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山水詩作為盛唐時期與邊塞詩一起扛鼎詩壇的派別,留下的佳作數不勝數。彼時詩人皆有道心,入仕則心懷天下,離官仄求仙問道。上承遊仙詩、齊梁體,山水詩發展的精彩紛呈。基本上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詩名,依然佳作不少。而箇中高手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後期詩歌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詩境界空靈,禪機暗隱。而孟浩然作為一個莊園主,則更多地是田間地頭的淳樸、純粹的生活謳歌。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取捨。我們來看他們的作品,先看王維的:《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山光水色,人閒月靜之中,我們能感受到王維那種超然於世的心態,他的詩完全進入了“無我”的狀態,我們甚至感受不到他內心的波動,只能靠他筆下的景色來感悟那份清淨、淡泊。再看孟浩然的詩:《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義公習禪處,結構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我們可以看到,孟夫子的淡泊是真正的行為淡泊,他的詩文呈現出一種“有我”的狀態,而他的“我”本身就是淡泊的,自然地在山水描寫中傳達出這種狀態。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而王維的“無我”,我們是看不到他的狀態的,他和我們一樣是站在他自己的詩外面,審視著自己筆下的景色,自己筆下的自己。相比之下,王維這種表現方式在講理的方面更加高妙,讓讀者自己悟,充滿了禪意。這也是他被稱作“詩佛”的原因。這兩位大家,想必各位都很熟悉,作品千人千解,從山水詩的角度來看也沒有高下之分。我們不如來講一首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詩人的山水詩。這個詩人也是唐朝人,叫做常建。我們今天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因為《唐詩三百首》僅僅收錄了他兩首詩:《題破山寺後禪院》、《宿王昌齡隱居》。可就是這幾首詩,不但流傳千古,還為我們創造了幾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成語。盛唐詩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常建在當時名聲甚至不落李杜。《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常建的山水詩不同於王維的高妙,也不同於孟浩然的平淡,而是別樣一種閒雅清警。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詩意簡單明白,無需多解。“曲徑通幽”、“萬籟俱寂”算是我們現在寫文章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成語,都是從這裡來的。常建寫“曲徑”、“禪房”、“鳥性”、“人心”、“俱寂”、“鐘磬”,都是比較明白地寫空靈優美壞境洗滌人心,讓遊人(詩人)擺脫塵世的煩惱,進入一種逍遙適世的狀態。這其實是“有我”的寫法,但是不同於孟浩然的純粹生活的平淡,而是融入了求佛問道這種思維的淡泊。和王維的“無我”的狀態不同,但闡敘的義理確實相同的。“有我”、“無我”只是寫詩的兩種境界,沒有高低好壞之分。這些大詩人都是高手,作品都是好詩,我們覺得哪一篇更好,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理解。正所謂“文無第一”,詩人不同,讀者不同,偏好不同。僅此而已。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