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海上傳奇女神媽祖(林默)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考察媽祖的生平得知,這一信仰來自民間傳說。

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佈。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目前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

林默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蹟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由於當地士宦的提議和倡導,朝廷也頻頻給予媽祖賜封,媽祖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媽祖信仰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她同樣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

海外華人祭祀媽祖,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忘記祖先,不忘記根本。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人們總希望透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揚光大,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宗教事務局王作安局長對此表示說:我們還存在著大量的民間信仰,比如說媽祖信仰,大家非常熟悉的。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賜“順濟廟額”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靈惠夫人”紹興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靈惠昭應夫人”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靈慈昭應崇福善利夫人”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詔封“靈惠妃”慶元四年1198年,宋寧宗封“慈惠夫人”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封“顯衛”嘉定十年1217年,宋寧宗封“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寶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寶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開慶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顯濟妃”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護國明著天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護國顯佑明著天妃”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輔聖庇民明著天妃”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護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天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順帝)封“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聖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嘉慶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祐天后”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天后”咸豐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著媽祖信仰的擴散產生了媽祖信仰與多種宗教混合的現象。

在東南亞,人們往往將媽祖與觀音菩薩一起供奉,而媽祖的陪神千里眼和萬里耳,明顯是依據佛教“天眼通”和“天耳通”作為雕塑依據。很多佛教徒相信,媽祖就是觀音的化身,甚至媽祖本身就是一位佛教女神。

在泰國,媽祖信仰與當地印度教的大自在天信仰融合。陳棠花撰《泰文典籍媽祖神話》,記載了媽祖與大自在天救助華人的故事。

媽祖作為一個古代漢族民間的神祗,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內外、世界上這麼多人認可、讚揚和崇敬呢?這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祖身上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媽祖她作為一個漢族民間的漁家女,善良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解救危難,造福民眾,保護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種種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才會深受百姓的崇敬。媽祖做了很多有益於民眾的善事義舉,因此受到了海內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對外移民的原鄉。在潮汕民居門樓額匾仍可見到“莆田舊家”、“莆陽世系”等莆田印記。海南可考的入瓊始祖有九十多個,數量為來自莆田為最。而莆田崇尚美德、堅守家鄉傳統的文化氛圍,薰陶影響了這些遷移者,加上濃重的戀鄉情結,來自家鄉的媽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隨著這些遷移者來到了全國、海外各地。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在海外傳播。

媽祖信仰的規模十分龐大,自宋以來直至清代,媽祖成了三大由國家

祭典的神明(黃帝、孔子和媽祖)由歷代國家祭祀的中國十五個媽祖宮為核心,

年八月初一祭直沽(天津)媽祖廟開始,由北而南,十月二十是祭湄洲廟,

十月二十五以祭泉州廟結束,計祭祀十五處媽祖廟。其御祭文隨廟而異,

十五所官方承認的媽祖廟中,以泉州,湄洲二廟最重要,故祭祀以湄洲廟泉州廟結尾。

全世界現有一億多媽祖信徒。臺灣2300萬人口中有1700萬媽祖信徒,佔臺灣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媽祖信徒佔總人口數的70%,

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占該國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媽祖的信徒則佔了華僑人口的80% 以上。此外,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很大數量的華人,也都是以媽祖信仰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華僑也是以媽祖信仰為主。

所以,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諸國華人世界中,媽祖信徒版塊形成了龐大的族群,是華人世界的主流族群,像臺灣和新加坡兩地,媽祖信徒成了社會的結構主體,是兩地社會的主導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華人社群,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媽祖信仰區,是媽祖信徒為主的族群聚集地。

古琉球天后宮。據文獻記載,傳入琉球的時間是在14世紀的明洪武年間(1368~1398)。琉球的媽祖廟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宮、那霸的下天妃宮和久米島天后宮等3處。海神天后的東渡日本。中國與日本來往極早而且歷史非常悠久。

日本長崎市內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長崎的媽祖堂的最大特點是由商人“商會”先建媽祖堂,然後把它拓建為佛祖和媽祖合祀的寺廟,把媽祖奉祀在寺廟中。而其目的在於祈求生意興隆、海上平安。同時,利用神祈的節日活動加強與日本團結,對日本的民俗起著深遠的影響。後來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國媽祖的神龕,作為海上航行的護船神。

媽祖的信仰,也隨著華僑的南渡遍佈於南洋各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地,都建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其中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比較典型。例如,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青雲亭、寶山亭,檳榔嶼的觀音亭(廣福寺)都有奉祀媽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厝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臺灣的民間信仰大部份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特別是莆田一帶傳去的。如媽祖娘娘、保生大帝、潮汕的三山國王、道教的關帝聖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師、等。媽祖娘娘一直被臺、港、澳漁民和航海者奉為海上保護神,尤其在臺灣同胞心目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也最為深刻。

