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考了47年,終於在82歲中舉當了狀元,但是他沒有入仕而選擇隱退

尹樞(720~804),字、號不詳,閬州閬中人。791狀元及第。尹樞奪得狀元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這一科的主考官本來是禮部侍郎張濛。就在部試開考之前,朝廷突然變卦以刑部侍郎杜黃裳為主考官。據唐人黃璞《閩川名士傳》記載,杜黃裳決心不受情賄,公平擢拔。他也知道尹樞“時名籍籍”,便有意私訪尹樞,對他說:我就是今年的主考官是也,這人才濟濟實在難以取捨,不知道世子們當中有哪些出類拔萃的。

他考了47年,終於在82歲中舉當了狀元,但是他沒有入仕而選擇隱退

尹樞答謝道:“既辱下問,敢有所隱?”遂一五一十地告訴杜黃裳布衣中有崔元略,百姓出身的當中林藻,令楚等比較出色,杜聽了特別的滿意。當時的會試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程式名曰“通卷”,說白了就是在第三場考試結來後各位考官湊一起,將考試成績的高低與考生薦舉者地位綜合考慮進行排名,看來當時的關係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潛規則也是歷史悠久啊,杜黃裳是半路出家當上的主考,一心想秉公執法,所以沒有與同考官一起,“通卷”第三場考試結束後,他對考生們說:承蒙皇恩擔當此任。

他考了47年,終於在82歲中舉當了狀元,但是他沒有入仕而選擇隱退

諸位才子誰能助我?當時在場的考生幾百號人,頓時懵了,不明白他的弦外之音,誰也不敢放聲,只有尹敢出頭,因為考了幾十年都沒中,也不差這次的風險了。就上前問道:不知道主考大人有何要求?杜黃裳說:到現在沒有人書寫榜帖我的字寫的不好,尹倚老賣老的答道:老朽不才,倒是願意為您效勞、杜黃即授尹樞紙筆,這老頭子到也不謙讓,提起筆來一點也不膽怯,一邊唱名,一邊填寫榜帖,從及第末名寫起,五百多考生鴉無聲,暗歎公道。到最後只有頭名狀元未唱,杜黃裳於是問道:頭名狀元讓誰當呢,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尹樞不裁得意道:狀元人選非老夫莫屬俺都考了40年了就等這一天了!

他考了47年,終於在82歲中舉當了狀元,但是他沒有入仕而選擇隱退

想不到她的話正合主考之意,杜黃囊當即痛快的接過筆來,親自寫上了框的名字尹框推薦的寒門子林藻,令狐楚都被錄取。等於說這一科的錄取進是由考生們自己民主產生的。一方面反映出杜黃裳公平公正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時的科舉考試是極不正規、極不嚴肅的此事傳出,朝野轟動。對尹樞自點狀元,後人以“毛遂自薦”相喻。其實並不盡然。尹樞身出書香門第在家鄉早有文名,三十歲以前就奪得鄉試解元。其後世子孫為了紀念他,在家鄉建有解元寺,至今猶存,故尹樞此後科場搏擊四十年而不得舉。自薦狀元也是當之無愧。尹樞高中狀元時已是年逾古稀,是有據可考的中國科舉史上年齡最大的狀元。

他考了47年,終於在82歲中舉當了狀元,但是他沒有入仕而選擇隱退

《中國科舉史話》記載,中狀元時年齡最大的是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的狀元梁顥,時年已經82歲。其依據一是《三字經》雲:“若梁顥,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由此推斷他考了47年。《中國科舉辭典》記載,梁顥中狀元時只有22歲。我們更應該採信後說。尹樞奪得狀元后並未出仕,主要原因是他在後面的吏部選官考試中沒有過關。他自己也覺得中了狀元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人生七十古來稀,沒有必要再奔仕途。

他考了47年,終於在82歲中舉當了狀元,但是他沒有入仕而選擇隱退

於是,他選擇了隱退。對尹樞當仁不讓的精神,方是真丈夫本色。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尹樞的弟弟尹極再中狀元。閬州尹氏名滿天下,時人稱為“梧桐雙鳳”。只是尹樞中狀元時已經七十多歲,時隔22年,弟弟又是多大年紀中狀元的呢?關於尹極的仕進情況,歷史上也沒有記載。看來,尹極中狀元時的年齡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