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孕育新生命的那一刻開始,為人父母的年輕夫妻就開始為下一代籌謀。

懷孕時擔心孩子生長髮育是否安好,出生後吃穿用度精心養護,長大後操心學業就業,乃至結婚生子都還在繼續為孩子勞心勞力。

在整個養兒育女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迷霧重重,或是親子教育出現問題,或是親子關係出現危機,甚至因為孩子的教育導致家庭矛盾不斷演化升級。

為人父母難免愛子心切當局者迷,如何才能看清親子教育中的問題,早發現、早關注、早預防、早處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是人生重大課題。

《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從孩子成長規律的角度指出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並對父母在各階段可能遇到的共性問題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分析,全面且詳細地解讀親子教育問題。

從建立安全感,到培養好習慣,到處理青春期逆反,再到離家階段的困難,本書逐一解析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指導父母如何正確樹立養育觀念和養育方式、如何處理親子教育中遇到的問題,讓父母學會如何真正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1、建立正確的養育觀念與養育方式

在親子教育中,養育觀念和養育方式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父母是否能正確引導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在《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中,作者指出了親子教育中常見的養育方式及其型別,並重點解讀了養育方式的型別、行為表現和重要性。

養育方式型別分別是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

①權威型養育方式:父母樹立權威,對孩子理解、尊重,與孩子經常交流並給予其幫助的一種養育方式。②專斷型養育方式:父母要求子女絕對服從自己,對子女所有的行為都加以保護和監督的一種養育方式。③放縱型養育方式:父母對子女抱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但缺乏控制的養育方式。④忽視型養育方式:父母對子女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的迴應,又缺少行為要求和相應規則控制的一種養育方式。

養育方式帶給孩子的影響主要有3個方面:即學業成績、自我價值感、心理健康。

其中,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缺少溫暖的情感和恰當的理解,過多采用懲罰、拒絕和否定的養育方式,則孩子容易感到孤獨,形成學習焦慮和社交焦慮等心理障礙,程度嚴重的還會對父母產生反感甚至敵意的情緒。而過度溺愛或過度保護也容易助長孩子的衝動任性。

對於各種養育方式中存在的弊端,作者在《從出生到獨立》一書中也給出了改進建議: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更遠。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2、全面且詳細地解析各個成長階段的常見問題

《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包含了孩子從出生到獨立各個成長階段存在的心理需求和親子教育問題,對此作者不但做了詳細解析,還對每種問題都給出了應對解決方法。

如嬰幼兒時期,高質量陪伴是培養嬰幼兒安全感的關鍵,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恰當地迴應孩子的需求;孩子總鬧情緒怎麼辦,孩子黏人怎麼辦等一系列問題都有指導建議。

對於學齡前兒童,孩子害羞怎麼辦?如何給孩子設定限制?如何應對孩子亂髮脾氣?如何誇獎孩子?如何發現並培養孩子的才能?

青春期階段,如何平衡和青少年相處時的管與不管、孩子想談戀愛怎麼辦、孩子“沉迷”遊戲和網路如何處理、孩子和別人發生衝突如何應對、怎樣識別和應對孩子的抑鬱症、父母離婚如何處理孩子的情感需求等等。

其中,青春期交友和父母離婚是現實生活中最常出現問題,也最難處理親子問題的兩大難關。作者對此也作出了大量的分析和指導。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01、與青春期孩子談交友

為什麼青少年那麼在意和同齡人的關係?同齡人的認可是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的重要來源。

青春期的孩子很在意自己和同齡人的關係,因為同齡人的認可是他們自我價值感的重要來源。這是個體心理發育的正常規律,既然是正常的,我們就沒有必要否認或糾正它。

同齡人更容易相互理解,讓孩子更有歸屬感。

青春期孩子如此在意友情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己的興趣、喜好得到了呼應,感到自己被接納,這會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歸屬和被愛的感覺是每個人健康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東西。

與孩子溝通交友問題,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六點:一尊重他們的選擇,二好奇內在原因,三亮底交友底線,四批評孩子留面,五肯定良好行為,六預防親子距離。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02、我的父母要離婚

心理應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應激性的反應並形成壓力,離婚是兒童心身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有關離婚對兒童影響的國內外研究顯示,與完好家庭的孩子相比,離婚家庭的孩子在社會性、情緒發展、學業、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現均差。

心理學家蓋雷貝法克爾認為,孩子是被動接受父母離婚的,無法主導,所以受到的傷害要比父母自身受到的傷害更大。

在《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中,作者將離婚家庭子女的心理狀態歸為5個階段,指出了每個階段存在的親子難題、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影響以及解決方法。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①爆發階段,是子女剛剛得知父母即將離婚或者已經離婚的時候。

此時他們感到特別痛苦或憤怒,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哭泣難過,或者大發脾氣。較小的孩子也可能透過變異性的軀體症狀或行為方式呈現,如失眠、軀體不適、不按時吃飯或拒學等。

②否認階段,是指子女在情緒爆發之後會進入一個相對平靜的否認階段。

不承認父母離婚對自己的影響,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常說“他們離婚對我沒有影響啊”“離了挺好的”“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等。

否認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恐懼和無助的情緒,不願意承認家庭即將面臨解體會帶來的後果或傷害。

③迴避階段,是指子女覺得父母離婚已成定局,自己無力改變後,會對傷害性影響採取迴避措施。

例如,放學後遲遲不願回家或者在家之外的場所停留的時間較長,不願意與父母同處一室。年齡大一些的子女,可能會出現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等行為。

還有部分孩子可能變得忙碌和有計劃,學習更加努力,或者乖巧懂事。他們用這些方式暫時規避和隔離內心的痛苦。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④解決階段,子女會對家庭的未來進行思考。

例如,住在哪裡,願意和誰一起生活,對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等等。漸漸地,子女對離婚後的家庭生活會充滿渴望。

⑤新生階段,是指子女在家庭重組完成後選擇以全新的方式和家人一起生活,逐漸適應新的家庭結構

心理成熟的父母才會養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地說分手是成年人心理成熟的標誌之一。

一旦家庭中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方或者雙方決定離婚,如何健康地說分離才能將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

只有夫妻能夠接納分離,子女才會逐漸接納。

《從出生到獨立》:解讀親子教育中的難題,緩解父母的焦慮

父母即使無法再做夫妻,但是永遠都可以做好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讓子女覺得某個家庭成員是家庭解體的罪魁禍首,更不要讓子女覺得自己是離婚的原因或父母的拖累。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不是離婚與否,而是離婚過程中的壓力和衝突,從這些壓力和衝突中,孩子也會學到如何處理一段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對他來說是一筆財富。

親子教育是父母半生心血的成果,也是關乎孩子整個人生的課題,需要我們從始至終的精心探索和守護,願每個父母都能多努力一些、多學一些,多瞭解一點,多耐心一點;不枉顧為人父母的初心,也不辜負孩子明亮的內心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