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馬敬坡遺址並不為大眾所熟知,其位於欽州市欽北區大寺鎮那葛村橫囂山南面馬敬坡的坡地上。橫囂山,此處一帶最高,左右延綿起伏,是望海嶺的餘脈。遺址與馬敬坡坡地地質,同為花崗岩、紅土與沖積土構成,橫囂嶺相對高度約250米。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坡地東西兩側的山谷有溪水流出,合圍成三面環水的坡狀三級臺地,臺地總體略呈長方形,形成一個比較好的閉合,類似於護城河,可作為天然的防禦體系、是古人類生存所依靠的天然屏障。坡狀臺地面積約五萬多平方米,最上的第三級臺地有約一萬多平方米,散落有許多大小不一、大的在0。6米見方左右,小的如柚子大小的花崗岩卵石。兩溪水至臺地南端匯合成大羅江,水量現在還比較充沛,兩溪水東西外側有低矮丘陵環抱,正南有一條溪水從丘陵谷地蜿蜒流出,丘陵谷地現在為連片田疇。欽州古人也正是依靠這一水流,開始通江達海,開始了欽州古人最初階段的貿易活動。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1957年,現在欽州市的欽北區,還是欽北壯族自治縣的時候,當年縣裡文化館在大寺鎮徵集文物,一位四十多歲的農民,獻交了在馬敬坡撿到的一件石磬與一件石螃蟹,現在石蟹已了無蹤影。1957年,欽北縣和欽縣(現在的欽州市)合併後,該石磬移交欽縣文化館儲存。1981年由欽州市博物館珍藏。現在石磬除正面一側鑽孔表面略有微損外,其他地方完整無缺。所雕刻的刻畫符號線條極淺,有些地方已難拓印。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1988年,欽州市博物館為進一步落實情況,在馬敬坡遺址後側,又發現一件石錛,長形、上小下大、刃部鋒利、通體磨光、正背面陰刻線條、似符號、正面是“X、N、I”、背面是“I、V、似K”。

廣西最早發現文字刻畫符的地方——欽州馬敬坡遺址

石磬,屬於貴族上層社會使用的禮樂器,一般是以套裝組合的形式出現,雖然目前僅僅發現了一個,但相信透過今後的深入考古,會有更多新的、更精彩的發現。石磬兩面都有石刻紋,一面上刻有6個字元號,一面刻有神樹的圖案:樹幹由石磬圓面向尖面生長,左右交替分成六支樹杈,樹杈外有似花似葉的團簇紋、纏枝紋及飄帶紋,其餘紋飾已看不清。石錛上有4個刻畫紋字元,經北京原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及廣西專家初步認定,石磬與石錛的石刻紋為商代或更早文字刻畫文。同時,石磬的發現,說明了成套的敲擊樂器,已經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的欽州地域產生,成套石磬一般是原始社會的貴族階層重要集會及重大的禮祭場合才能使用,也說明了當時欽州地域的社會結構,已經出現了嚴謹的社會分工。

這一帶有字畫符號的石刻,是廣西最早的首次發現,是廣西地域有史以來,來自廣西先民用文字一類的符號,見證了來自遠古社會的某種資訊。是欽州、廣西文字畫符文明發現的開始。

1987年8月,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先生,來廣西考察,在欽州曾見此石磬,回北京後,專門來信指出:藏品中原始社會石磬,應是國寶性文物,屬一級藏品,還指出:“南方發現此類石磬,應是全國文物考古上一件大事”。可惜,這件有著重大意義的藏品,至今還沒進入一級國寶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