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以其強大的戰爭武器,迅速向蘇聯推進,蘇聯在最初的戰爭中並不佔優勢,應該說節節敗退。後來蘇聯頂住德國的進攻,在盟軍的支援下,蘇聯逐漸扭轉戰局。而德國卻因在其他戰場上敗退,使德軍夢想用閃電戰攻下蘇聯的計劃破滅。但在蘇德戰爭中,蘇軍戰俘數量龐大,達到了570多萬,戰爭結束後,只回來190多萬,其他是死在戰俘營,還有的戰俘不願回國。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為什麼蘇聯戰俘數量如此眾多呢?這裡原因很多,首先是蘇聯自身的內耗,自從蘇俄內戰統一後,蘇聯到三十年代,基本上沒有大的戰事,而且很多高階將領被收拾,蘇軍在戰爭初期受到重創。另外,德國先進裝甲部隊,撕開了蘇聯缺口,當時蘇聯還有強大裝甲部隊,因為德國強悍的戰力,也使蘇聯前期很被動,造成大量戰俘。但還有三個原因,也讓蘇聯戰俘數量增加。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烏克蘭的反抗組織

蘇德戰爭中,烏克蘭作為與俄羅斯同根同源的一個民族,按常理說,烏克蘭應該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共同抗擊德國的進攻。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烏克蘭境內還有一支叫“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這支武裝在蘇德戰爭一開始,便與德國站在一起,並襲擊了西烏克蘭的蘇軍。這一組織甚至在德國還未到來前,就已經佔據一些城市與蘇聯戰鬥,一些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以及白俄羅斯人的蘇軍也投降他們,於是這一組織也被列入戰俘系列。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對於蘇聯境內的非俄羅斯民族,他們與德國的合作,也是想擺脫蘇聯推行的“大俄羅斯”化政策,反對被俄羅斯同化。鮑里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在《二戰秘密檔案》中記載這樣一件事。一位白俄羅斯蘇軍曾對弗拉索夫的部隊說過:“我們根本沒有這樣做或那樣做的選擇。如果德國人獲勝,他們就會把我們全部消滅,如果蘇聯人獲勝,他們就會消滅我們的文明並使我們的民族同化……沒有第三種選擇。”這是蘇聯當時非俄羅斯族人的真實想法。因此烏克蘭人在蘇德戰爭中,組成了黨衛軍第14師。

但烏克蘭在蘇德戰爭中有兩種情況,烏克蘭的民族武裝也分為兩派,德國人與他們關係也很微妙。蘇德戰爭開始手,斯捷潘·班傑拉領導的烏克蘭民族武裝在利沃夫建立政權,但此政權沒過幾天就被德國摧毀,班傑拉被德國抓獲,送入扎克先豪津所建的“政治集中營”,那裡關押眾多政治犯。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德國人之所以抓班傑拉,主要因為班傑拉的組織既與德國作戰,也與蘇聯人幹。班傑拉很有頭腦,他在等待兩個時機,一個是德國戰敗而與他的組織簽訂和約,二是等待西方盟國向烏克蘭進攻,他的組織就名正言順了。但另一支由安德烈·梅里尼克領導的烏克蘭民族武裝,卻堅定的與德國站在一起,成為德國人的傀儡,這支武裝,在烏克蘭眼裡就是“為虎作倀”了。

在蘇德戰爭中還有一個有趣現象,1944年10月,德國居然把班傑拉釋放了,而且並未與其簽署任何條約。不過德國人卻向班傑拉提供武器,讓他們到蘇軍後方搞破壞,支援他們與蘇聯對著幹。無論班傑拉還是梅里尼克,他們也被計算在蘇軍戰俘之中。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波羅的海反蘇組織

波羅的海三國與蘇聯始終懷有二心,因此蘇德戰爭打響後,波羅的海三國也出現自治武裝。德國人很巧妙,他們允許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可以實現有限自治,不過德國也區別對待的。他們認為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更像是雅利安人,而立陶宛人卻不被看成雅利安人。因此三國組織黨衛軍部隊也不同,立陶宛的黨衛軍組建比較晚。

1944年,由於民族武裝為德國做事,因此波羅的海各國黨衛軍師成為德軍一部分。比如黨衛軍第15師,主要由拉脫維亞人組成,立陶宛人佔少數。黨衛軍第19師,是純正的拉脫維亞師。黨衛軍第20師,是純正的愛沙尼亞師。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但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部隊的情形有所不同,甚至連立陶宛的部隊或多或少也是這種情況,因為德國人最後還是准許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可以實現有限的自治。說實話,對待立陶宛的態度要差一些:與愛沙尼亞人和拉脫維亞人不同,他們不被看成是雅利安人。所以,立陶宛黨衛軍師的組建要比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晚一些。

這些由波羅的海組的黨衛軍部隊與蘇軍及游擊隊作戰,他們被認為是叛變的蘇聯戰俘。其實這些人壓根就不是蘇軍,而是投降了德國武裝。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蘇軍的一名投機者

德國入侵蘇聯時,可以改編了很多蘇聯境內的組織。除了最大的叛徒弗拉索夫以外,還有一個“狠人”也成為德國的幫兇,還被德國人收拾過。此人就是布羅尼斯拉夫·卡明斯基指揮的“俄羅斯解放人民軍”,也稱黨衛軍第29師。

卡明斯基這個人成分很複雜,他曾經坐過牢,還在化工廠當過工程師。曾任蘇軍的大尉,他講一口流利的德語,組織能力很強。德國入侵蘇聯時,他所屬的部隊駐紮在布良斯克地區,蘇軍戰敗後,此地區就成為無主之地,卡明斯基立即組建了政權,公開表示與德國合作。

德國人也很給卡明斯基的面子,主動撤離該地區,並承認了卡明斯基的自治權。為了統治這一地區,卡明斯基從當地人挑選了兩萬名俄羅斯人,建立一支民兵旅,專門與蘇聯游擊隊作戰,也稱“卡明斯旅”。這個旅有5個步團,1個裝甲營,1個工兵營,1個警衛營及一些附屬部隊。

蘇德戰爭中,為何被德軍俘虜的蘇軍多達570萬?並不只是投降變節

但在鎮壓華沙起義過程 ,卡明斯基旅並未援助德軍,而是無情屠殺波蘭民眾。卡明斯基還偽造戰報,騙取德軍。但在華沙城裡的德軍對卡明斯基旅的做法一清二楚。古德里安很惱火,要求把卡明斯基的部隊全部調往東線。

在撤退的過程中,卡明斯基被黨衛軍法庭逮捕。卡明斯基拒不承認屠殺平民的事,不久卡明斯基被槍決。他所屬的部隊被就地解散,有些軍官也充實到弗拉索夫的部隊中。卡明斯基的部隊就是一支雜牌軍,有的穿德軍制服,有的穿蘇軍衣服,讓人很難分清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這支雜牌軍也成為戰俘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蘇德戰爭中的蘇軍戰俘數量是一個虛的數字,並不都是真正的蘇軍,也混雜了很多民族武裝。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