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如何得到好的助緣?

如何得到好的助緣?

第一百二十七條: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陟”,《說文解字》解釋為登。“遐”,是遠。“陟遐”就是遠行。“邇”是近。這句話就是,如果要登高,一定要從低處開始;如果要行遠,一定要從近處起步。這是提醒人們,無論做學問或者處事,都應該從淺近處下手,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深入,不可好高騖遠。

在《論語》中,孔子也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現在整個社會都提倡速度、效率,有快餐、速餐、速效藥,但是提倡迅速的結果基本都有副作用。因為“迅速”都是從症狀上解決問題,而沒有抓到根本。

譬如一個地方因為有垃圾,所以招致很多蒼蠅、蚊子,如果用殺蟲劑噴,蒼蠅、蚊子都走了,或者被殺死了。但是因為垃圾沒有移除,過了不久,蒼蠅、蚊子又會過來。所以雖然迅速,看起來效果很快,但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過了不久,同樣的症狀又會反覆出現。

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要修謙敬之德,對於一個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重要。有一句話是:“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德行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謙虛、恭敬。為什麼要謙虛?《了凡四訓》中有一段話:“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想想古代的聖賢人,譬如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們和我們同樣是人。

“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為什麼孔老夫子、孟老夫子,能夠成為百世的師表,直到今天,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人,提到他們,還非常地尊敬,還願意向他們學習,而我自己卻是一身瓦裂?“瓦裂”,瓦就是陶製的器皿,譬如陶製的杯子、陶製的盤子、陶製的碗等等。但是陶製的器皿卻破碎了,結果就是一文不值。

在《申鑑》中說:“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要比德行,不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而是要和那些比自己更有德行的人相比,要和古聖先賢相比。他們早已經成聖成賢,但自己仍是一身瓦裂、一文不值,這是多麼讓人慚愧的事情,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所以“德比於上故知恥”,“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了羞恥心,才能提起勇猛精進、斷惡修善之心,能夠勇於改過。

《孔子家語》中記載,周公輔佐成王的時候,想教導年幼的成王世子之禮,但是成王的父親武王已經過世。於是周公就與他自己的兒子伯禽,演示世子之禮給成王觀看,讓他從中體會到父子、君臣之道,培養起他的謙卑之德。

所以中國的孝道、師道,還有臣道的教育非常深奧、非常有效。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驕慢?就是因為從小沒有侍奉人、孝敬人的孝道教育,沒有從小培養起謙敬之德,不知道謙卑恭敬為何物。因為從來沒有侍奉過別人,所有人都是為自己服務,他怎麼可能不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呢?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就是天道自然的規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按照“道”去做,就會感召到很多人的幫助;如果違背了“道”,即使是親朋好友都會被我們傷害,離我們而去。

所以現在的人感覺自己沒有朋友,沒有值得信任的人,原因在哪裡?“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果自己的人生沒有知己,沒有值得信賴的人,問題一定出在自己的身上,是因為自己沒有按照古聖先賢的教誨去做。

所以學習謙卑,就是學習怎樣使自己人生得到更多好的助緣。一個人如果不能放不下傲慢,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設定障礙。明白了這個道理,人們就願意去培養謙卑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