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致校友:《永遠的淮陽師範》邀您惠賜佳作

致校友:《永遠的淮陽師範》邀您惠賜佳作

1980年代淮陽師範校門

致校友:《永遠的淮陽師範》邀您惠賜佳作

1990年代淮陽師範校門

無論您在哪裡,天南地北,身居何方;無論您所操何業,從政任教,士農工商。有那麼一個地方,總讓我們魂牽夢繞,終生難忘,那就是河南淮陽。有那麼一所學校,曾伴隨我們青春拔節,見證我們生命成長,那就是淮陽師範。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我們於此相遇,從此便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淮師人”。因緣際會,冥冥之中,似有神助,我們在此結下師生緣、同學情。天倫樂事謂有父母兄妹,讀書樂趣謂有師生同學。先生視學生猶子弟,學生對同學如手足。朝夕研討,發憤忘食,談古論今,樂以忘憂。如果說母親讓兒女血脈相通,母愛讓奉獻理所當然,母語使同胞交流無間,那麼,母校則讓你我心心相連。

淮陽古稱陳州,乃人文薈萃之地。歷史上曾三次建國,五次建都。《詩經·陳風》即源於此地。龍湖之畔太昊陵,當地稱為“人祖廟”,有“天下第一陵”之美譽,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贊為“華夏文明三始祖,淮陽伏羲第一人”。南壇湖中絃歌臺,為紀念孔子陳蔡絕糧而建。正殿兩邊石柱上,鐫刻著“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年猶自仰高山”,彰顯著激勵後人崇文尚學、尊師重教的良苦用心。我們的母校淮陽師範就座落於此,賡續百年,成就輝煌。她創辦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由陳州府創辦,初名“陳州府初級師範學堂”(1909),王徵瑞為首任監督(校長),並於次年開始招生,是河南省創辦最早的師範學堂之一,先後更名為“河南省立師範學校”(1912)、“河南省立淮陽師範學校”(1913)、“河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17)、“河南省立淮陽中山學校”(1927)、“河南省立第三中學校”(1928)、“河南省淮陽師範學校”(1933)等。抗戰期間曾八度播遷,先後在魯山、內鄉、西華、周口、項城、西平、雞公山等地辦學,艱苦備嚐,慘淡經營,形成“堅忍不拔”“忠勇敏毅”之學校精神。母校具有光榮革命傳統,1924年成立淮陽縣第一個共產主義青年團小組,1926年建立周口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母校師生曾積極參與“五四”“五卅”“九·一八”“一二·九”等愛國學生運動。著名文學家徐玉諾、張長弓,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張衡石、蕭士棟、李玉振,地理學家曾次亮,語言學家李法白等,都曾在此任教。為國家培養了三萬多人才,服務於豫東30餘縣,被譽為“豫東教師的搖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淮陽師範學校曾被改成“淮陽職業學校”,2002年更名為“周口幼兒師範學校”,並已遷離淮陽。我們美好記憶中的淮陽師範已成為歷史,成為每個“淮師人”心中永遠的精神“聖地”。

提起我們的母校淮陽師範,相信您一定有太多話語要訴說,有太多的感慨要傾訴,有太多的感情要抒發。因為正是在這裡,我們收穫了知識,得到了友誼,滋養了精神,奠基了人生。青山在人未老,恩師教誨終難忘。水長流年齒增,同窗情意記猶新。回首母校往事,顧惜如歌歲月,追憶逝水年華,懷念風雨滄桑。因此,我們發起《永遠的淮陽師範》徵文活動,並擬結集出版,為您提供一個傾訴空間,一個言說機會,也為後人研究淮陽師範開啟一扇視窗。在這裡,您可以盡情地暢所欲言,回憶崢嶸歲月,重溫花樣年華,尋找舊時激情,分享成功喜悅。各隨所願,各展所長,各臻其妙。無論您是淮師教師、同學還是家屬,無論您是50後、60後、70後還是哪一屆哪個專業,也無論散文、隨筆、詩歌還是攝影、書法、美術作品,我們都熱誠歡迎,並充滿期待。

截稿日期:2022年2月28日

來稿請寄: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中興南路凱利國際中心B座1602室

收件人:張詞江,郵箱:tiandirenquan@126。com,電話:18539917591(同微訊號)

特別提示:文末請註明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在校時間、工作單位及通訊地址,藉以相互參閱,永矢勿懈。

《永遠的淮陽師範》編委會

2021年11月8日

附:《永遠的淮陽師範》編委會

主任:戴俊賢

編委(按姓氏筆畫為序):王雲亮、王保清、劉本在、劉佔國、安玉炳、朱良春、李紀龍、沈中化、鄒傳雲、郭學禮、張華中、張來民、張寶安、張險峰、張流泉、鄭勇、楊寶清、錢良營、顧之川、梁廷華、程玉成、戴俊賢

統稿:顧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