,那真不是“文化”!

這讓我們不得不深思:讀書,就是為了“豬鼻子裡插大蔥——裝象”嗎?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靠讀書上則博取功名,下則博人眼球的人比比皆是,但這樣做,真的符合讀書的純正作用嗎?

讀書的目的就是附庸風雅?別裝了,那真不是“文化”!

讀書,從中汲取有價值的知識,將來實踐中能夠學以致用,是極好的;或者看到其中(比如《論語》)教導的至理名言,深以為然,身體力行去踐行,也是極好的。讀了幾本書,尋章摘句,流於表面,嘴上一套經,背後卻另是一套面孔,這書其實是讀瞎了,比買了一套典藏“四書五經”,擺在書架上特意顯擺,還要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