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乾隆成為世界最高產詩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很少有人能達到這樣的高度,陸游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如此,他還是公認的高產量詩人,在他寫詩的幾十年間,共留存近萬首詩歌,平均一天至少寫三首詩。但其實真正的高產詩人應該是乾隆。

《四庫全書》中記載乾隆御製詩集共有四集,其中收集的乾隆詩共計三萬四千餘首。但乾隆身為皇帝,本就國事繁忙,為何能寫出如此龐大數量的詩呢?其實是因為乾隆有一位御用代筆詩人沈德潛,也因為他的幫忙,乾隆才能有如此多的詩流傳下來。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熱衷寫詩的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寫的詩幾乎是陸游的4倍多,他應該是我國寫詩數量冠軍。甚至《全唐詩》中所有詩人寫的詩加起來都沒有他的多。這樣的成就,不僅讓乾隆成為我國最高產詩人,更是全世界最高產詩人。但是可惜的是,乾隆寫的詩多是流水詩,沒有一首被後人傳誦。

寫詩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的,需要一定的才情和文學底蘊,並不是越高產就越有成就。乾隆這麼一個愛寫詩的人自然知曉這一道理,那麼他又為何如此熱衷於寫詩呢?首先,乾隆需要詩來提升自己威望。清朝一直被認為是“蠻夷人”統治的時代,乾隆需要更接近民眾,因此利用寫詩來展現自己的文學氣息,表明自己不是蠻夷而是一個會寫詩的明君。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其次,乾隆陶醉於自己的文采中。到乾隆時期,中國文人幾乎失了全部風骨,只要乾隆寫詩,就有無數人稱讚。在這樣盲目稱讚的環境中,乾隆逐漸覺得自己是有才氣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寫詩的興趣。

再次,乾隆好面子,乾隆喜歡在很多景點題詞。不僅如此,他還樂於在古董字畫上題詞,這在現代學者中被視為“牛皮癬”行為。乾隆題詞反而破壞了這些藝術品自身的價值,但是題詞就要寫詩,這也是乾隆愛好寫詩的原因之一。

最後,乾隆好大喜功。在古代能夠證明一個皇帝治國能力的就是“文治武功”。乾隆已經在“文治”方面有了《四庫全書》的成果,“武功”自然也不能落下,為了超過先人,乾隆則透過寫詩來改變。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乾隆的御用“代筆”

但是乾隆確實才情一般,也就有“代筆”的存在,其中最著名的代筆就是沈德潛。根據沈德潛自述,乾隆已經不再像是滿族人,而是無限接近普通人,他熱衷了作詩寫作、琴棋書畫,但是卻只有中等水平。

沈德潛出生於現在的江蘇蘇州的一個貧困家庭,他23歲承襲父業,以授徒教館為生,過了40餘年的教館生涯。儘管生活一直艱辛貧窮,但是他一直積極勤學,他從22對便參加科舉,最終經歷17次才考中功名,這一年他已經67歲了。

儘管考中進士已是耳順之年,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乾隆的重臣,後來他一路升官直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沈德潛77歲辭官歸裡,在他任職期間,受到乾隆皇帝盛寵,經常能夠自由出入禁苑,和乾隆皇帝對詩言歡,據傳乾隆很大一部分詩都是出自沈德潛之手。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相傳有一年冬天,乾隆、沈德潛等人前去遊西湖,此時正逢下雪,乾隆見到此情此景,立刻有了作詩的雅興:“一片一片又一片。”陪同的人聽到立刻出口稱讚,誰知乾隆繼續作詩:“三片四片五六片………”,這時人們都有些不敢恭維。

乾隆並沒有到此結束,緊接著他說道:“七片八片九十片……”聽到這,大家紛紛感嘆這哪裡是詩?就是幾歲的孩童也能說出這幾句呀。是不是接下來就得是“百片千片萬萬片”了?就在大家都沉默的時候,沈德潛站了出來。

他挺身而出打算將乾隆這連詩都稱不上的句子創作結束,並且立刻跪下感嘆:“這首詩寫得太好了,請讓臣下狗尾續貂。”這不僅緩解了乾隆不會作詩的尷尬,也能提升乾隆這流水詩的文采。沈德潛的最後一句是“飛入梅花都不見”這確實是一句精彩的結尾。沈德潛不僅幫乾隆完美地結束這場作詩,也一下子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自此,沈德潛漸漸成為乾隆的御用筆桿。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代筆之衰

沈德潛任職期間一直受到乾隆重用,但是在他告老還鄉後卻一時糊塗,後來的經歷也讓世人唏噓不已。沈德潛歸鄉後開始編撰自己的詩集,但是他一時糊塗竟然將曾經替乾隆代筆的詩文也放入自己的詩集中。這幾乎就是直白地說乾隆皇帝的作品是他代寫的,乾隆皇帝是抄襲的。儘管乾隆發現時,沈德潛已經離世,但是乾隆任然下令將其屍體翻出,下令戮其屍,揚其骨。

除此以外,他曾經為徐述夔的《一柱樓詩》作過序,乾隆皇帝熱衷文字獄,而這個作品也被乾隆判定為有反清傾向。徐述夔也成為“四大文字獄”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一柱樓慘案”至今都是中國歷史上研究“文字獄”的重要事件。乾隆皇帝查辦徐述夔時,徐述夔也已經不在人世,但是他的徐氏一族卻依舊被乾隆下令誅滿門,徐述夔也逃不過被剖棺戮屍的結局。

乾隆一生寫三萬多首詩,此人卻說都是抄襲,最後被挫骨揚灰

其實說來荒唐,徐述夔的這本詩集之“反動”就是因為一句“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一看到這“大明天子”,乾隆一想這還得了!“反清復明”的帽子立刻扣在徐述夔的頭上,更可恨的是“壺兒”諧音“胡兒”,簡直就是隱射乾隆是“蠻夷”,一下戳中乾隆隱痛。

反清復明的思想不足以滅門,但是這隱射蠻夷之罪必須要嚴懲,乾隆一怒之下立刻認定其為“大逆不道罪”。有為《一柱樓詩》作過序,加之還將代筆的詩文收錄在自己的詩集《鹹錄焉》中,乾隆忍無可忍,只有戮其屍,揚其骨,方解除乾隆的心頭之恨。只可惜沈德潛因為一時糊塗死後還不得安生。

無可否認,沈德潛是有才華的,能夠替乾隆代筆無數的詩便可看出。但同樣他也是愚蠢的,既然已經將才華奉獻給皇帝,又含著一絲僥倖心理想要重新擁有。可惜的是他碰上了並不開明的君主,死後也不得安寧。但無論如何,能夠助乾隆寫下四萬多首詩的沈德潛,仍舊有著令人敬佩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