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愛如風車,轉動不息!81歲“風車爺爺”走了,曾折一千個風車義賣捐助貧困孩子

2010年,成都七旬老人胡遠根自制1000個風車義賣,所得1萬餘元全部捐給一位貧困學生。從那以後,隔三差五,胡遠根都會把賣風車的錢拿出一部分捐給周圍人。“風車爺爺”的稱謂也越傳越遠,感動眾人。

因為慢性肺氣腫,胡遠根常常是一邊躺在床上吸氧,一邊扎風車。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常常喘個不停,手也抖個不住,扎一個風車要很長時間。有人曾經問他準備做多久,他說,只要活著就會堅持。

12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紅星老年病醫院獲悉,當日上午,“風車爺爺”因肺心病去世,享年81歲。

“他的路已經到了終點,但他心裡還有太多未竟的事……”從14年前,第一次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門口見到這位賣風車的老人,志願者樊曉凡幾乎每月都會去探望他,“已經像親人一樣。”也如親人一樣,樊曉凡一點點知曉了老人的善舉背後,那些感人的故事。

愛如風車,轉動不息!81歲“風車爺爺”走了,曾折一千個風車義賣捐助貧困孩子

▲“風車爺爺”胡遠根正在製作風車

隱姓埋名背後的愧疚

2008年,樊曉凡和其他志願者在貼吧中看到一位以腳踏車為家的老人。破破爛爛一輛小車上,裝著四季的衣裳、棉被、水盆,老人晚間就蜷在車裡睡。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車上插著的色彩繽紛的小風車,如一張張迎風綻放的笑臉。這些都是老人精心製作的,準備賣給在省醫院看病的兒童。

幾位志願者相約去看望老人,“但他非常排斥。”樊曉凡回憶,老人口中的話翻來覆去只有幾句:你們快回去,你們幫不上。

那段時間,樊曉凡有空就騎腳踏車去和老人聊天。來來回回1個多月,終於和老人熟絡起來,得知老人名叫胡遠根,四川大英人。老人說,自己和妻子兒女已失散多年。

樊曉凡想幫他尋親,但老人卻沉默了。良久,他說:我對不起家人。之後說什麼都不肯再提。

一次偶然的機會,樊曉凡看到了老人的身份證,家庭住址是甘肅。他便偷偷向這個地址寫信,一連兩次,石沉大海。

樊曉凡決定請一位志願者親自去甘肅拜訪。在那裡他們得到了一個答案——確有其址,確有其人,只不過那人叫“胡奎”,多年前離家後再無音信——這人正是胡遠根老人。

“遠根啊,是遠方的根的意思,因為我的根在遠方。”老人沒有再隱瞞。原來他60歲上下的時候,被查出肺氣腫,因擔心拖累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他決絕地不辭而別,一路流浪到了成都。

隔著多年,在志願者的幫助下,父母子女一場,終得相見。雖然如此,但樊曉凡覺得,子女和老人隔閡已深。兒女說,一直聽媽媽說爸爸在成都當老闆,只顧自己發財,沒想到爸爸過得這麼辛苦。然而短暫的相見之後,兒女又各奔東西,老人也不願意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解開了老人的身世之謎,樊曉凡的內心卻開始隱痛。14年中,他看著胡遠根老人一點點衰老,但從來未停止過做善事、幫助比自己更弱小貧微的人。他無數次地想到,老人的善舉,或許和他心底的愧疚有關。

“報答社會”驅動著他

關注胡遠根老人的,並非只有樊曉凡一人。聽聞老人的故事後,四川君安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鴻斌和同事商量決定,請老人免費住進公司下屬的成都紅星老年病醫院。“肺氣腫等疾病讓老人經常喘不上氣,他的身體已經經不起流浪了。”許鴻斌回憶。

搬進醫院後,不僅身體恢復了不少,老人明顯變得更有精氣神兒了,“似乎是找到了歸屬感。”三輪車上的行頭已經扔掉許多,但扎風車的那一套被他帶了進來。鐵絲繞圈,彩紙裁好,串在竹籤上……他抓緊每一刻的閒暇扎風車,因為他心裡有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多虧好心人的幫助,讓我得到精心照料,所以更感到要回饋社會。”

2010年11月,胡遠根攢齊了1000個風車,拿到建設路義賣,當場籌集一萬餘元善款。他將這些錢全部捐給了大英的一個貧困孩子周林,“因為想優先幫助家鄉人。”那時周林的媽媽患有類風溼病,爺爺患有肝腹水、肝硬化,妹妹也在上學,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難。

愛如風車,轉動不息!81歲“風車爺爺”走了,曾折一千個風車義賣捐助貧困孩子

▲“風車爺爺”胡遠根

2016年,胡遠根所在醫院設立了“風車爺爺愛心助老基金”,每週賣了風車後,換來的錢就放一些進去,幾乎是金額的一半。受到鼓舞,醫護人員和其他好心人也會把錢捐進去。經當年多家媒體的報道,“風車爺爺”的故事感動眾人。

做好一個風車,至少要花半個小時。曾經有人勸胡遠根,錢來得這麼不容易,應該為自己留下一些,或者作為對長久分離的兒女的補償。老人或許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但他似乎也想明白了,“兒女有兒女的路要走。我若真想彌補過去,就應該去幫助真正困苦的人。”

當初流浪的時候,胡遠根有時食不果腹。多虧半路遇到一位做手工的師傅,從他那裡免費學會了扎風車的手藝。師傅跟他說,若是日後滿足了生活,富餘出來的錢,就拿出來給有需要的人。二十年過去了,胡遠根從未忘記過當初的承諾。

“他好像沒有灰心喪氣的時刻”

近幾年來,樊曉凡深刻地感受到了胡遠根的衰老。從前每個月去醫院看望他時,他的桌上都會擺滿新做好的風車,還特喜歡和志願者們開玩笑,逗大家開心。隨著視力減退,老人開始捏“不費眼”的泥人。小雞、小兔、小金魚,照樣活靈活現,惹人憐愛。

而最近幾個月,桌上的東西都再沒有變化過。“他是真的捏不動了。”聊天的時候,老人也會喘很久。

前幾天,樊曉凡突然接到老人打來的電話,只說了一句“喂”,就再沒有任何聲音。當時他感到了一股涼意。

樊曉凡一直在想,老人想跟自己說什麼呢?曾經,老人對他說,你就是我的親人。

做公益四十餘年,樊曉凡見過不少人性的複雜和幽微,也曾面臨冒犯和誤解。但讓他堅持下來的,正是他從胡遠根這樣的人身上看到的,在辛苦而有瑕疵的人生中,他們展露出的人性至善至美之處。

和胡遠根認識的14年中,他從來沒有見過老人灰心喪氣的時刻。哪怕是四處流浪、兒女冷淡、病痛折磨,老人始終溫和而堅定,對幫助他人有著一種持之以恆的信念。

一個沒有得到多少愛的人,為什麼會慷慨地給予愛?這是記者一直想問的問題。樊曉凡想到《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在落魄的流亡生涯中曾受到善意相待,善良的本性得到了激發,因此在以後的人生中,一直在做善事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他看來,這就是善良的價值。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實習記者 張芷旖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愛如風車,轉動不息!81歲“風車爺爺”走了,曾折一千個風車義賣捐助貧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