臺灣的媽祖信仰十分普遍,臺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媽祖,其中臺南一地即有116座。臺灣的媽祖廟。據統計,至1930年末,臺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臺灣漢族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座之多。媽祖廟宇名稱不一,有天妃宮、天后宮、媽祖廟、天后寺、天后祠、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鎮瀾宮、安瀾廳、雙慈亭、中興宮厝等;奉祀的媽祖,因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稱呼,如來自興化軍稱“興化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媽祖,來自龍溪的稱“清溪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等。臺灣媽祖廟自清代以後勤部不斷增加,且幾經修建,規模日益壯觀。在媽祖廟中有鎮殿媽、二媽、副二媽、副三媽、四媽,又有三郊媽、斑鳩媽,還有溫陵媽、銀同媽、湄洲媽。除鎮殿媽外,其他媽祖像可供每年輪流誕辰出巡之用。

現澎湖馬公鎮的“提標館”是所有臺灣媽祖廟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媽祖廟建立年代雖未記載,但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均創建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並且當時還在廟前開了一個墟市叫“媽祖宮市”。

福建與潮汕兩地血緣相親同源同俗,在漢族民間信仰等有著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處,尤其是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更為突出。可以說是一樣的媽祖,一樣的海洋情懷!潮汕地區眾多的媽祖宮廟,與歷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關係,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體現。潮汕地區媽祖也被稱為天后聖母,媽祖廟遍佈潮汕的每一個角落,其數量之多無法統計。較多分佈在澄海、饒平和汕頭市區等地。 福建莆田與潮汕地區民俗習慣相似,以兩地民眾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表現得尤為突出。

大海深不可測,風浪又無情,漁民出海頻頻遇險。年輕的林默練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駕船如飛,自願擔起海上救援任務,哪裡有呼救,那裡就出現海上女俠的身影,經她救起的漁民無數。傳說有一次,天黑了,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隻無法進港,得訊後的林姑娘情急中將自己家的房屋點燃了,讓熊熊大火為船隻引航……

在一次海上救援中,女俠不幸遇難……訊息傳來,鄉親們悲痛欲絕,誰都不信她真的沒了,更願意相信28歲的林默羽化昇天,成了海神,永遠護佑他們平安順利。媽祖——一代女神就這樣千百年來被人們傳頌著,從莆田到福建,到中國沿海,再到海外,至今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座廟宇供奉著她!從宋朝到大清,歷朝皇帝36次褒封她,從“夫人”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每年的春季媽祖誕生日,賢良港舉行祭祀慶典,參加的信眾數以萬計,盛況空前。“媽祖回孃家”的習俗和其他媽祖信俗一道,已列入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媽祖由漢族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媽祖的顯聖,始於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麗,“感神功,奏上。立廟江口祀之,(徽宗)賜順濟廟額。”其後,

媽祖的加封原因皆為“神霧神濟興、泉飢”,“以神助火焚強寇”(《湄洲嶼志略·卷二·封號》)。

元封天妃,確立媽祖的海神職位。清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後請封,特封天后。

從1156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封號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樂年間),立廟京師,而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從敕封封號及祭祀禮儀場所看所屬宗教為道教。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羽化飛昇之日。

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看見,媽祖同諸姐登高於湄峰之巔,告別親人們之後,獨自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之間,忽見彩雲布合,人亦不可復見。此後,

航海的人又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鄉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987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湄洲媽祖廟(道觀)。祖廟於公元1023-1032年(天聖年間)擴建,日臻雄偉。1278年八月乙丑,元世祖制封媽祖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鞏固了媽祖為專職海神地位,封神於泉州。1403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

媽祖宋代護國庇民,元代漕運保泰護航海運,明代使洋護航,清代協助定臺,現代成為海峽統戰女神 。

清朝咸豐給予最長封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後來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時,“經禮部核議,以為封號字號過多,轉不足以昭鄭重,全部字後再加上‘嘉佑’二字。

媽祖之成神傳播與古代福建發達的海外交通相關連,並隨繁榮的海外交通貿易和移民傳播海內外。

改革開放後,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一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

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並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后志》記載的有十五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十六則。它們分別是:

A:萊嶼長青: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傳說有一天,媽祖到小島上游玩時將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蹟般成長,花開滿地。隨後,每年無需耕種,自然生長。當地人視仙花采之。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菜子嶼”。

B:禱雨濟民:相傳媽祖二十一歲的時候,莆田地方出現大旱,全縣百姓都說非媽祖不能救此災害。於是,縣尹親往向媽祖求救,媽祖祈雨,並說壬子日申刻就會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無雲,絲毫沒有要下雨的徵兆,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復往日生機。

C:掛席泛槎: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天,海上起風浪,媽祖要渡海,岸邊船隻是有,但是船上沒有船槳,也沒有船篷,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隨即叫人將草蓆掛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開上海面,乘風破浪,飛馳而去。

D:化草救商: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衝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風襲擊觸礁,海水湧進船艙,即將沉沒,村民見狂巨浪,不敢前去營救。在這緊急時刻,媽祖信手在腳下找了幾根小草,扔進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劃到並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船中人免難。

