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皇帝聽聞功臣手上長出“龍鱗”,立即將其斬首,一年後卻後悔不已

唐朝時期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鮮為人知的是,其中有一位名叫張亮的功臣,因為手臂上長出了所謂的‘’龍鱗‘’,而被李世民斬殺。

皇帝聽聞功臣手上長出“龍鱗”,立即將其斬首,一年後卻後悔不已

張亮出生於河南滎陽,早年只是一個種地的農民,後因天下大亂,張亮投靠了瓦崗寨,成為徐世勣的手下。徐世勣投降李淵後,房玄齡覺得張亮是個人才,故向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舉薦了他,在秦王府中擔任車騎將軍一職。

公元626年,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為了增加勢力以備不時之需,李世民命張亮到洛陽去招募豪傑。不曾想,走漏了風聲,李元吉知道此事後,向唐高祖李淵告發了張亮,稱他想謀反。李淵命人抓捕了張亮後,對其嚴刑拷打,但張亮始終守口如瓶,沒有供出李世民。

皇帝聽聞功臣手上長出“龍鱗”,立即將其斬首,一年後卻後悔不已

不久後,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而張亮因功得到了重用,並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六位,比秦瓊等人的位次還高。

張亮雖是個武將,但做起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務來也得心應手。他在擔任大都督長史期間,經常派人到民間明察暗訪,由此得知治下的真實情況,從而懲處豪強,幫扶貧民,老百姓都對他稱讚有加。

皇帝聽聞功臣手上長出“龍鱗”,立即將其斬首,一年後卻後悔不已

而在公元645年的建安之戰中,張亮也在陰差陽錯之下反敗為勝,立下了戰功。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年之後,這位曾深受李世民器重的功臣,卻因為謀反的罪名,被斬於市,這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646年,有個名叫常玄德的人向朝廷遞交了一封密信,稱張亮意圖謀反,並在信中列舉了張亮的三條罪狀:第一,張亮不經朝廷允許,暗中養了五百個義子;第二,術士公孫常曾對張亮說,曾在讖書中看到張亮的名字;第三,張亮曾問寵信的術士程公穎:自己的胳膊上長出了龍鱗,若是起事,能否成功?

皇帝聽聞功臣手上長出“龍鱗”,立即將其斬首,一年後卻後悔不已

當時的李世民正臥病在床,看到這封信後不禁怒火中燒,立即派人去調查,張亮對此事矢口否認,並稱自己是李世民的舊臣,不會有二心。若是仔細推敲,不難發現這封信的荒唐之處,張亮若是真想造反,又怎麼會那麼明目張膽地告知術士呢,而長出龍鱗,更是無稽之談。

但盛怒中的李世民根本不聽張亮的解釋,他說:‘’張亮不是要造反,那養五百義子幹什麼?‘’而大臣們因怕得罪皇帝,皆稱張亮有罪,只有時任少監的李道裕認為此案證據不足,光憑一個人的幾句話就定罪未免過於草率。可正在氣頭上的李世民還是下旨將張亮斬首示眾,並沒收家產。

皇帝聽聞功臣手上長出“龍鱗”,立即將其斬首,一年後卻後悔不已

張亮被殺後一年多,刑部侍郎一職空缺,對於宰相所推薦的人選,李世民都覺得不滿意。略加思索後李世民說:‘’朕認為李道裕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當年只有他向朕進言說張亮謀反一案證據不足,其實他說的不無道理,因為沒有聽從,朕心裡一直覺得後悔。‘’

但不管李世民再怎麼後悔,張亮也活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