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春節,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壯觀的人口大遷徙,它更是無數打工者忙碌一年回家的期盼和寄託。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民飯碗”還是許多城市老百姓的終極追求,農民們則把讓兒孫輩“躍農門”、“農轉非”當作窮極一生的願望。

這個時候,南方城市譬如廣州、深圳,開始迅速崛起,猶如一個大工地,只要願意出力氣,就能在這裡找到立錐之地。

於是,大批的尋夢者在不算髮達的交通網上流動起來。

一年一度的回家過年,讓每一個春節的交通線變得異常繁忙,春節的運輸成了一個國家的交通現象,按照漢語縮略簡稱的習慣,“春運”這個詞誕生了。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而“春運”一詞最早就是出現於1980年的《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人員流動限制的放寬,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

諸多人群集中在春節期間返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的春運。

近30多年來,春運大軍從1億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37億人次,相當於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有太多太多的人,把鄉愁和思念寄託在一張小小的車票上。越來越明白小時候余光中那首《鄉愁》裡的那一句: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們遠離故土的遊子在遙遠的異鄉,鄉愁成了每年春節回家的一張窄窄的火車票。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只為回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家鄉。

然而卻發現,故鄉猶在,卻是物是人非,當年的父母多了幾縷白髮,孩子又長高了不少,小聚數日,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孩子在一旁嬉笑打鬧,父母在身噓寒問暖,這是在異鄉所感受不到的滿足感。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春節回來,帶回了一年的收穫,讓父母孩子生活安康富足,便又匆匆離去。重新回到那個不屬於自己的城市,繼續為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打拼。

留給父母孩子無盡的牽掛與思念。年復一年,週而復始。

融不進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不是家。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他鄉容不了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肉身”。已經成為這個看似美好時代的心酸與無奈。

我們把年少無知留在了故鄉,卑謙有禮送給了他鄉,然而他鄉卻從未善待我們每一個漂泊在他鄉的人,只有故鄉未曾遠離我們,在春節,在大團圓的節日裡,年復一年的等待我們歸來。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若能一世安穩,誰願異鄉孤身,若能一世安穩,誰願舍下老小,在無人問津的地方那尊嚴換錢,又在人聲鼎沸的地方拿錢換尊嚴。也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

網上很火的一句話叫做:世上本無春運,只不過是背井離鄉的人多了,就有了春運。

有人說春運是一種幸福,一種與家人團聚,開開心心團圓的日子,其實不是,春運是一場苦難,是無數人的不得不背井離鄉的無奈。

有多少人奔波在回家的路上,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家與回家的路上。

春運:這世上本無春運,背井離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春運

只願你漂泊萬里河山,歸來故鄉依舊。

願你嚐盡世間酸甜苦辣鹹,歸來還想媽媽做的那道家鄉味。

願你閱覽百態人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踏破世間百態紅塵,歸來依舊翩翩無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