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文學回憶錄》:在木心的課堂裡感受文學和藝術

我常常在想,木心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文學回憶錄》:在木心的課堂裡感受文學和藝術

也是花了好久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文學回憶錄》上下兩冊。

剛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有點難以靜心的,總覺得裡面的內容很乏味,只是讀著讀著,乏味之感煙消雲散。讀《文學回憶錄》,有點像是在聽一個睿智的人在說話,他剛開口時,覺得甚是無趣,聽著聽著,漸入佳境。

我喜歡看書,可是對於文學,素來沒有多少概念。讀完了《文學回憶錄》,對文學還是不甚瞭解,卻好像在腦海裡形成了一個輪廓。

《文學回憶錄》:在木心的課堂裡感受文學和藝術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只是一代又一代,幾經波折,文化斷層的現象無法避免。如果沒有一個人能夠銜接斷層,那是一件很讓人值得惋惜的事情。

木心先生這一生所吃的苦,所受的折磨,是常人無法能夠體會的。那個時期,不堪受辱和折磨而自尋短者見不計其數。能夠活下來,並且好好地活著,難能可貴。

我常常會想象木心先生在講課,人們在聽課的場景。聽課者多是畫家,木心先生講的內容大多是文學,文學和藝術有著割不斷的關係,可是咋一看似乎又沒有多少牽連。

《文學回憶錄》:在木心的課堂裡感受文學和藝術

裡面有很多文字值得人去咀嚼思考,那些畫家是不是真的都能聽得懂木心先生所言內容呢?

時代背景對文學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人的經歷對創作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聽一個人言語,他的語氣和深度會影響聽眾。當然,我是看書,不算聽眾,算是觀眾吧。

裡面有一句話我的印象很深刻:“人要謙遜,只有謙遜,才會有彈性。”

在這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世界裡,真正謙遜者又有多少呢?以自我為中心,自滿,自大,自以為是者比比皆是。所以才稱之為“大眾”。我還記得書中說的“人都有一死,生活只是死前的一個過程。”豁達如木心。木心喜歡陶淵明,雖然他和陶淵明不在同一個時代,不在同一個背景,可是總能在木心身上感知到陶淵明的氣息。他們都寫詩,他們都豁達。那種富含著交集的氣息真實可感,卻莫可名狀。

《文學回憶錄》:在木心的課堂裡感受文學和藝術

我多想看看木心上課的地方,看看他寫了又擦擦了又寫的小黑板。他一定對文學有著嵌進血肉深入骨髓的熱愛,所以他才會一講講了五年,這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傳播。不為名,不為利,這種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文學回憶錄》:在木心的課堂裡感受文學和藝術

中國若是多幾個木心,那一定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只是木心是獨一無二的木心,他的課堂也是帶著木心味道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