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由於鮮卑統治者崇信佛教,即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又通好西域,因而敦煌石窟再度出現了西域式飛天。

但是這是一種新的西域式飛天。它們的臉圓、身短、體壯,頭戴波斯式寶冠,身披大巾,腰繫印度長裙,形象生動,別具一格。與此同時,北周時期的敦煌石窟中,也仍保留著許多中原式的“秀骨清像”風格的飛天,呈現出新的風貌。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莫高窟開鑿於北周初年,宋代重修,是敦煌石窟中飛天最多的一個洞窟。全窟共有飛天身,分別出現在窟內四壁的上層,窟內人字坡後部平棋底方格和中心柱正上面的佛盒頂上。

這些飛天大多明顯受西域龜茲飛天風格的影響,在窟內人字坡後部平棋頂的的方格圖案中,竟然出現了身裸體飛天,僅此一窺,也可見其受西域龜茲藝術影響之深。但在東壁和西壁上方,也出現了許多具有中原式“秀骨清像”風格的飛天。它們身著寬袍大袖的中原漢裝,面部採用中原式的暈染法。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有的彈琵琶,有的吹排簫,有的吹橫笛,姿態悠閒華美,展現出北周時期中原式飛天的新風貌。隋代飛天的自由多樣隋代是莫高窟開鑿洞窟激增的時期,這是因為新興的統一王朝促進了南北佛學的統一,上至皇帝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對佛教趨之若裹。

又因隋代再一次開拓絲綢之路的貿易,而加大了敦煌的營建力度。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眉清目秀,身體修長,動作舒展,服飾、髮髻明顯為宮娥造型,飄帶流暢,多呈牙旗形狀。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飛天的服飾種類繁多,有的著僧抵支,有的穿大袖長袍,有的則穿短衫長袍。飛天的飛行姿態也各不相同,有上飛的,有下行的,有順風疾飛的,有逆風頂飛的,但飛行姿態已不再呈現“”字型,而是更加靈活輕盈,自由舒展,樣式豐富,不拘一格,是將中國南北朝藝術與西域藝術,經過融合、創新,而形成的統一的時代風格。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隋代時飛天的數量增多,除環窟四周繪製,多在窟頂鑿井四周及佛盒背光左右也有飛天雲集。在背景雲紋、火焰紋、花卉圖案映襯下,色彩畫面講究色塊的搭配,用色多為土紅、白色、藍灰相間,形成了這一時期格外華麗、生動的風格。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隋代常見的佛傳故事畫“夜半逾城”圖、“乘象入胎”中的馬和象的四蹄都由飛天託舉,在天空飛行,極富浪漫效果。因此說,這段時間雖短,卻是飛天藝術最富有生機、最活躍的時期。莫高窟第窟圖,是隋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也是隋代敦煌石窟中飛天最多的洞窟。

隋代莫高窟飛天主要傾向於女性造型,特點為臉型趨於清瘦

全窟共有飛天身。這些飛天,在窟內四壁上沿的天宮欄牆上方,繞窟一週。飛天們頭戴寶冠,項飾纓絡,上身赤裸肩披綵帶,腰繫長裙。它們有的散花,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託花盤,有的手持笙模、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朝著一個方向繞窟飛翔,輕盈飄逸。千姿百態,行列宏偉壯觀,神態自由活潑,滿壁生風,極富動感和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