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042-劉師培詩作中隱現的“師爺”生涯-劉師培研究筆記(42)

著作、文章、詩作可能為同一人所作,但唯有詩詞中才有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劉師培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但從其400多首存世的詩詞中,還是能夠看出其成年後短短十四五年間的心路歷程。下面的幾首詩,正是劉師培人生中一段重要時期的心理寫照——當“師爺”。

042-劉師培詩作中隱現的“師爺”生涯-劉師培研究筆記(42)

1902年,劉師培有一首詩作《雜詠(二首)》其一(載《劉申叔遺書》61冊(20),《左盦詩錄》卷1《匪風集》),詩文如下

:“朝飲燕市酒,夕驅夷門車。丈夫不得志,寥落悲窮途。長鋏鳴秋風,知音無風胡。寧為投林鳥,不為吞鉤魚。君看鳥投林,尤借一枝居。游魚吞鉤去,何時返江湖。”

042-劉師培詩作中隱現的“師爺”生涯-劉師培研究筆記(42)

那一年,劉師培18歲,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江南鄉試,中第13名。

這首悲嘆“丈夫不得志,寥落悲窮途”的詩作,尚不能清晰窺見劉師培當時的心理。但“長鋏鳴秋風,知音無風胡”一句,是在吐槽苦無知音,無人賞識則確定無疑。

而詩中“寧為投林鳥,不為吞鉤魚”一句究竟是指什麼,要到幾年後才會真相大白。

該詩具體箋註見我的《劉師培詩詞編年箋註資料長編》(全書在寫作中,未定稿)。

1903年,繼鄉試得中後,劉師培赴河南開封參加會試,結果名落孫山。與劉師培同行的業師桂邦傑(蔚丞)與之同應會試,老舉人和小舉人雙雙落榜。

劉師培在那一年寫的《懷桂蔚丞先生》一詩(載《劉申叔遺書》61冊(21),《左盦詩錄》卷1《匪風集》),開始隱隱顯露出其對未來人生的設想:“言念梁園客,於今賦倦遊。淮南桂樹落,招隱空山幽。”

詩中提到的梁園客指西漢司馬相如,他曾經在梁孝王的“梁園”做了數年食客,後“終倦梁園之遊,還悅臨邛之客”(清嘉慶《欽定全唐文》卷134陳子良《祭司馬相如文》)。

“淮南桂樹落,招隱空山幽”,是指當今已經沒有西漢淮南王劉安那樣招徠隱士的德舉(具體箋註見《劉師培詩詞編年箋註資料長編》)。而就在那一年的夏天,劉師培毅然出走上海。他出走的第一站則是儀徵十二圩。

劉師培去十二圩的目的非常明確——效仿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附曾國藩幕府的前轍,投奔幕主——淮揚鹽督辦蒯光典。但他當“師爺”的第一次嘗試失敗了。(具體考證見041-劉師培《懷桂蔚丞先生(時客汴省)》詩寫作時間考-劉師培研究筆記【41】)

1904年,劉師培有《招隱詩》一詩,《遺書》冊61(41-42),《左盦詩錄》卷2《左盦詩》。這是一首詠喻隱士的詩作。劉師培在這首詩中將《雜詠(二首)》其一中的“寧為投林鳥,不為吞鉤魚”幾乎照搬了進來:“寧為投林鳥,毋為吞鉤魚。君看鳥投林,北山多枋榆。游魚愉鉤魚,何時返江湖。”

由此可以看出,1902年寫《雜詠(二首)》時,劉師培是牴觸當“師爺”的。他將入人幕府、寄人籬下比喻成“吞鉤魚”,而將自由自在的生活比喻成“鳥投林”。1903年時,他在《懷桂蔚丞先生》一詩中慨嘆,今人已經沒有了古人招賢納士的胸懷和德舉。但就在1904那一年,他卻做了當“師爺”的首次嘗試。1904年,劉師培在上海做報人,不僅一舉成名,而且日子也過得很滋潤。或許他在慶幸自己沒做成“師爺”,故而故調重提——“寧為投林鳥,毋為吞鉤魚”。

1909年,背叛革命黨,入端方幕的劉師培,從南京隨端方北調。他在途中寫了一首《從匋齋尚書北行初發焦山》(《劉申叔遺書》61冊(49),《左盦詩錄》卷2《左盦詩》)。詩中有一句,將劉師培當時寄人籬下、無可奈何的心情顯露無遺:“涸鮒志咰溼,餓鳳奚穴幽。”

1902年,18歲的劉師培曾經鄙視當師爺;第二年,他因生活所迫及家庭矛盾,離家出走,第一站就是找尋幕主;1909年,經歷了人生坎坷,感受了世態炎涼的劉師培終於做了別人的師爺。

同一年秋,劉師培寫了《秋懷》一詩,他在詩中寫道:“淵邃孰測端,觸愴中懷嗟。況我失路人,靜值商氛加。”“羲御無回車,默閱候序移。”

劉師培對此時自己的境況後悔了,但又感覺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得過且過,苦捱時日。

那段時間,劉師培其實只是個文學侍從,大概連給人出主意的資格都沒有。從他寫給端方弟弟端緒的3封信中就能發現,他成天的任務就是給幕主代擬壽聯、賀聯和輓聯。這三封信的內容及考證見033-劉師培致端仲綱書信考-劉師培研究筆記(33)、035-新發現劉師培佚文一則並初考-劉師培研究筆記(35)、036-新發現之劉師培致端緒書續考-劉師培研究筆記(36)。

042-劉師培詩作中隱現的“師爺”生涯-劉師培研究筆記(42)

1910年,劉師培將《雜詠(二首)》,改寫並定名為《詠史(二首)》,正式收入自己手訂的《左盦詩》(載《劉申叔遺書》61冊【39】)。《雜詠(二首)》是五言12句,《詠史(二首)》是五言10句。

經過改寫的《詠史(二首)》其一,詩文有了極其為微妙的變化——“長鋏鳴秋風,知音無風胡”改成了“置兔在中馗,亡羊多歧塗”;“寧為投林鳥,不為吞鉤魚”,改成了“釣璜隱姜公,乞飱羈荊胥”。

從這幾句詩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劉師培再次自嘆“失路人”,說自己是一隻被放在岔路口的兔子,一隻誤入歧途的“亡羊”。他已經非常後悔了,悲嘆自己和伍子胥當年乞討一樣,被困住了。

詩的最後一句:“掉手謝湎紛,條歗歸江湖。”意思是,他希望自己能斷然捨棄這些紛擾流離,失意悲嘆著重歸山林。“條嘯”,語出《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條其嘯矣”。

此時的劉師培已經失望且後悔到了極點。

1911年9月,劉師培又隨端方赴四川任。端方和其弟端錦於1911年11月27日在資州被殺,劉師培被拘,後在章太炎、蔡元培等故人的奔走營救下撿了一條命。他先在四川成都任教,後赴山西投靠南桂馨、閻錫山,再入袁世凱陣營,成了袁氏復辟帝制的“籌安六君子”之一。袁氏敗亡,又是蔡元培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聘任其為北大教授。1919年11月20日,劉師培病逝於北京,歿年36歲。

前幾天和一雙賢伉儷小敘,席間說到當“師爺”。想起自己十多年間的經歷,五味雜陳。

康濤

草於2021年1月30日

改於2021年2月7日

定於2021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