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餘生還很長,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餘生還很長,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文/

楊絳先生一生淡定和從容,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風雨雨,似乎都在詮釋著“不爭”二字,因此才說出了“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這樣大智慧的話語。

在《我們仨》一書中,先生這樣寫道:“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住清華園時,養了一隻貓,這隻貓長得瘦小卻愛跟鄰居的貓打架。於是錢鍾書就拿根竹竿去幫自己的貓打架,基本上每一次,楊絳先生都要去阻止:“別爭,別爭,傷和氣!”

在大多數人看來,不爭代表著消極、懦弱的生活態度,爭,才能得到,心裡才痛快。恰恰相反,正是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所需要的,才會不爭,這是一種氣度。

南懷瑾大師也曾說過:“生命,只有在被慾望迷亂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爭,是人生至境。”

“活在當下,靜而不爭”,人生下半場,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不跟父母爭輸贏,家庭的維繫比輸贏重要;不跟伴侶爭對錯,有些事很難分出誰對誰錯;不跟友人爭得失,畢竟知己難求。

餘生還很長,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1。不跟父母爭輸贏

曾年輕氣盛,固執的父母什麼都不懂,只知道亂說,氣不打一處來,非要爭得臉紅脖子粗,弄得家裡烏煙瘴氣,直到爭贏為止。

有一句話叫“你媽覺得你冷”,你媽不是擔心你冷,是擔心你冷了沒人提醒你加衣服,怕你凍病。父母的操心、擔憂可能是無中生有,他們只是按自己所想來給你更好的,讓你活得更好。

年紀漸長,才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才意識到爭吵,很可能會讓矛盾加深,家裡氛圍變壞,自己回過頭就忘了,父母卻在擔驚受怕。即使這樣,父母還是願意對你好。

已到中年,父母年齡也大了,對於其他的要求都不高,只求兒女孫輩能幸福快樂。這個時候,去接納父母的錯誤,而不是跟父母爭輸贏,才是最大的孝。

餘生還很長,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2。不跟伴侶爭對錯

夫妻二人做事很難分辨得清誰對誰錯,因為對錯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

兩個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剛開始幾年還有精力爭下,也說不清最後誰妥協了,只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後,漸漸明白,不管跟誰在一起磕磕碰碰總免不了,小事大事都要爭個對錯,很累的。

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眼睛一睜一閉就過去了,對方多年的習慣也瞭解了,計較那麼多根本沒用,不爭,反而顯得寬容大度。

大事商量著來,要錯兩個人都錯,更不需要爭。

其實,有格局的人都明白:一時看到對錯,很容易被對錯束縛。心寬了,就不累了,境界自然就高了。

餘生還很長,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3。不跟友人爭高低

知己難求,認識十幾二十幾年了,再去爭得失,可能朋友都沒得做。

那些真朋友,不會因為你過得比我好就嫉妒,但有些人看見朋友以前生活不如我現在過好了,就不服氣去爭,非要說自己過得比他更好。其實這樣是在跟自己較勁,瞎賭氣。

別人過好了,是別人努力的結果,你就是去爭,爭不回什麼。

與朋友相交,情分居多;跟朋友相處,是一種放鬆的狀態,最重要的是開心。

不管什麼時候,身邊還是得有幾個知心朋友,這樣才過得充實。要是嫉妒朋友,去爭高低,不如武裝好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

餘生還很長,不爭才是至高境界,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結語

在道德經的最後一句,是這樣說的: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不爭,是讓自己先強大起來,進而能看懂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對他們包容,理解他們。

人生下半場,更多的是要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營造更多幸福感,先從不爭開始,說不定可以收穫到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