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質子”一詞常常出現在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政治往來之間,為了取得諸侯之間的信任,建立了一項質子制度,選擇諸侯或王室的最重要的孩子前往別的國家,此種舉動作為一種政治手段獲取對方國君的信任。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質子制度在雙方關係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其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在歷史中流傳了下來,事實上,當兩個國家的關係達到最壞的情況時,質子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熟悉歷史的人會知道,嬴政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他和父親遇到大商人呂不韋這一史實,更離不開在趙國當質子這一段傳奇經歷。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但是我們會有一個疑惑,那時的秦國處於戰國的後期,並且已經做到一家獨大的程度,為何還會派子楚、嬴政父子前往趙國作質子呢?

一、質子生涯

1、秦異人初到邯鄲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在公元前269年迎來第一次大敗,秦國不敵趙國,損失過半,抱著緩和緊張關係的目的,派秦異人前往趙國邯鄲作質子。

這時的秦國雖然戰敗,但是本身實力仍然最強,趙國不敢有所怠慢秦異人,這期間,秦異人的日子可謂是風生水起,認識了商人呂不韋,結識了美妻趙姬。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2、秦國打敗趙國

秦異人在趙國的日子沒有瀟灑多久便遇到兩國發生長平之戰,秦國為了統一大業,不顧質子秦異人的安危,執意攻克邯鄲,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異人迎來了自己的嫡長子嬴政。

還來不及過分喜悅,周圍趙國人被戰爭激起的怒火讓質子秦異人極為難受,害怕自己隨時會被趙國人的怒火給吞沒,因此每日過得戰戰兢兢。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3、逃亡

這個時候大商人呂不韋發揮出其過人的決斷,他讓秦異人立馬逃離趙國,並且不帶上趙姬和兒子嬴政,一方面是怕帶上他們會增加逃亡路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是呂不韋認為只有秦異人逃回秦國才有機會讓自己賭贏。為此呂不韋動用重金賄賂守城的將士,讓秦異人成功逃離趙國,只留嬴政與趙姬在邯鄲繼續生活。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二、社會環境

1、秦國國情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成功後,國家生產力得到顯著提高,舉國上下端著一顆心,成功趕超魏國成為戰國第一的存在。昭襄王繼位後,採取“遠交近攻”的基本策略。

對離秦國較遠的國家採取拉攏友好的方式,而蠶食鄰近的其他國家。當時除了秦國外實力最強的是楚國,秦國為了擊垮楚國,打破合縱聯盟的局面,付出了許多心思。

質子制度面對強國弱敵的局面也發生了些變化,秦國這個時候的實力最強,因此派往其他國家的質子通常在秦國並不受寵。

比如被派往趙國的子楚,他在朝堂上沒有自己的勢力,母親也不受寵,在秦趙兩國開戰之際被送往趙國當質子,同一時期的燕國,將自己的第一繼承人,也就是嫡長子太子丹送往趙國當質子。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2、戰局影響

秦國當時的重心主要放在韓國的上黨地區,但是韓國狡詐圓滑,並不能一時就將其拿下,秦國為了防止與趙國發生摩擦開戰,導致兩線作戰局面的發生,於是派秦異人前往趙國作質子,希望穩住趙國,不讓其出兵幫助韓國。

但是狡猾的韓國還是來了一招著名的“禍水東引”,將秦國看上的上黨地區送給趙國,秦國見韓趙來了這麼一出,氣不過,於是發動了“長平之戰”,這個時候在趙國作質子的秦異人日子過得極為艱難。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3、“遠交近攻”政策的改變

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政策被各國有所察覺,大家聯合起來抵制這種政策,秦國雖強大,但是敵不過幾個國家的聯合,因此在暫時動不了趙國時,派秦異人作為質子前往趙國實際上是這種政策的延申或者說是調整。

與趙“修好”是另一種形式的“遠交”,對於韓國採取提前進攻的方式,在地緣上佔據作戰優勢,為後面與趙開戰打好基礎,某種程度上說,秦國派秦異人赴趙作質子已經破了趙國的外交優勢。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4、社會風氣

春秋戰國時期,質子風氣盛行,質子制度可以說成為了一種形式,不管國家強大與否,派質子聯絡兩國之間的關係,獲取對方的信任成了一種必備的形式。

再者,當時的社會對宗室子弟作質子這件事極為讚揚認可,在他們的觀念中,質子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於國於民來說都是一件讓人尊重的事情。

戰國後期的秦國實力如此強大,為何子楚、嬴政父子還在趙國當質子

或許在我們當代人的觀念中,質子從某些方面來說,顯得沒有人道主義精神,但是對於戰火紛飛的那個年代,這個外交政策是國與國之間常規的流程,無論是強大的秦國還是弱小的韓、燕等國家,都會送自己重要的孩子前往其他國家,作為基本的擔保來維持兩國之間友好的決心。

另一方面,春秋戰國時期的特點之一便是“禮崩樂壞”,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缺乏信任,就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頗為薄弱,質子制度從而誕生,成為秦國成功外交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表明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國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聰明的外交手段。

參考文獻:《史記》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