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江表虎臣論程普、黃蓋、韓當追隨孫堅的時間問題

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吳書 卷十》即東吳國史中的“開國武將傳”,卷中的諸多傳主被陳壽統稱作“江表虎臣”。

不過對他們的早年履歷,陳《志》則語焉不詳。

其中程普、黃蓋、韓當三人,其資歷可以上溯至孫堅時代,同時三人的籍貫又頗為特殊,程、韓是幽州人,黃蓋是荊州人。因此有必要探討三人追隨孫堅的始末因由。

本文想按程普、黃蓋、韓當三人的傳記線索,探討諸人加入孫氏集團的時間,並論述孫堅的發跡史。

本文共 5100 字,閱讀需 10 分鐘

緒論:《吳書 卷十》的敘事方式

程普等人所在的《吳書 卷十》,寫作方式比較特殊。它沒有按照傳主的“職官位階”來進行人物排列,而是按照將領的“資望履歷”來進行人物排列。

該卷的前三位人物,程普、黃蓋、韓當都是孫堅舊將;位次居中的周泰、陳武、董襲是孫策統事後的心腹;之後的甘寧、淩統、徐盛、潘璋是孫權擢拔的將領;卷末的丁奉則長期擔任上述諸將的副官,在孫權死後始發跡。

如果從官階地位上看,丁奉官拜大將軍,在孫皓時又遷右大司馬、左軍師,無疑力壓同卷人物,但他的列傳卻被放在最末。可知該卷的傳主順序與地位無關。

(丁奉)遷大將軍,加左、右都護……共迎立孫皓,遷右大司馬、左軍師。——《吳書 丁奉傳》

換言之,《吳書 卷十》中的人物,嚴格遵循先來後到的原則。卷首的程普資望最深,卷尾的丁奉資望最淺。

照此看來,程普無疑是最先加入孫氏集團的人物。黃蓋次之、韓當再次之。這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即程普與韓當雖然同是幽州人,但追隨孫堅的時間卻並不相同。

① 程普的早年履歷

程普籍貫幽州右北平土垠縣,孫堅籍貫揚州吳郡富春縣,一在河北,一在江南,本是兩不相涉的人物。因此,程普追隨孫堅的歷史背景,便尤其值得注意。

《程普傳》記載他“初為州郡吏”。按兩漢傳統,地方官僚由中央任免,地方佐吏則由長官自行徵辟,一般就近選拔。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也。初為州郡吏。——《吳書 程普傳》

佐吏的身份地位有高低之分,上可以尊貴到“功曹”或“五官掾”,與地方守、令分庭抗禮(見《後漢書 黨錮列傳》);下可以卑賤至“廁中秉燭”的蒼頭小吏。

(劉卞)少為縣小吏,功曹夜醉如廁,使卞執燭,不從,功曹銜之(即懷恨在心),以他事補亭子。——《晉書 劉卞傳》

按程普能夠做到“州吏”一級,可以完全確定他出身右北平豪族。

程普在東吳開國史中的最早記錄,是追隨孫堅討伐黃巾,“戰於宛、鄧”。

(程普)從孫堅征伐,討黃巾於宛、鄧。——《吳書 程普傳》

江表虎臣論程普、黃蓋、韓當追隨孫堅的時間問題

由此線索,可以明確推斷出程普追隨孫堅的時間,即靈帝中平元年(184)。

《孫破虜傳》記載,孫堅當時(184)跟隨中郎將朱儁鎮壓黃巾,在宛縣一帶作戰,與《程普傳》記載相符。

(孫堅)與(朱)儁併力奮擊,所向無前。汝、潁賊困迫,走保宛城。——《吳書 孫破虜傳》

按朱儁在中平二年(185)春季班師洛陽,可知程普投靠孫堅就在中平元年(184)。

(黃巾)還屯宛中。(朱)儁急攻之……賊遂解散。明年春,遣使者持節拜(朱)儁右車騎將軍,振旅還京師。——《後漢書 朱儁傳》

這裡要簡單解釋兩個問題。其一是孫堅為什麼加入朱儁的軍隊,其二是程普為什麼加入孫堅的軍隊。

黃巾之亂以前(184),孫堅長期在淮泗地區活動,出任徐州下轄諸縣(鹽瀆、盱眙、下邳)的縣丞(見《孫破虜傳》)。他之所以受到朱儁提拔,引兵北上,是因為二人有“州里之親”。

