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博士生導師劉文利認為,推廣第三衛生間是非常有必要的,廁所的設定應該儘可能人性化,儘量滿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5月29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延慶區萬達廣場的第三衛生間,內部有方便老人、兒童、殘疾人使用的如廁設施,乾淨整潔。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全3841字 閱讀

約需

7

分鐘

張女士獨自帶著兒子女兒出門經常會遇到一件尷尬事:兒子該去哪上廁所?讓孩子獨自去男衛生間不放心,第三衛生間又難找,一個商場可能只有幾個,只能一同去女衛生間。不只女兒會說,“弟弟不能進女廁所”,也可能會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張女士感慨,“媽媽面臨的窘境一般人體會不到。”

2016年年底,國家住建部新修訂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城市中的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均應設定第三衛生間。

新京報記者在六一兒童節前夕走訪了北京一些公共場所,一起來看看異性家長帶孩子上廁所,到底方不方便?

“第三衛生間?沒見過”

5月28日下午5點左右,新京報記者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走訪中發現,門診樓負一層到三層均為診療區,四層為手術室,各層均未設獨立的第三衛生間,也沒有無障礙衛生設施,有的公共衛生間中較為寬敞的坐便隔間還承擔著“儲物”功能。門診樓唯一的母嬰室位於二層,總面積不足5平方米,只配備了長桌和幾把圓椅。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首都兒

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不僅沒有第三衛生間,三層女廁較寬敞的坐便器房還堆滿了雜物。陳玖陽 攝

記者看到,一名女性家長抱著大約三歲的小男孩急匆匆進入女廁所,由於廁位空間狹小,家長在輔助孩子站著如廁時,廁所隔間門半開著。另一位帶著三歲男孩的女性家長說,每次來看病上廁所都要排隊,自己和孩子都不方便,只能給孩子穿上紙尿褲再來。

門診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二層分診臺護士及衛生間保潔員均向記者表示,醫院沒有專門可以供兒童使用的第三衛生間及幼兒馬桶之類的裝置。

採訪中,有家長說沒有聽過“第三衛生間”這一概念,對無障礙衛生間的理解是,“只能殘疾人用”。有帶著孩子的異性家長表示,孩子因年紀小不能獨立上廁所,“只能儘量減少他(她)在廁所的時間,上完趕緊出來。”

5月30日,週末的中國古動物館擠滿了孩子和家長,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也有不少。記者走訪和詢問工作人員瞭解到,博物館內沒有配套第三衛生間,在展館東側的普通衛生間內,有家長將剛剛會走路的孩子抱到洗手池臺上更換尿不溼。

西直門凱德mall商場南側二層、三層寫有“殘衛”標識的衛生間,空間狹小,甚至殘疾人的輪椅也很難轉向使用,未見有家庭設施。商場北側四層有母嬰室,但僅有兒童護理臺,未見有兒童座椅和兒童坐便器等其他設施。新京報記者隨機採訪獨自帶男童上廁所的母親,她表示由於擔心孩子走失,只能帶孩子進女廁,“商場如果有單獨能帶孩子上廁所的衛生間就好了。”

有商場第三衛生間閒置不用

走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場所雖然設定了第三衛生間,但其環境和使用情況並不理想,出現閒置的現象。

5月29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北京市動物園,6個公共衛生間均配備第三衛生間,明確寫有第三衛生間標識,註明為行為障礙及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使用。在動物園熊貓館附近的第三衛生間設有兒童護理臺、兒童座椅、兒童坐便器等設施,但屋內照明燈卻損壞不亮。

在其他第三衛生間,記者發現存在地面積水、衛生情況較差或者空間相對狹小的情況,即便無人使用,家長也會選擇帶孩子去普通衛生間。“不乾淨”,一名女士說出自己的理由,儘管兒童坐便更方便,但她選擇帶著4歲的女兒使用成人蹲便器。

而在海淀區清河永珍匯商場,第三衛生間數量少,被不少“遛娃”的家長詬病。在該商場東區,只有負一層有一間設定大小馬桶、洗手池、嬰兒座椅等裝置的第三衛生間。即便在兒童商品、遊樂設施集中的四層,也只有女廁內一個空間相對較大、寫著“親子衛生間”的獨立隔間,放置著一大一小兩個坐便器,貼牆裝著一個嬰兒座椅。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海淀區清河永珍匯商場內,一名男童使用完親子衛生間內的兒童馬桶後正在沖水。該商場的親子衛生間是從女廁中的分離出一個隔間改造而成。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除此之外,在商場其他樓層,除普通男女衛生間外,均只有一個母嬰室,而母嬰室內並不設有如廁裝置,記者探訪時,每層樓的母嬰室均掛出“裝置維修、暫停使用”的牌子。

家住附近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永珍匯是周邊最大的購物中心,自己經常帶著3歲兒子逛超市。“前幾年孩子需要吃奶,覺得這裡母嬰室環境還不錯,但孩子逐漸長大才發現上廁所還真是個問題。孩子著急,不可能為了找專門的家庭衛生間跨樓層跑,肯定是就近能上哪個上哪個。”

張女士說,自己的大女兒今年上4年級,幾年前就說過“弟弟不能進女廁所”之類的話,但自己獨立帶兩個孩子出門時,一同上女衛生間的尷尬一直存在,“媽媽面臨的窘境一般人體會不到。”

在豐臺區永旺夢樂城二層女廁旁有一處獨立兒童衛生間,內設兒童洗手檯,男童小便池及兒童坐便器等設施。但在女廁牆上還裝有一個男童使用的小便池,周邊並無遮擋,不少人評價此設計讓男童進入女廁“合理化”。“本來媽媽帶小男孩上女廁就挺無奈的,最起碼也應該去個有遮擋的地方。”一位年輕女士說。

