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對人性的理解和對人性的把握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所有的道理實質上是對人性某個側面的描述,知道很多道理,就是知道了人性的很多側面。但人性是複雜的、立體的,我們可以把對人性的把握劃分為兩個方向:理解和駕馭。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領域撇開不談,在我們的傳統社會,對人性理解的層次,決定了你能取得的個人成就;而對人性的駕馭層次,則決定了你能取得的社會成就。拿水性來對比人性就容易理解了。在極度缺水的乾旱地區,人們只看到過井裡的水,和看到過大江大河的人對水的理解層次肯定不一樣,相比看到大海後感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人,後者對水的理解就更豐富。但是,這僅僅是“理解”這個方向,無論看過多少,理解“駕馭”水的層次還很低。當你下到水裡,可以自如地游泳,算可以駕馭水了。但是無論水性多好,僅限於個人。如果你能駕船,那就對水的駕馭提升了一個層次。駕駛的船隻越大,則對水的駕馭能力越強。

對人性的理解和對人性的把握

說回人性。那些舉世公認的小說家、藝術家很多人對人性的理解非常深刻。每次讀《紅樓夢》的時候,就感慨曹雪芹的對各種角色入木三分的描畫,如果對人性理解得膚淺,根本寫不出這樣的文字。這些藝術家成就驚人,但是容我姑且把他們的成就稱為“個人成就”。對人性理解的深刻不一定能駕馭人性,包括自己本人和和他人的人性,就像看過再多的水都不一定能游泳和駕船一樣。能駕馭人性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社會成就,像政治家、企業家等。駕馭人性的層次既基於又受限於對人性理解的層次,不可能超越理解層次提升駕馭層次——就像河道里的船老大不會航海一樣。

所以,抱怨“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時候,可以先想想自己最想要、最擅長的是“個人成就”還是“社會成就”。如果是“個人成就”,現狀可能是我們對人性的理解層次不夠,那就繼續多讀書、觀察,“留心處處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是“社會成就”,現狀主要是駕馭層次都不夠,可以在現有的理解層次範圍內優先提升駕馭層次,再逐步提高理解層次,需要讀書、思考和行動同時進行。

關鍵的關鍵在於,如何找到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因為只有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才最有可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只有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唯一的方法是”回饋分析法“。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如何實現自我管理》一文中有精彩的闡述,此處不贅言,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要電子版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