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俗話說:“不做三事,三代旺。”

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正德、利用、厚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孔穎達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當諧和之。”

韓非子有云:“古無虛諺,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說,自古沒有無根據的諺語,我們遇到一個諺語,應該注意辨別,瞭解它的來龍去脈和寓意。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這也證明了另外一個諺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就是認識的過程,只有經過這一過程,認識才能深入,知識才能變為自己擁有,否則只是人云亦云,沒有腦子的白痴。

諺語、老話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言簡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間智慧的結晶。

雖然說這些諺語老話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話,但是這些家長裡短透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在經歷了時代長河的洗禮過後,已經

包含

生活哲理與人生哲學。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詩·小雅·雨無正》: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周代之官。指常伯、常任、準人,常伯又稱為“牧”,是掌管地方民事之官。

常任又稱“任人”,掌管選擇人員以充任官吏。準人又作“準夫”,掌管司法之官。

一說三事,指司徒、司馬、司空。

明·葉盛《水東日記·衣和庵主》:

“三事衲衣穿處補,一枝藜杖伴身閒。”

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其中的三事,又指代哪三事?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第一事、不做擔保人

根據擔保法規定,第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

這裡的第三人即擔保人,包括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

擔保的意思就是你要承擔還款責任!你倆的協議只能在你倆之間生效,對抗不了第三人。

換句話講,即使你們簽了協議,債權人找上門也免除不了你的擔保責任,你只能在還款之後拿著協議向你朋友追償,沒有這個協議法律也是這樣規定的,籤不籤協議意義不大。

俗話告誡人們,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不要輕易去做擔保人。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第二事、不做中間人

中間人指居中介紹、協調的人。

中間人有時候也要充當“和事佬”的身份。

每個人背後,都有別人體會不到的辛苦,每個人心裡,都有旁人無法感受到的難處。

中間人說難當也難當,說不難當也不難當,那就要看你是怎麼看的了。

其實你當中間人又不是叫你當辦事人,沒必要什麼事情你都要去參加。

有些事情只要去見個面就可以了,如:你一個朋友需要你另一個朋友的幫助,那你就只在中間介紹他倆認識就行了,別的不要去做的,做了反而自己難下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住著自己的過去,住著自己的難言之隱,住著自己的喜怒悲歡。

一生一世,活的是一份心安,度的是一份從容,過的是一種自在。

做有心的人,別做沒良心的人;做凡人,別做孤家寡人。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春秋時衛國的大夫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武子在該聰明時能夠聰明,該糊塗時能夠糊塗,這是非常難做的。

所以孔子才說: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也就是說,他的聰明才智,我們或許趕得上;他的裝痴賣傻,怕是難得學會的。

因為這種愚心乃是大智慧,非“深於世故”者不可及也。

做人之所以必須世故,是因為做人實在太難,尤其是在與他人打交道時,必須掌握分寸,偶有不慎,便不是傷了對方,就是害了自己。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比如魯迅先生《而已集·小雜感》中說:

“與名流學者談,對於他人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

道理也很簡單:完全不懂,顯得自己無知、幼稚;

句句都懂,則顯得對方不過如此,並無高深之處,不像“名流學者”,便會讓對方“丟面子”。

因此,最好是“偶有不懂之處”,這才使對方看起來高深,自己也不弱,當然“彼此最為合宜”。

聰明的部屬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的愚笨來反襯領導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領導的青睞。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在世故的基礎之上,泯滅了人心,誤入歧途。

能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無論人前人後,社會如何更替進步,守住自己內心的一方淨土,也是一種修為福氣。

該聰明時能夠聰明,該糊塗時能夠糊塗,大智若愚,看這幾個字容易,做起來相當困難的。

也不是人人都能世故圓滑,好像一切都太假。

無論是世故還是圓滑,保持心中的正能量,給別人善意的微笑,也是給自己一份讚賞。

保持淡定無慾的心態,就不再左右為難,泰然處之。

儘量圓滑世故,也就是一個大好人,不在裡外不是人。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第三事、不做媒人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

男性媒人又稱月老,而女性媒人一般稱為媒婆或大妗姐,媒婆同時也是舊時以說合婚姻為職業的婦女。

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詩經·衛風·氓》中所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即指此。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媧。

《路史後紀二》記載:“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

羅蘋注引《風俗通》曰:“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

《周禮》、《呂氏春秋》諸書中,也都記載上古時於仲春之月設太牢祭禮高禖的活動。

另外,周代還設有官媒,專司判合之事。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據《周禮·地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書之。

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媒婆在中國的婚姻制度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古代婚姻制度下,指兒女婚姻須由父母作主,並經媒人介紹。但是這種制度不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也釀成了不少愛情悲劇。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古人云:舌有三寸,婦人是之,乃會腐,肉會遺,舌不爛矣,吾等原不信,

今日有幸見之,始知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實乃百聞不如一見最佳例證,甚謝!”

這是言情小說“穿越”相關的開山之作,席絹的《交錯時光的愛戀》裡面,女主角諷刺一個媒婆兼老鴰的話。

“不做三事,三代旺”:是何意?“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