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魯迅不僅是一位廣為人知的小說家、散文家,他還是一位正氣凜然的特立獨行的詩人。在現代詩肆意流行的民國時期,魯迅仍堅持以古體詩歌敲打舊世界的最後一道牢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寫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他的赤膽忠心,“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是他的困獸之鬥。“相逢一笑泯恩仇”,因其字裡行間所帶的俠客之氣,不少人會將它與武俠江湖掛上鉤,其實這是魯迅的另一大經典名句,意思是說:曾經兩個針鋒相對的敵人,釋懷了原先的仇恨。有一股敢愛敢恨的豪爽氣概,然而你知道魯迅將這個豪爽的句子寫給誰了嗎?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題三義塔》魯迅奔霆飛熛(biāo)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是一首詠物寄情的七言律詩,繼承了古體詩隱喻晦澀的特點,乍讀之下難以讀懂,我們首先來一起理解下詩意。魯迅起句便以“奔霆飛熛殲人子”開篇,為全詩定下了嚴肅悲寂的感情基調。“奔霆飛熛”是指槍炮和炸彈的轟擊焚燒,這裡具體是指日寇轟炸上海閘北時的情景。戰亂流離之下,一片“敗井頹垣”之景,唯獨剩下了一隻“餓鳩”(在這裡魯迅特指一隻鴿子,此鴿是本詩的主角),而這隻鴿子擁有著一段近乎神奇的經歷。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它是侵略者炮火的倖存者,也是血淚歷史的有力見證,然而卻意外被駐紮在中國的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拯救,由於西村是在三義裡的廢墟里發現的這隻鴿子,所以為其起名為“三義”,隨後西村將其帶去了日本療傷。可千萬不要以為三義鴿只是一隻寵物鳥,因為西村飼養它的目的是為了中日友好。西村期待三義能夠生下小鴿子,將來帶回上海以見證中日友誼,可惜後來三義不幸死亡,西村便將其埋葬,並建立了一座“三義塔”用以紀念,這正是魯迅詩歌題目中的那座塔,“終遺高塔念瀛洲”說的就是這件事。西村將事件緣由寫信告知魯迅,魯迅便寫下了這首七律。然而,魯迅應該是想得太過美好了。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如果三義鴿能夠復活,它一定會像精衛一樣填平中日之間的大海,讓兩國的鬥士誠摯合作,一同捍衛和平。“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歷經磨難,消除仇恨,兩國定會同仇敵愾,再造和平。也就是說,“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寫給日本的西村真琴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中日兩國百姓的友誼,然而魯迅的初衷是好的,或許站在歷史的高度回頭看這首詩,是具有恆遠眼光的。但魯迅卻沒有看清當時的事實真相。這首詩寫於1933年6月21日,此前已經發生了太多的不愉快。列強侵略、甲午戰爭書籍、文物、白銀的戰略掠奪先不說,可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就發生在眼前,日益膨脹的帝國主義又怎會輕易罷休?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一句十分討喜的句子,但每每想起魯迅的最初用法,心中總難免有些憤慨。而且真正做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從民眾角度來說,魯迅的觀點卻值得思考。他指出兩國的人們之間“是一定會有相互瞭解的時候的”,但“現在卻不是這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就當時更高的角度去看,“相逢一笑”都困難,更別說“泯恩仇”了。當然,如今中日早已和平相處,真正達成了魯迅的願望,而這首七言律詩,卻早已表現出了深廣深遠的宏大主題,不但充分說明了魯迅那深厚的文字功底,更表現了魯迅的長遠眼光,更體現了魯迅的廣闊胸襟,讓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