E:降伏二神:相傳在媽祖二十三歲時,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為順風耳,一為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貽害百姓。百姓祈求媽祖懲治二神。為了降服二神,媽祖與村女們一起上山勞動,這樣,一直過十多天,二神終於出現了,當二神將近時,媽祖大聲呵斥,二神見媽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媽祖拂動手中絲帕,頓時狂風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視,媽祖用激將法激二神丟下鐵斧,丟下鐵斧之後二神再也收不起鐵斧,於是認輸謝罪而去。兩年後,二神海上再次作祟 ,十分厲害,媽祖用神咒呼風飛石使二神無處躲避,二神服輸,願為媽祖效力,於是媽祖收二神為將。

F:解除水患:相傳媽祖二十六歲時,那年上半年,陰雨連綿,福建與浙江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時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無改觀。當地請求媽祖解害,媽祖道:災害是人積惡所致,既然皇上有意為民解害,我更是應當祈天赦佑。於是焚香禱告,突然天開始起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人們感激媽祖,省官於是向朝廷為媽祖請功並準得到褒獎。

G:救父尋兄: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渡海北上之際,海上掀起狂風惡浪,船隻遭損,情況危急。媽祖哭道:父親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來報,情況屬實。兄掉到海里後,媽祖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里尋找,突然發現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濤洶湧的海面,眾人十分擔心,而媽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來迎接她,這時海水變清,其兄屍體浮了上來,於是將屍體運回去。此後每當媽祖誕辰之日,夜裡魚群環列湄嶼之前,黎明才散去,而這一天也成為當地漁民的休船之日。

H:懇請治病: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媽祖有解難之法力。於是,縣尹親自拜請媽祖,媽祖念他平時為官不壞,加上他是外來官,告訴他用菖莆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咒符貼在門口。縣尹回去後遵囑施行,不日疾病痊癒。

I:收伏二怪: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將沉沒。媽祖見之即化作一貨船,前去救難。嘉佑見貨船前來,立即來追貨船。媽祖口唸神咒,將其制服。嘉佑當即叩首服罪,媽祖將其收入水闕仙班。為制服嘉應,媽祖施計,于山路獨行,嘉應以為只是民間美女,便起歹心前來觸犯,媽祖一揮塵拂,嘉應見之不妙逃去。時隔一年,嘉應又出來為害百姓,媽祖說:“這個怪物不歸正道,必然擾害人間。”於是叫村民帶符焚香齋戒,自己則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應。媽祖也將嘉應收為水闕仙班一員。

J:窺井得符:相傳媽祖十六歲的時候,有一次,與一群女伴出去遊玩,當她對著井水照妝時,一位後面跟著一班神仙的神人捧著一雙銅符,擁井而上,把銅符授給她,一起玩得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則接受銅符,並不懷疑。媽祖接受銅符後,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以至她常能神遊,騰雲渡海,救急救難,人們稱她是“神姑”,“龍女”。

K:媽祖誕降: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惟愨年四十多歲時,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擔憂一子難保傳宗接代,所以經常焚香禱告,想再生一個兒子。惟愨夫婦的虔誠感動了南海觀音,一天晚上,觀音託夢給王氏並對王氏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不久王氏便懷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時,西北處一道貌岸然紅光射入屋中,並伴有隆鳴之聲,媽祖降生了。因媽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媽祖生得奇異,因此十分疼愛。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所以,其父母給她取名林默。相傳媽祖誕生在湄洲島。

L:湄嶼飛昇: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的前一天,對家人說:“我心好清淨,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佳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家人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香誦經之後,告別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湄峰頂上濃雲重重,媽祖化作一道白光衝入天空,乘風而去。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顯聖,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供奉。據傳祖廟後的摩崖“昇天古蹟”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

M:驅除怪風: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對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是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風颳起,刮斷了全部橋樁,一時交通斷絕,人們無法過往。百姓以為是風神所為,於是祈求媽祖解難。媽祖到石橋處察看,見遠處天空一道黑氣,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

N:收伏晏公:相傳媽祖在世時,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時常在海上興風作浪,弄翻船隻。有一天,媽祖駕船駛到東部大海,怪物又開始興風作浪,媽祖乘坐的船隻搖晃的非常厲害。媽祖即令拋錨,見前方波濤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繡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媽祖不動聲色,掀起狂風巨浪與之抗擊,晏公害怕媽祖的神威,叩拜盪舟離去。但怪物一時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於是變成一條神龍,繼續興風作浪,媽祖說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在中游拋錨,制服神龍。媽祖命令晏公統領水闕仙班(共有十八位),護衛海上船民,後來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O:收高裡鬼: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個叫高裡的地方出了一個妖怪,當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當地百姓前去求媽祖醫治,媽祖給求治者一符咒,叮囑百姓回去後,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於是變成一隻鳥逃去,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唸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里”,追擊並將鳥抓獲。原來是一隻鷦鷯,媽祖用符水噴灑小鳥,小鳥落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取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請媽祖收留,媽祖於是將它收在臺下服役。

P:鐵馬渡江:相傳有一天,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簷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奔海對面風馳而去,待人上了對岸,忽然之間,鐵馬無影無蹤,旁邊的人無不驚歎“龍女”的神通廣大。

也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