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而維持一個龐大的帝國,需要一個同樣龐大的官僚隊伍,而如何選拔官僚,成了歷代統治者最關心的事情。

早期都是察舉制,後來改成了九品中正制,這些都是屬於熟人圈子的行為,世家大族壟斷了做官,內部推薦一下,朝廷再象徵性的面試一下,你就可以做官了,所以唐朝之前的社會很明顯的分為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這種對做官的壟斷,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嚴重阻礙了人才的流動,於是科舉制應運而生,這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制度發明,他保證了人才的流動性,為朝廷選拔官員諸如和新鮮血液,也確保了優秀的人才能夠進入朝廷。

而科舉雖然是發端於隋朝,但慢慢成形是在唐朝,最終科舉成為最主要的晉升途徑是在宋朝,於是唐宋之間就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從宋朝開始就進入了平民社會。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宋朝的文風還算純正,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已經完全被八股文籠罩,考試寫文章有著明確的格式和規定,朱熹都儒家的理解,成了唯一正確的標準,所有的讀書人都必須按照這個標準來答題。

而全社會對科舉的重視也日益加深,那些讀了一輩子書,考了一輩子功名的人大有人才,很多人屢試不中,有的甚至都考到頭髮鬍子都白了。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就是考到七八十歲,最後才考上,做了芝麻綠豆的小官,這樣的人在明清兩朝比比皆是。

不要以為科舉只是毒害這些讀書人,科舉制度實際上已經成了整個社會的標杆,所有人都在朝這個方向看,主要是因為科舉做官能夠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很多人都學過范進中舉這篇課文,大家都在嘲笑范進的迂腐,居然聽到中舉的訊息都發了瘋,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中舉之後到底有多少好處,要是你說不定也會發瘋。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明朝有個奇怪的現象,只要是鄉里有人考上舉人了,緊跟著報信的人,還會有人走近你的家裡,看著東西就砸爛,什麼窗戶桌椅之類的,全都砸了。

可不要誤會,這不是妒忌人家考上舉人之後的報復,而是一種巴結討好的行為,美其名曰改頭換面,因為你舊的東西砸了之後,很快就會有人過來給你弄一套新的。

不單單是送傢俱,送錢的,甚至還有主動到你家給你當僕人的,因為做官有很多好處,其中一項就是免徭役,有些感覺生活過不下去的人,主動到做官人家當奴僕,反倒是件好事,而且這還要快,慢了說不定就沒有名額了。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就是在這種風氣的長期薰染之下,絕大部分讀書人,就知道天天死讀書,只關心四書五經,而且是隻關心四書五經裡朱熹是怎麼說的,其他的一概不問。

很多讀書人,你看著他讀了幾十年書,其實見識非常淺薄,因為他讀的書一直在重複,你都不要說科學技術了,就連最基本的歷史可能很多秀才都不知道。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

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是典型的科舉出身,多次考試失敗後,終於走出了湖南小鄉村,在他進入翰林院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如此無知,天下還有這麼多好的學問自己不知道。

曾國藩這樣的人尚且如此,其他庸才就更不用說了,科舉制度整體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過度地追求科舉,必然會造成大量畸形的事情出現,古今皆是如此,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

明朝中了舉人後,會有人砸爛你家,人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