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吃的是木頭飯,
現在吃的是生態飯!”
“全國林改源地——捷文”,鍾文泉 攝
冬天的捷文村,雨後的山頭層林盡染,空氣特別清新。走進村口,記者看到,巨大的石刻字——“全國林改策源地——捷文”矗立在我們面前。走進村子,到處是生機盎然的景象:湖上美麗的水鳥遊弋多姿,林裡千畝靈芝長勢喜人,山上林木蔥蘢,山下百香果果苗翠綠可人……
在捷文村的黃金百香果育苗基地,“網紅主播”正在某平臺直播,給粉絲介紹百香果的種植、功效、食用方法等。基地負責人王煒告訴記者,他聯合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投資1000萬元建立黃金百香果育苗基地,這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家智慧化的黃金百香果育苗基地。
王煒說,他是個外鄉人,把基地位置最終選擇在捷文村,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首先我們是基於這邊的生態環境比較優秀,很適合我們百香果種苗培育,場所很適合;第二我們這邊設施會比較完善,前期投入會比較節約成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捷文村作為全國林改策源地,對我們品牌化運作也是一個金字招牌。”
在黃金百香果育苗基地不遠處,還聳立著一座造型新奇的建築,寫著“碳中和-未來鄉村生態社群”的大招牌引人注目。這是浙江客商袁俊今年在捷文村興辦的融趣自然教育基地專案。
融趣自然教育基地處處體現著低碳綠色生活理念:用電靠光伏發電滿足,用水靠屋面雨水收集系統補充,小花園透過海綿土層設計來蓄水,桌椅用具等也都是原生態的,甚至有些是“廢物利用”。
融趣自然教育基地專案負責人袁俊:
“我們是以碳中和為主題,圍繞碳中和這個概念。我們捷文是林改第一村,在這裡做示範效應就更多一些。”
這些年來,捷文村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林木蓄積量從2001年的
10.3萬立方米
增長到2020年的
19.3萬立方米
,林下經濟方興未艾,綠色經濟活力無窮,青山添綠的同時實現了林農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1年的
1600元
增長至2020年的
25008元
,增長了近
16倍
。
伴著捷文的山林成長起來的“85後”李財林是現任捷文村黨支部書記,他說:
“我們捷文村這20多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現在在我們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大家普遍接受,原來吃的是木頭飯,現在吃的是生態飯,生態美和百姓富在我們村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捷文村為什麼有這麼多可喜的變化呢?
村口的一副對聯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奧秘:上聯是“
昔日山中砍樹年年苦
”,下聯是“
今朝林下生金戶戶歡
”,橫批 “
林改真好
”。
▍編輯:一杯橙汁|稽核:橘子
▍來源:
上猶釋出、龍巖市融媒體中心
▍整理:贛南橙裡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