一位在商場工作的服務人員告訴記者,自己從來沒見過有小男孩使用這個小便池,“孩子也會不好意思。”

此外記者還發現,該商場二層、三層、四層西北側位置有多功能衛生間,內部設有兒童護理臺、兒童安全座椅、殘障人扶手等裝置,但衛生間內有廁紙散落在地面,馬桶圈周邊有汙漬和水漬,衛生狀況不佳。

“孩子也願意上兒童廁所”

2016年12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加快推進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建設的通知》,要求全國 5A 級旅遊景區都應配備第三衛生間。該《通知》附件中還列出了第三衛生間建設的標準——使用面積宜不小於6。5平方米,內部設施應包括成人坐便位、兒童坐便位、兒童小便位、成人洗手盆、兒童洗手盆、嬰兒多功能臺、兒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杆、掛衣鉤和呼叫器。

採訪中記者也發現,不少公共場所,尤其是較為新建的公共場所還是在儘可能滿足兒童的如廁需求。

在大興區西紅門薈聚商城,記者看到每個衛生間都有獨立的母嬰室,母嬰室內除了有標誌著“男士止步”的哺乳區和方便更換紙尿褲的嬰兒多功能臺外,還開闢出“如廁區”,獨立隔間中有兒童坐便器,紙巾、消毒液、酒精。

在延慶區萬達廣場記者也看到,每層兩個衛生間外均有獨立的第三衛生間、兒童衛生間和母嬰室。母嬰室內不僅有常規的沙發、桌椅、洗手檯、垃圾桶,還設定了嬰兒床,房間佈置溫馨,牆壁粉刷成粉色,並用卡通圖案裝扮。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5月29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延慶區萬達廣場的第三衛生間,內部有方便老人、兒童、殘疾人使用的如廁設施,乾淨整潔。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攝

商場保潔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該商場於2020年底開業,裝置設施都較新,上述幾個衛生間很受歡迎,“尤其孩子愛用,上幼兒園大小的孩子,特喜歡用那種小坐便,都不愛進大人廁所,我也經常給擦擦。”

記者在北京南站探訪發現,2層候車廳共有8 個衛生間,負一層共11個衛生間,其中每個衛生間配備無障礙衛生間,衛生間內配備嬰兒護理臺和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坐便位、安全扶手、掛衣鉤、應急呼叫器、適合兒童高度的洗手池等無障礙設施,內部環境較為整潔寬敞。

在使用衛生間時需點選呼用按鈕呼叫工作人員,對方趕到後刷卡開門使用,保潔員稱這樣是為了保持無障礙衛生間的衛生和方便有需要人士優先使用。

採訪中記者見到有女性家長帶著孩子使用,“孩子馬上一年級了,讓他自己去男廁所稍微有點不放心,但這麼大孩子進女廁也不合適,這種(第三衛生間)太實用了。”

兒童性教育專家:私密如廁是保護兒童權益

“每次帶孩子出門上廁所,尷尬的不僅僅是大人。”4歲男孩的母親王曉說,自己能感覺到孩子已經有了對於性別的劃分和認知,在男童被帶入女廁的時候,儘管被批評和苛責的是母親,但孩子也同樣承受了尷尬。

因此,在獨立帶孩子出門時,她首選有第三衛生間的商場,“往大了說,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次對孩子的公共教育。”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5月28日,

北京南站每個無障礙衛生間內都配備兒童坐便器、嬰兒護理臺、兒童安全座椅等適用於家庭和其他各類人士使用的無障礙設施,環境較為整潔。陳玖陽 攝

社會學家、性學家李銀河告訴新京報記者,孩子的性別認知在4歲左右,這個時候孩子會發現男孩和女孩不一樣,當孩子有性別意識的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做一些區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父母帶同性別的孩子出入公共衛生間。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博士生導師劉文利認為,推廣第三衛生間是非常有必要的,廁所的設定應該儘可能人性化,儘量滿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劉文利和團隊曾在幼兒園做性教育時觀察到,讓年齡在2歲多的孩子站隊,要求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孩子們會產生猶豫。而到了幼兒園小班,3歲的孩子就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站到自己性別的隊伍裡。“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的時候,他就會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和另外一個性別的身體有什麼不同。大多數的幼兒園裡,小朋友們的廁所是不分性別的,孩子們上廁所的時候就會彼此觀看。”劉文利說,這一行為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孩子的觀看只是出於好奇。”

但劉文利認為,出於對兒童權益的保護,媽媽帶兒子或者爸爸帶女兒出門,有一個更私密的空間上廁所是最理想的狀態,既能方便家長照料孩子,保護孩子隱私和安全,也不會給其他成年人造成困擾。

劉文利還告訴新京報記者,作為父母,日常要注意孩子隱私意識的培養,告訴孩子,上廁所的時候要關上門,不要讓別人看到你,也不希望你看別人,要互相尊重。父母帶孩子出門時,不能讓孩子隨地大小便,如果實在需要“應急”,至少找東西遮擋或者接一下。當家長不得不帶孩子上異性廁所時,要提前和孩子講,上廁所要關門或者注意遮擋,如果有人說什麼不用介意。如果影響到了別人,父母也要及時道歉。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說,可能也要對這樣的情況表示理解和包容,畢竟孩子還小,僅僅是應急上廁所,並沒有其他企圖。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陳玖陽 吳夢真

編輯 劉倩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的窘境|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現狀調查

新京報小鯨鋪子

5年裡,他們幫1300只走丟的寵物回家

女子被拐25年後拍影片尋親,警方正比對DNA

雞蛋返生作者20餘頭銜涉身份造假,道歉稱試驗不嚴謹就公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