朱儁字公偉,會稽上虞人也。——《後漢書 朱儁傳》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吳書 孫破虜傳》

孫堅是吳郡人,朱儁是會稽人,不僅同是揚州人,而且同樣出身江南地區(九江、廬江在揚州江北,屬淮泗地區)。

兩漢時代鄉黨風氣盛行,因為“州里”緣故而相互提攜的案例多不勝數,《呂布傳》、《張楊傳》、《英雄記》對此均有記載,茲不贅述。

(韓)遂語(樊)稠曰:“天地反覆,未可知也。本所爭者非私怨,王家事耳。與足下州里人(指涼州),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相與善語以別。”——《九州春秋》

司徒王允以(呂)布州里(指幷州)壯健,厚接納之。——《魏書 呂布傳》

江表虎臣論程普、黃蓋、韓當追隨孫堅的時間問題

至於程普加入孫堅軍隊的原因,也不難解釋。黃巾之亂爆發於冀州,鉅鹿、甘陵、安平三郡同時俱反(張角是鉅鹿人),因此漢廷徵調各路兵馬聯合鎮壓。連遠在幽州涿郡的劉備,也參與了對黃巾支黨的討伐。

中平元年,(劉備)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華陽國志 劉先主志》

彼時(184)的幽州刺史郭勳前往鎮壓黃巾,戰歿。陶謙繼任。

(中平元年)夏四月……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後漢書 靈帝紀》

陶謙在幽州刺史任上時間有限,翌年(185)便離任赴涼州參與鎮壓邊章、韓遂。從他在後來的徐州刺史任上“擊黃巾”的行徑推斷,他在幽州任上應該也奉行類似政策。

陶謙字恭祖……遷幽州剌史,徵拜議郎,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西討韓遂。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剌史,擊黃巾,破走之。——《魏書 陶謙傳》

因此右北平出身的幽州吏員程普,也便順理成章地參與對黃巾的圍剿活動。他在同年(184)與朱儁部隊會師,並投入孫堅麾下。

② 黃蓋的早年履歷

黃蓋追隨孫堅的時間晚於程普,事在中平四年至五年(187-188)。

這裡先簡要梳理孫堅在中平四年(187)以前的事蹟。

孫堅在中平元年(184)參與鎮壓黃巾,因功升任別部司馬;中平二年(185)又與陶謙等人跟隨車騎將軍張溫赴涼州鎮壓羌亂(見《孫破虜傳》、《陶謙傳》),之後被徵拜為議郎。

中平四年(187)長沙人區星聚眾謀反,漢廷任免孫堅為長沙太守,南下平亂。黃蓋便是此時加入孫堅集團。

拜(孫)堅議郎。時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攻圍城邑,乃以堅為長沙太守。——《吳書 孫破虜傳》

黃蓋籍貫零陵。在匪首區星圍攻長沙的時候,周朝、蘇馬、郭石等強賊也在零陵、桂陽一帶作亂。可知黃蓋的老家當時也不太平。

周朝、郭石亦帥徒眾起於零、桂,與(區)星相應。——《吳書 孫破虜傳》

身為零陵郡吏,黃蓋自然有義務參與對地方叛軍的討伐。因此孫堅到任後,黃蓋便追隨孫堅“南破山賊”。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為郡吏……孫堅舉義兵,蓋從之。堅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拜蓋別部司馬。——《吳書 黃蓋傳》

江表虎臣論程普、黃蓋、韓當追隨孫堅的時間問題

此處的山賊,無疑指區星、周朝、蘇馬、郭石等人。按《朱治傳》記載,此次平叛戰役一直持續至中平五年(188)。可知黃蓋追隨孫堅,當在中平四年至五年之間(187-188)。

