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敲除基因減肥,誰會第一個“吃螃蟹”

作者:張田勘

近日,一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新研究為肥胖人群帶來了希望。這項研究顯示,一種叫RAGE(晚期糖化終產物受體)的蛋白質是阻止脂肪燃燒的“元兇”。研究人員透過基因編輯清除小鼠的RAGE基因,在飼餵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肪飲食3個月後,其體重比正常小鼠少增加75%。而且,研究人員也證明,敲除了RAGE基因的小鼠繁殖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是正常的,因此敲除RAGE基因對小鼠是安全的。

超重和肥胖已成為現代人的心頭之患。201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一項迄今最全面的綜合分析顯示,全球大約22億人超重,佔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時,大約7。12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10%)是肥胖人群。

現在,新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解決肥胖的方案:敲除基因來減肥,而且可以大快朵頤,無須擔憂長胖。但即便下一步人體試驗有效,甚至能得到倫理審查和衛生主管部門的批准,敲除基因減肥也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

與肥胖相關的因素有兩大類,一是與遺傳,即與基因有關;二是與生活方式,即與後天因素有關。某些基因固然決定了人們是否肥胖,但是其形成也源於人類的演化程序。RAGE基因就形成於人類演化的早期。為了抵抗飢餓,人類和動物進化出一種儲存脂肪的機制,其中RAGE蛋白就可以阻止脂肪燃燒,讓機體能貯存更多的脂肪,以防在食物匱乏時餓死。

如果能簡單地清除它們,當然會讓其無法發揮功能來貯存脂肪,從而讓人只吃不胖。但是,前提之一是,節儉基因如果只有一兩個,把它們敲除,既在技術上易於實施和可行,在效果上也可能明顯體現出來。但人體內有多少節儉基因,現在沒有定論,也許還有無數個。因此,只敲掉一兩個節儉基因未必有效,或者說效果不大。另外,一種基因並非只有一種功能,也許還兼有其他功能。如果敲除了RAGE基因,會不會影響其他的功能目前還難以得知。根據自然哲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敲除了RAGE基因或其他基因,產生副作用應該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如果要敲除導致肥胖的基因,就得衡量一下,敲除這樣的基因後,是否會得不償失。敲除基因後,是有可能減肥,但伴隨而來的卻有可能是疾病,甚至是重大疾病和死亡。因此,這是想要敲除RAGE基因來實施減肥目標的人需要認真考慮的。

肥胖多是因為生活方式所誘發,已經有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現在早就進入“致胖時代”,而導致肥胖的深層原因很可能是全球化、工業化和其他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複雜組合。

對於生活方式引發的肥胖,沒有必要與基因較勁,只要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了。更何況,即便身材偏胖,只要能力出眾、學識豐富、自信禮貌、行為端莊、儀容整潔,也可以去除一些外在影響。至於遺傳引發的肥胖,在證明基因敲除有很好效果並且能得到安全性的保證之下,也可不妨一試。(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