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喪葬文化中,起靈時為啥要“摔盆”?緣起商聖范蠡

在我國,喪葬文化歷史悠久,並且它還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喪葬的方式除普遍可見的土葬、火葬以外,還有懸棺葬、樹葬、崖葬等。

而守喪則被認為孝順的行為,《儀禮·喪服》中則說道,子為父母、妻為夫、臣為君的三年喪期,此外在《禮記》中,還對三年喪期內在容體、聲音、言語、飲食、服飾等守喪行為方面做了具體的標準。

喪葬文化中,起靈時為啥要“摔盆”?緣起商聖范蠡

“以禮待人”,在古時候,士大夫們格外重視禮儀,之後又流傳於民間,不過在後世看來卻是繁文縟節,而古代的喪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喪禮制度和喪服制度。

其中喪禮制度是指規定與殯殮死者、舉辦喪事、居喪祭奠有關的種種儀式禮節的制度,比如停屍三天,親人則要守夜;另外從死者嚥氣當天算起,每7天為一“七”,“七七”之內,孝子不理髮,不修面。

“起棺”則是把棺材從喪家或厝地抬走,出殯入土,而在起棺時是要“摔盆”,這是為啥?並不是迷信,背後有深刻寓意。

“摔盆”的寓意是“歲歲(碎碎)平安”,摔得越碎越好,而這個“盆”又叫“陰陽盆、喪面盆”,盆通常也是直徑4寸左右,深1寸有餘,正中有一圓孔,瓦質。

另外“摔盆”也有講究,由家裡面的長子摔,如果長子不在,便讓長子長孫摔,沒有既沒有長子又沒有長子長孫,那麼便讓次子摔。要是次子也不在,就以其它各子長幼輪序、嫡庶倫序,無子長女或外孫摔。

假使死者生前無子無女,那麼便由同姓親族中血緣最近的堂侄子摔,不過要求這人未婚,如果已經結婚,那麼就由未婚親族堂侄摔。

而按照舊例,摔者可繼承死者的大部分家產,那麼又為什麼是讓未婚的堂侄子摔?這是因為結婚的堂侄也要承繼本家宗佻,而繼承了死者的家產,就得盡到做別人“兒子”的義務。

喪葬文化中,起靈時為啥要“摔盆”?緣起商聖范蠡

然而一涉及錢財,就會惹發許多矛盾,因此無子無女的逝者,由哪個堂侄子來摔就有規定,要未婚的,並且以長幼輪序,但如果自己有兒有女,就沒有結沒有結婚的講究。

更何況在古時候,人們在意“孝”的名聲,如果已婚者的堂侄還去給死者摔盆,那麼意味著他不可承繼本家宗佻,相當於是已逝者的兒子,還是得盡孝。不過這人恐怕會被周圍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沒,因此少有人會這麼做。

值得一提的是,在“摔盆”的背後還有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范蠡的人,他曾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國,後急流勇退,做了一介商人,並且成了當時的首富,又三散家財,妥妥的人生贏家。

不過范蠡也有自己的遺憾,那就是到了晚年,自己還沒有一個繼承人,因此面對鉅額遺產,范蠡有些犯難,就去請教自己的好友,有人表示可以獻給國君,但范蠡對現在的國君並不滿意,因此否決了。

又有人提議將它們當成陪葬品,范蠡死後與其一起下到地下,但范蠡對這個提議還是不滿意,認為這是一種浪費。這下范蠡的好友們也犯難了,然而旁邊的一個年輕人卻說道,不如把財產摔了吧,由於沒有其他的辦法,范蠡便按照這個年輕人的辦法去做了。

范蠡死後,年輕人就將他的財產給摔了,沒有被摔的財產則由年輕人繼承,但年輕人得為范蠡守喪,每年還得掃墓等,由此,“摔盆”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喪葬文化中,起靈時為啥要“摔盆”?緣起商聖范蠡

不過到了現如今,火葬逐漸代替了土葬,許多喪葬的禮節也漸漸消失了,有些地方也不再有“摔盆”的習俗,但不管怎樣,逝者已逝,作為逝者的親人,還是會記得他,每年去掃掃墓,祭拜一下,便是緬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