中平五年,(朱治)拜司馬,從討長沙、零、桂等三郡賊周朝、蘇馬等。——《吳書 朱治傳》

這裡要談一談,為什麼零陵郡吏黃蓋,會跨區域調動,跟隨長沙太守孫堅。

孫堅雖然名為長沙太守,但他屢次違抗朝廷節度,“越界攻討”。按兩漢制度,郡守的軍事活動範圍不能超出本郡轄區,《後漢書 李章傳》便記載“二千石(指太守)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

(長沙)主簿進諫,(孫)堅答曰:“太守無文德,以征伐為功,越界攻討,以全異國。以此獲罪,何愧海內乎?”——《吳錄》

掾史止(李)章曰:“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後漢書 李章傳》

然而按《吳書》與《後漢書》記載,孫堅不僅參與鎮壓長沙叛軍,還明目張膽地跑到零陵、桂陽郡界進行武裝活動。

(四年)冬十月,零陵人觀鵠自稱“平天將軍”,寇桂陽,長沙太守孫堅擊斬之。——《後漢書 靈帝紀》

彼時的孫堅肆意妄為,不僅染指零陵、桂陽,還勾結武陵太守曹寅,又與當時駐紮在武陵漢壽縣的荊州刺史王叡發生了諸多摩擦。

(曹)寅懼,詐作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檄,移(孫)堅,說(王)叡罪過。——《吳錄》

(王)叡先與(孫)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吳錄》

照此來看,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其實都被孫堅的勢力所波及。因此“南破山賊”的零陵郡吏黃蓋,也便順理成章被孫堅收入麾下。

從《黃蓋傳》的記載看,他的行事作派,頗有孫堅之風。

孫堅被稱作“輕狡”(見《吳書 妃嬪傳》),即兇悍無賴。他不僅多次無視長沙郡吏的諫阻,後來甚至使用流氓手段,矯詔殺了荊州刺史王叡。

王叡死前曾向孫堅質問自己的罪名,孫堅竟然開玩笑般回答“坐無所知”,即“無能之罪”,其蠻橫習氣足見一斑。

堅曰:“被使者檄誅君。”叡曰:“我何罪?”堅曰:“坐無所知。”——《吳錄》

江表虎臣論程普、黃蓋、韓當追隨孫堅的時間問題

黃蓋的行事風格,深得孫堅真傳。他治理郡縣時,曾與縣吏約法三章,表示“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結果縣吏犯法時,黃蓋便將“不加以鞭杖”解釋為“將施以死刑”,其結果是“縣中震慄”。與孫堅殺王叡、張諮的記載(郡中震慄)如出一轍。

(黃)蓋乃署兩掾,分主諸曹。教曰:“……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盡心,無為眾先。”……蓋曰:“前已相敕,終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殺之。縣中震慄。——《吳書 黃蓋傳》

(孫堅)便牽(張)諮于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吳書 孫破虜傳》

③ 韓當的早年履歷

韓當是幽州遼西人,與公孫瓚同鄉,與程普同州。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吳書 韓當傳》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魏書 公孫瓚傳》

不過韓當在《吳書 卷十》中的列傳順序,卻排在黃蓋之後。換言之,韓當與程普雖然同為幽州人,但他們加入孫堅集團的時間卻不同。

程普在中平元年(184)追隨孫堅。韓當追隨孫堅,應該晚於中平四年(187),大約在初平元年(190)前後。

按照孫堅的個人履歷看,他在初平元年(190)以討董為藉口北上,沿途殺了刺史王叡與南陽太守張諮,並在南陽與袁術結盟。

翌年(191)孫堅進逼洛陽,董卓西遷。之後孫堅替袁術征戰豫州,敗於袁紹-曹操聯軍(見《公孫瓚傳》),被迫南下,在與劉表的作戰中陣亡。

照此論之,韓當參與的戰爭,應該是孫堅北上之後在豫州與司隸地區進行的軍事活動。

雖然孫堅北上之後的活躍時間不長(190-191),但此期間的戰爭密度空前,既有與董卓集團作戰的記載,也有與袁紹集團作戰的記載。

在此期間,孫堅曾一度作戰失利,幾乎喪命。符合《韓當傳》中“數犯危難”的敘事方式。

(孫堅)大為(董)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卓騎爭逐(祖)茂,故堅從間道得免。——《吳書 孫破虜傳》

