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大多數教育者和家長一直堅信“出名要趁早”,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培養他的各種興趣愛好,比如鋼琴、小提琴、舞蹈等,並且透過逼迫孩子進行專業化練習,希望能夠讓孩子走向成功,但這樣做真的能夠成功嗎?但我們會發現真正的精英和專業人士,大部分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在各個領域摸爬滾打之後,再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透過努力和堅持,才走向成功,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幹掉你的可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不也是變相說明了這一點嘛!而且過早從事專業訓練,很多人反而成為了二流角色,甚至早早離開了一直為之奮鬥的行業。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最近看的大衛·愛潑斯坦寫的《成長的邊界》就是以此為切入點,告訴我們再也不要相信“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年輕的時候,就要讓他多加嘗試,才有可能找到真正自己喜歡的事業,才能真正的成功。同時還告訴我們“過度專業化”的弊端,總結了“先涉獵後鑽研、多方嘗試、橫向類比思考、堅持自我發現”的成長理念,幫助我們實現跨界成長。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01|需要提防“過度專業化”,使得自己進入思維的陷阱

孔子說過“君子不器”,何為“君子不器“?就是說人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方面。在生活中或者職場中,我們總是會講“什麼都會”等同於“啥也不行”,意思就是你涉獵廣,肯定都是半桶水,只有做事專精的才能夠做專業,其實這時,我們就已經掉入了“過度專業化”的陷阱。

當在某個專業垂直鑽研,確實能夠成功,但每個人對“專精尖”認知都有偏差呢?以淘金做例子,如果告訴你在3尺大小的範圍內,往下挖會有黃金,很多人會拿著鏟子、鐵鎬等去進行挖掘,隨著挖掘的深度逐漸變深,你會發現挖得越深,你的侷限就越大,很多時候甚至沒有辦法施展能力,導致我們無法繼續深入,最後只能無奈放棄。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在書中,作者提到在國際象棋領域,是需要透過大量專業化的精確練習,才能培養出大師的直覺。同樣,在其他行業也強調刻意練習、“重複”的重要性。比如,高爾夫球手和外科醫生,透過反覆地練習同一個步驟,形成肌肉記憶,使自己的技藝高超。這樣的做法,對於熟能生巧型的固定操作來講非常有用。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能透過固定動作就能夠解決,所以一定要警惕熟練的操作並不代表成熟的思維,反而會讓我們走入認知的死衚衕。就比如,堅持一萬小時的寫作就一定能寫出一本好書嗎?

刻意練習會扼殺了後續轉變的動力,在體育運動員身上表現最明顯,運動員取得事業的輝煌,那一定是因為刻意練習的結果,但也有很多運動員退役後非常落魄,因為他們在行業裡久了,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當沒有滿意的工作時,會陷入漫長的等待,也沒有從事新的行業的動力。其實憑藉運動員曾經的毅力,如果轉行去做別的事業,其實也是能夠有所成就的,但因為運動員前期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刻意練習,有了太多的沉沒成本,這給他們轉行也帶去了極大的阻力。

所以說“過度專業化”其實也並非什麼好事,有的時候,我們不妨在某一個特定領域中去嘗試不同的挑戰,堅持“把一隻腳踏進另外一個世界”。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02|跳出固化思維,發掘自身可能性

我們不妨讓自己成為通才,有勇氣跳出熟知領域、探索未知,不斷拓寬能力邊界。書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議,其中2點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學會用“外部視角”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跳出經驗外,在新的環境裡進行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很難透過單一類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熟悉環境中選擇的類比,自然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擺脫“內部視角”的自然衝動。比如說村莊發生火災,而且沒有安消防設施的情況下,村民們都到附近的湖裡打水滅火,結果大家費力地跑來跑去,火情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這時候,消防隊員給村民出了個招,讓他們端著水圍繞起火的建築物圍成一圈,向著火點潑水,一下子就將其撲滅了。其實消防隊員的方案對於村民來說就是一種“外部視角”,讓我們更容易看透問題的本質,找到最佳方案。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第二,學會用“多視角”關聯思考。

進行關聯性思考,是我們人類能主宰地球的原因之一。關聯性思考就是用互不相干的類比來理解問題,讓原本毫無關係的事情之間產生因果聯絡,針對同一個問題,用不同領域的只是去進行解釋,從而提升關聯性思考的效率。比如說“下週某地有暴雨”,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解讀,我們會發現每個人的答案都有不同。所以當我們面臨人生的選擇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聯機思考,將各方面意見進行一個整合和理解,最後做出一個正確理性的決定。

擺脫固化思維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長的邊界

人的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所以我們不要給成長設定邊界。我相信你會發現你會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