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常言道“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

”,歷史上的諸多名人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例如朱元璋、曾國藩,雍正帝等等,他們個個都是名滿天下,同時也謗滿天下,這恰好印證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的成語。

田文鏡是雍正時期著名的“

模範督撫

”之一,他和李衛、鄂爾泰三人是最受雍正帝倚重的封疆大吏。田文鏡最初是以監生的身份選為福建長樂縣丞,相當於現在的副縣長。監生是國子監生員的簡稱,監生可以花錢買到名額,所以田文鏡不是正途出身。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田文鏡在地方上摸爬滾打了二十餘年,歷任知縣、知州,好不容易升遷為吏部員外郎,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56歲的田文鏡被擢升為五品內閣侍讀學士。可見,田文鏡的仕途之路並不順遂。

多年的地方工作經驗,又有中央六部履歷,這對於田文鏡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財富。雍正帝繼位後,田文鏡開始坐上了直升機,雍正元年(1723年)升任山西布政使(從二品),第二年升河南巡撫(正二品),雍正五年(1727年)授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正一品)。

田文鏡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辦事認真、鐵面無私、為官清廉,用現在話叫“

一根筋

”,這也是他此前仕途不順的主要原因。職場當中講究世故圓滑,外圓內方,試問一個不合群,做事死板,不願同流合汙的官吏如何能獲得上司的信賴和提拔呢?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但這種人通常都很有原則,也非常忠心,遇到賞識自己的明主恨不得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以報知遇之恩。只可惜很多人終其一生也遇不到明主,田文鏡算是其中的超級幸運兒,遇到了雍正帝這個明主。

說起雍正帝賞識田文鏡,還源於一件事情。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鏡奉旨祭告西嶽華山,恰好當時山西發生旱災,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向朝廷上奏,請求賑濟災民。雍正帝下旨詢問山西巡撫德音受災情況,德音竟然回奏山西沒有災情。等田文鏡回京後,向雍正帝詳細敘述了路過山西時的所見所聞,雍正帝誇讚他“

直言無隱

”,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前往山西賑災。

田文鏡到山西后,很快妥善處置了災情,又清理積案、整肅吏清、剔除痼疾,使得山西吏治煥然一新,由此受到雍正帝的賞識,引為心腹重臣。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田文鏡升任河南巡撫後,積極清查虧空,整頓吏治。多年的地方工作經驗讓他深諳財政情弊,提出降低火耗、攤丁入畝等改革舉措,使得一向貧瘠的河南成為當時上交賦稅最多的省份之一。雍正帝非常欣喜,將攤丁入畝的舉措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

實事求是地說,田文鏡實行的改革舉措對於降低農民負擔,提高財政收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這些舉措損害了地主和官員的利益,推行起來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田文鏡的性格缺陷也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暴露無遺,前面說過他辦事認真,鐵面無私。在清查虧空時,他將各地查出虧欠錢款的官員彙集到省城開封進行嚴厲審問,查清財產情況,然後派人前往清查核實,再讓官員變賣賠補。賠補不足的便上疏彈劾,致使很多官員丟官失財,對他恨之入骨。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田文鏡生性刻薄,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幕:朝廷清理國庫欠款,老狀元陳文盛只欠了國庫一兩銀子且已經歸還。可田文鏡卻不依不饒,借欽差大臣的名義對陳文盛百般責難、言詞羞辱,把個年事已高的老狀元氣得差點暈厥過去。

這也就難怪康熙帝在結案陳詞時指責田文鏡處事操切,不懷仁恕之心,也難怪性情耿直的十阿哥要當街毆打他,田文鏡辦事確實是刻薄至極,不給人留絲毫情面。

那麼為何田文鏡死後多年,河南巡撫會向朝廷奏報“

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呢?

話說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山東發生水災,雍正帝下旨免除兩地錢糧,算是給災民減少負擔,度過災荒。可時任河南山東總督的田文鏡是怎麼做的呢?他竟然向雍正帝上奏,說河南被淹州縣雖然收成不如往年,但遠沒有形成災害,士民踴躍繳納賦稅,請求河南仍按原定的數額徵收賦稅。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朝廷商議之後同意了田文鏡的請求,仍按原定數額徵稅。這下可算是點了馬蜂窩,因為河南受災本就十分嚴重,所以皇帝才下旨免除受災地區的賦稅。田文鏡身為當地最高行政長官,不為百姓當家做主也就罷了,反而為報答明主的知遇之恩,不顧百姓的死活,在皇帝都下旨免除賦稅的情況下,主動請求按原定數額徵稅,這對於受災百姓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反正你田文鏡一不用交稅,二不用捱餓,站著說話不腰疼,於是乎就往死裡作踐受災的百姓,這必然會遭到老百姓的記恨。

正所謂“

紙裡包不住火

”,雍正九年(1731年),田文鏡隱匿災情之事東窗事發:朝廷接到奏報,河南祥符、封丘等受災州縣出現賣兒賣女的慘劇,矛頭直指總督田文鏡。

為了給田文鏡打圓場,雍正帝特意下旨,解釋田文鏡隱匿災情是因為“

年老多病,被下屬官員矇蔽

”,又即刻派侍郎王國棟前去賑濟災民。田文鏡也因此奏報朝廷,稱病乞休,雍正帝命其回京養病。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可即便如此,河南百姓尤其是受災民眾依然沒有消除對田文鏡的深深恨意。

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鏡病逝,享年72歲。雍正帝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整飭河工,堤岸固守,河汛安瀾,年歲豐稔;襟畏法,正已率屬,地方寧謐,而每事秉公潔已,謝絕私交,實為巡撫之第一人

”,諡端肅,賜葬泰陵附近,在省城開封為他設立專祠。又因河道總督王士俊奏請,入祀河南賢良祠。

田文鏡死後8年,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撫雅爾圖奏報朝廷“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請將他的牌位請出河南賢良祠。乾隆帝下旨:“

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文鏡不及衛,衛又不及鄂爾泰,而彼時三人素不相合。雅爾圖見朕以衛祀賢良,借文鏡之應撤,明衛之不應入。當日奉王士俊奏請,奉皇考允行,今若撤出,是翻前案矣!

“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死後8年,為何遭到河南巡撫參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這道聖旨的意思是說,田文鏡雖不如李衛、鄂爾泰,但彼時雍正帝已經同意了王士俊的奏請,將田文鏡入祀河南賢良祠,現在撤出是翻舊賬,所以駁回了雅爾圖的奏請。

對於雍正帝來說,田文鏡確實算得上是“

天下第一巡撫

”,可對於河南受災的百姓來說,田文鏡就是個媚上欺下的小人。

平心而論,歷史名人的一生總是有功有過,我們應當注重功與過的大小進行層別區分,功不應埋沒,過不當隱瞞,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和理性地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