(韓當)從征伐周旋,數犯危難,陷敵擒虜,為別部司馬。——《吳書 韓當傳》

不同於《程普傳》與《黃蓋傳》,《韓當傳》沒有記載傳主在本郡的仕宦履歷。按照“專美傳主”的修史慣例來看,韓當在遼西郡應該是白身,可能出自單家小族。

黃河以北有尚武傳統,《後漢書 銚期傳》稱河北“人習兵戰,號為精勇”。韓當以“便弓馬,有膂力”被孫堅相中,其發跡方式與後來的丁奉如出一轍。

(韓當)以便弓馬,有膂力,幸於孫堅。——《吳書 韓當傳》

(丁奉)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吳書 丁奉傳》

江表虎臣論程普、黃蓋、韓當追隨孫堅的時間問題

《韓當傳》及注引材料對傳主的早年事蹟語焉不詳,沒有類似《程普傳》或《黃蓋傳》的標誌性線索,只是簡略概述為“以軍旅陪隸,分於英豪”。

(韓)當勤苦有功,以軍旅陪隸,分於英豪,故爵位不加。終於(孫)堅世,為別部司馬。——韋曜《吳書》

實際此處的敘事邏輯有問題。韓當既然是“軍旅陪隸”,又如何能夠將功勳爵位“分於英豪”?

按《三國志考證》的意見,“分於英豪”當作“介於英豪”,即韓當早年以陪隸身份從屬於東吳諸將麾下。

推而論之,韓當應該是以基層士卒起家,在黃巾之亂後(184)輾轉於各路諸侯(有可能是跟隨同鄉公孫瓚),之後自幽州流徙南下,借討董會盟的契機(190),意外投靠孫堅。

這便可以解釋,為什麼程普可以在赤壁之戰時(208)與周瑜併為左右督;但同為幽州出身的韓當,卻在孫權改元翌年(223)才“加都督之號”。

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吳書 孫皎傳》

黃武二年,(韓當)封石城侯,遷昭武將軍,領冠軍太守,後又加都督之號。——《吳書 韓當傳》

種種線索表明,韓當與程普雖然同是幽州出身,但他們追隨孫堅的具體時間卻絕不相同。

《程普傳》記載傳主在“先出諸將”中“最年長”,也是在隱喻這一問題。

先出諸將,(程)普最年長,時人皆呼程公。——《吳書 程普傳》

由此可知,韓當的宦途之所以不及程普順利,不僅是由於出身與能力的差異,年資的限制也是重要因素。

④ 小結

程普、黃蓋、韓當屬於孫堅創業的佐命元勳,在《吳書 卷十》中佔據了前三甲的位置。

有趣的是,這三位將領,無一揚州出身,甚至無一淮泗出身。因此考查梳理諸人的早年事蹟,也便可以豐滿完善孫堅的人物形象。

其實陳壽在《吳書 卷十》中的人物安排,極富深意。因為程、黃、韓三人,分別代表孫堅發跡史中的不同階段。

程普是孫堅征伐黃巾的參與者;黃蓋是孫堅鎮壓荊南民亂的參與者;韓當則是孫堅討伐董卓、逐鹿中原的參與者;他們三人又同時是孫堅戰死荊州的見證者。

換言之,孫堅自中平元年(184)離開淮泗、北上中原以後,其人生的三次發跡契機,被陳壽巧妙地雜糅進了程、黃、韓三人的列傳中。

這也能側面解釋《吳書 卷十》為什麼要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書寫人物,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在敘述“江表虎臣”的事蹟時,將孫堅父子的興廢盛衰,完美地展現給讀者。

孫氏父子厚待從龍勳臣,這些勳臣也用實際行動回饋孫氏父子。程普“攻城野戰,身被創夷”,黃蓋“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韓當“數犯危難,陷敵擒虜”。

透過字裡行間,依然能夠隱隱看到諸將昔日的風采榮光。借用陳壽的讚語,孫氏“拔萃出類”,諸將“保據東南”,不亦美乎!

我是胖咪,百家號歷史原創作者。漫談歷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鉤中的蛛絲馬跡、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隱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