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自古《黃帝內經》就有“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的觀點,認為真正好的中醫善於運用音樂來養生治病,用樂如用藥。在古代琴棋書畫是作為養生之術的,而琴既然排於第一位,說明其在修身養性方面的魅力效果。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傳統醫學認為精氣神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氣的運動是臟腑經絡組織功能活動的體現。中醫經典古籍《素問·舉痛論》言:“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以上九種氣機失調的形式被統稱為“九氣為病”,氣機失調為病。《靈樞·五音》則詳細論述了宮、商、角、徵、羽5種音調調治疾病的說法,後來歸納為“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的音樂養生理論。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搭配,對應著肝心脾肺腎,形成一套養生理論。從古代起,音樂就作為一種平衡陰陽、與五行共同執行的輔助養生的手段,而被歷代方家重視並賦予了重要的地位。孔子讚歎過:音樂不僅是一種維繫制度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對生命的調節作為,所謂大樂於養,上音若水。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五音調五臟

《黃帝內經》記載:“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肝為五臟中的將軍。肝不舒適的人常見抑鬱、易怒、乳房脹痛、口苦、眼部乾澀等症狀。 角音屬於肝,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對於不安、擔心、受驚等人你可以在每天晚上19:00~23:00欣賞《胡笳十八拍》。可強化肝臟功能、舒緩焦躁不安的情緒。肝順需要木氣練達,這首曲子中屬於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剛好可以剋制體內過多的木氣,同時曲中婉轉地配上了較為合適的屬於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養木氣,使之柔軟、順暢。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徵音屬心,在五行屬火,在於南方,火音風格熱烈、活潑、歡暢,具有“火”的特性,可入心經,並疏導小腸經,使人血壓平穩,心神和諧。徵音可疏導心經,養陽助心的作用。若能在每天晚上11:00~13:00欣賞《喜相逢》《百鳥朝鳳》等,可以幫助改善神不守舍、心煩氣躁等現象,平穩心情。

宮音屬脾,五行屬土,具有生化萬物,繁育新生的特性。旋律多以平和、穩定、寬廣為特徵。脾不舒適的人會有腹脹、便稀、肥胖、面黃、等表現。宮音可疏導脾經,調節脾胃之氣的升降。具有養脾健胃的作用。建議飯後1小時可以聽一聽《秋湖月夜》《鳥投林》等。能幫助很好地刺激我們的脾胃,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商音屬肺,具有收斂肅降的作用。旋律憂傷委婉,但不抑鬱;柔腸百轉,但不消沉。商音可疏導肺經,促進全身氣機的內收,調節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具有養陰保肺的功效。肺部不好的人,可以嘗試欣賞《遊牧青山》並隨著曲子的旋律輕鬆呼吸,便會取得養肺的效果。

羽音屬腎,具有沉靜柔順,潛降下行的作用。羽音可疏導腎經,促進全身氣機的潛降,具有養陰、保腎藏精的功效。腰膝容易痠軟,腎精不藏的人群,你可以在每天早上17:00~19:00欣賞《昭君怨》《夢迴春江》等曲目,能振奮先天腎臟之氣,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從而疏通腎經,強壯你的腎臟。

音樂養生:“五音療疾,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心理學也講,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聆聽中讓曲調與情志、臟腑之氣產生共鳴,達到鼓動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閒暇時間多聽聽音樂,對我們的健康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