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忽必烈到底會不會漢語?史書上一段記載,或揭開了真相!

忽必烈到底會不會漢語?這是一個小事情,但背後折射的卻是蒙元漢化,和元朝短命的大問題。有趣的是,這個小事情卻讓蒙元歷史研究者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然而“風過留痕,雁過留聲”,史書上留下的一番話,或許已經解開了真相,只是專家過度解讀了!需要說明的是,“會不會漢語”應該包含三個層面,即說話、理解、寫作。會用漢語對話,不代表懂漢語。真正的會漢語,代表能稍微讀懂一定的經典著作,會寫一些漢語文章。就猶如今天的英語,會說英語之人,未必會寫、未必理解。

忽必烈到底會不會漢語?史書上一段記載,或揭開了真相!

忽必烈一統北方之後,孔府派出大儒張德輝與元好問等覲見忽必烈,跪請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是“悅而受之”。所以,歷史上就此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聖度優宏,開白炳烺,好儒術,喜衣冠,崇禮讓。顯然,尊崇儒學的忽必烈,自然懂漢語。就比如今天,一個不懂英語的人,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嗎?而且,忽必烈還用漢語寫過一首詩,即《陟玩春山紀興》。從內容上看,漢語造詣不夠精通之人,根本就寫不出來。時膺韶景陟蘭峰,不憚躋攀謁粹容。花色映霞祥彩混,壚煙拂霧瑞光重。雨沾瓊幹巖邊竹,風襲琴聲嶺際松。淨剎玉毫瞻禮罷,回程仙駕馭蒼龍。這首詩排在《全元詩》第一位,清朝乾隆修《四庫全書》時,也將這首詩入選《御選元詩》。正因如此,不少網友認為:忽必烈不僅能流利的說漢語,而且還極為精通,否則又豈能寫詩,又遑論“儒學大宗師”的頭銜,又怎麼會去勸說文天祥?

忽必烈到底會不會漢語?史書上一段記載,或揭開了真相!

然而從史料上看,忽必烈召見漢族大臣,或者檢視漢語奏章時,往往會提到“怯裡馬赤”——翻譯者。《忽必烈傳》的作者、元史研究會會長李治安教授研究認為:推行漢法比較積極的忽必烈,卻只通曉蒙古語,不懂漢語。忽必烈和一般漢族臣僚的交談或聽取其上奏,就需要藉助怯裡馬赤翻譯……忽必烈不懂漢語,也不提倡其他蒙古人學習使用漢語。其實,元朝國語是蒙古語,漢語只是地方語,這與清朝一樣,清朝國語是滿語。忽必烈鼓勵漢人學習“國語”,對於懂國語的漢人,往往相對會優待。敕璧(趙壁,漢人名士) 習國語,譯《大學衍義》(翻譯成蒙古文) ,時從馬上聽璧陳說。(賈居貞) 由善國言,大小庶政不資舌人(不要翻譯 ),皆特入奏。而且,史書還有一些記載,當“委曲問時事,(漢人)悉以國語對”時,忽必烈往往“大喜”。總之,類似記載不勝列舉。因此,根據史書的這一些記載,古今不少學者認為:忽必烈不懂漢語。除了李治安教授之外,《中國通史》主筆周良宵認為“忽必烈除蒙語外,似乎不懂得其他語言”,清朝趙翼認為“可知(元朝)諸帝皆不習漢文也”,更是認為元朝皇帝都不懂漢語等等。

忽必烈到底會不會漢語?史書上一段記載,或揭開了真相!

難道忽必烈真的不會漢語?其實,史書上的一段記載,或許解開了真相!忽必烈與儒臣許衡的對話時,史料上有這麼一段記載:先生每有奏對,則上自擇善譯者,然後見之。或譯者言不逮意,上已領悟;或語意不倫,上亦覺其非而正之。對於這一段話的理解,北京大學張帆教授認為,“可見忽必烈雖有一定程度的漢語水平,但仍不能完全脫離翻譯”。元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學陳得芝教授認為,“大概是懂一點漢語的……他不僅的確能聽懂少許漢語,而且能略約理解許衡講的一些大道理”,但直言“他無疑是不通漢文的”(懂和通是兩個概念)。顯然,說忽必烈一點不懂漢語,有點言過其實,但說他精通漢語,卻又嚴重背離史料。只能說,忽必烈懂一點漢語,但對於稍微高深一些的理論,就不太懂了。估計,忽必烈真實的漢語能力,相當於英語三級的水平吧。至於史料中忽必烈寫的《陟玩春山紀興》,和“儒學大宗師”頭銜,完全是無恥文人的拍馬屁罷了,不足為信!

忽必烈到底會不會漢語?史書上一段記載,或揭開了真相!

作為推行漢法比較積極的忽必烈,漢語水平都如此不堪,足見蒙元朝廷對待漢化的態度,學者將之總結為“遲滯的漢化”。或許正因如此,元朝只有區區不到百年的國運,就被朱元璋推翻了,與之相反的是清朝,在漢化之後卻有了268年的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